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北京所代表的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老北京述闻》系列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重点讲述了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发展。该系列共12卷,分别讲述了北京三千年历史的历史典故、人文地理、营国故事、古都文脉、戏曲曲艺、风物民俗、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北京所代表的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老北京述闻》系列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重点讲述了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发展。该系列共12卷,分别讲述了北京三千年历史的历史典故、人文地理、营国故事、古都文脉、戏曲曲艺、风物民俗、胡同街巷、名人故居、京城会馆、传说故事、饮食名馔、史籍志书,内容涵盖了北京的皇城文化、市民文化、地缘文化等。  相似文献   

3.
《老北京述闻》是为贯彻落实关于北京四个文化中心建设要求而策划的一套丛书,内容着重古都文化、京味文化,注重文化讲述的故事性,行文风格活泼生动,兼顾知识高度和可读性。丛书12本,以"讲好北京故事"为创作目标。在此暂且节选几个点,把这几个点串起来,或可作为一个简短的北京小史。  相似文献   

4.
崔晨 《北京观察》2023,(2):37-39
<正>促进非遗传承、建设“三个文化带”、推动文化消费……委员们的建言既顾全大局,又注重细节,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真知灼见。作为有着3000余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北京,绵长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是北京最独特的气质之一。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文化发展”自然是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要注重赓续京味传统文化”“建议打造以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为主题的实景演出大戏”“通过北京中轴线申遗讲好中国人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文化故事”……一则则有针对性、建设性、创造性的建议,为北京未来的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锋 《中国发展》2005,(1):66-69
当前,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一大批老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政府、专家和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而北京作为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在遗产保护和开发方面的各项措施也将成为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参考、借鉴的样本.本文选取南锣鼓巷古都风貌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介绍该区历史文化遗产概况的同时,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区域思想,从而进一步挖掘其作为历史载体的特殊作用,体现古都风貌保护区在新时代的复合功能.  相似文献   

6.
安东  刘娜 《北京观察》2021,(3):77-78
《老北京述闻》系列丛书是由全国政协委员黎晓宏总主编、北京市政协组织编写,为贯彻落实关于北京四个文化中心建设要求而出版发行的一套丛书.这套丛书着重从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等方面,以"亲历、亲见、亲闻"为基本原则,邀请多位专家、文化名人,济济一堂,讲出北京人文故事,提炼首都文化符号,探讨首都文化的特点与传承,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丛书于2021年1月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7.
北京是一座驰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老的历史,众多的文物古迹,优美的风景名胜,宏伟辉煌的古建筑,灿烂的文化,多彩的民俗,神奇的传说,给古都北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向往.门头沟区作为北京的组成部分,位于北京西部,是连接京城与河北、山西、内蒙古的重要通道,又是京城的西部屏障,永定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区境,孕育了京西儿女.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精神作为文化支撑,对城市精神的研究是近年来城市问题探讨的一个热点.本文以典型历史文化名城和王朝古都西安为例,从自然背景、文化景观、社会心理、城市经济特征以及与相关历史文化名城比较等方面分析了西安景观文脉,从物质、制度、文化、节事活动、居民参与五个方面探讨了西安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培育问题,以期为西安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并为其它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竞争力提升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最大的特点是有丰厚的历史与文化,而且历史与文化发展延续不断线,时至今日仍然充满魅力,呈现活态文化。由此,讲好北京故事,述说好北京文化就成为北京人的责任。由全国政协委员黎晓宏任总主编,北京市政协组织编写,众多北京文化学者参与的《老北京述闻》丛书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代首都文化组成部分的古都文化,是历史上形成的北京古都文化的精髓部分。这些文化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呈现,是北京古都留给北京人、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对北京城市精神的塑造、对北京人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孔繁峙 《北京观察》2017,(10):10-15
随着古都北京再次成为中华民族的国家首都,古都城市的历史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轴建筑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历史功能,但古都中轴线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却得以保护并不断注入新的文化活力。北京城中轴线及其建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及历史文化,与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古都城市发展史一脉相承,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独具魅力的古都城市营造体系,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孕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成果。它是我国  相似文献   

12.
张涛 《北京观察》2011,(12):22-24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存于旧城的城市中轴线被称为北京这座古都的"脊梁"和"龙脉"。这条中轴线左右对称,高低起伏,既体现了"居正不偏"的传统儒家思想,也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庄重与威严,是一条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城市文脉,对于展现北京优秀的历史文化、对于研究古代建都史和建筑史、对于促进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相信,伴随着京味文化走出去,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必将进一步增强,这座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京味文化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在北京形成的一种文化,是宫廷文化、缙绅文化和庶民文化三者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漫长的历史长河,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宫廷、缙绅、庶民文化之间相斥相吸,历经自然筛选、融合、演变,共同构成了京味文化。  相似文献   

14.
北京的胡同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是一座融入中国许多年历史的名城,悠久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风格浓郁的京味文化,其中诞生于京城环境中的胡同文化,亦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正>那人,那情,那京味……4月,北京市台办、市文联、市新闻办主办的2017年"京华流彩海峡传情"第十七届京味文化之旅走进台湾,向台湾民众展示了厚重的京味文化,引起热烈反响。京味文化之旅在台湾苗栗、南投、高雄、屏东、新北等县市魅力四射,当地各界人士纷纷到场助阵,台湾书画家也前来挥毫泼墨。北京书画家创作的书画作品"魅力北京"吸引台湾民众高度关注。北京的发展进步让台  相似文献   

16.
正杭州是一座具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的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文化版图中,杭州是文化积淀资源最深厚的区域之一,曾以"文化之邦"名扬天下,文化从来都是它强有力的驱动和引擎。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文化在杭州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更为凸显。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杭州将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凝聚全社会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  相似文献   

17.
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首都北京有着丰富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资源,值得我们去深挖、去探索、去弘扬、去表达。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时代脉搏,创作时代精品。北京人艺多年来始终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文化艺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艺术创作中把稳政治方向、把握时代脉搏,努力创作体现现实性、人民性、时代性的精品。  相似文献   

18.
陈跃  王浩  庞铮铮 《北京观察》2010,(11):2+1-F0002,1
<正>今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重新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北京旧城的保护与发展,形成"古都双翼"的新格局。多年来,北京市政协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积极献策、勇担重任。今后,市政协将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方式,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努力为推进名城保护和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1982年,北京被列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首。长期以来,对北京旧城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歇过。如何保护自己的特色和文化,让人们在城市空间里能够感知北京的文化、历史,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为古城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文物修缮方法是对文物建筑在物质层面的修缮与传承,它向受众所展现的是"物"的复原,是建筑的表象,仅仅是建筑文化价值中的一部分,其更  相似文献   

20.
南京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美誉。众多的文物遗存和丰厚的人文积淀,不仅为南京增添了独特的城市文化风韵,也给这座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确定,南京市委、市政府将文化产业确立为“十五”期间的重点产业之一,提出要将南京打造成长江下游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在推进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构建以传媒业为龙头的文化支柱产业群之外,还应大力培育文化市场,积极引导市民的文化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