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是地处四川省西北雪域高原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一名基层通讯员,已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近20个春秋,见证了雪域高原基层通讯员们走过"新闻路"的五大变迁。  相似文献   

2.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艾青那首《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在崇左,也有很多对土地爱得深沉的人,他们爱那方美丽的水土,更希望那方水土能好好养育那一方人。他们系阡陌于心中,问疾苦于村屯,扶百姓于贫困,不断演绎感恩乡土、感恩人民的大爱情怀。他们就是那些深入基层接地气的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李国兴是2012年从自治区公安厅到龙州县下冻镇峡岗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3.
一条钢铁巨龙正向“世界屋脊”——青藏雪域高原挺进!这是中国工程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跨越。这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边出的强劲步伐。这是中国国力强盛、科技进步、百业俱兴的时代写照。这,就是青藏铁路正进入全面攻坚建设阶段的青藏铁路。“凿昆仑成玉洞青藏高原创伟业,穿雪域架金桥世界屋脊树丰碑。”数万建设大军如何在雪域高原挑战生命极限,如何在千里无人区期待造辉煌;铁路建设进程情况如何,世界级“三大难题”能否攻克,无不引起世人关注。《时代潮》记者专程赴雪域,与青藏高原,与青藏铁路,与建设者“零距离”接触。在此,向大家展示发生在雪域高原的壮丽。  相似文献   

4.
王石 《中国减灾》2011,(22):23-24
2008年9月14日,11点出发,驱车日喀则。这一天正好是中秋节,高原空气纯净,一轮圆月在缥缈云雾中穿行。晚餐后,打开热水龙头,热气腾腾的水流飞溅,啊,周身舒畅。是进山前的最后一次热水淋浴了。为什么远离都市的舒适生活环境,跑到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冒着丧失生命的危险来登山呢?不时有人问我:"你这样冒险去登山,不怕死吗?"我回答:"不登  相似文献   

5.
"“医生是维护生命的使者,我要把生命的价值书写在生命的禁区,书写在地球之巅。”"“我们的使命就是为西藏各族人民解除病痛,既要给群众看身上的病,更要给群众看心里的病。”"“对共产党人来说,永远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奋斗过程!”"  一头是繁华的大都市上海,一头是苍凉的世界屋脊;一头是“生命禁区”的边关哨卡、雪域高原,一头是桃李芬芳、成果辈出的高原医学殿堂———" 李素芝,一个普通的齐鲁汉子,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他在雪域高原行医28年,边关奉献28年,不论条件怎么艰苦,岗位怎么变迁,成绩怎么显赫,他始终不忘为西藏各族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 《人权》2010,(3):58-61
今年3月28日是西藏第二个“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在誉为“雪域高原”的西藏1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各族人民同时举行升国旗仪式,载歌载舞迎接这个意义非凡的节日。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初春的雪域大地处处充满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7.
时间_2010年4月11日采访地点_拉萨典型人物:人民日报援藏干部、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辑崔士鑫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雪域高原已将近3年了。这是自己人生际遇中,极其难忘的3年。迎考高与寒——克服高海拔带来的严峻考验,在雪域高原坚持长期夜班  相似文献   

8.
举世闻名的世外桃源云南香格里拉县,因其神秘、宁静、美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香格里拉县的小中甸乡在70年代以前更是因湖泊星罗棋布、花木繁茂、珍禽遍地、人与自然极度和谐而出名。随着现代经济对这个世外桃源的猛烈冲击.有人将发财的眼光盯住了参天的大树.当这些人的口袋鼓起来以后,连绵万里的青山古林也变秃了。眼看着这美丽的人间仙境即将荡然无存.来自小中旬乡的普通农村妇女廖春花.发起了"爱林护林"、"保我青山"行动。1983年以来.廖春花在海拔3800-4000米的雪域高原.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发动妇女群众.一共育林15400亩,植树450多万株.被当地群众称赞为"护林育林女英雄"。  相似文献   

9.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诗人艾青被迫撤出失守的武汉,在桂林写下脍炙人口的《我爱这土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各地人民用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信念共同守护艾青诗歌里歌颂的祖国大地。不  相似文献   

10.
在爱泼斯坦毕生从事传播中国的记者生涯中,对西藏有着不解的情结。从50年代起的半个世纪间,他四次踏访雪域高原。直至90高龄,他仍怀有一个梦想——“尽管年事已高,我仍然希望坐火车去西藏一趟,这是我长期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大》2014,(14):52-53
"希望直接倾听来自雪域高原的声音""我和代表团的主要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藏族人,长期在雪域高原生活、工作,是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自治区成立、跨越式发展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受益者。我们本次访问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介绍一个真实的、发展的西藏。"每次会见和交流,白玛赤林坦诚和朴实的开场白总是会引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2.
西藏,雪域高原一块神秘的土地。充满神奇的喜马拉雅山,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庄严巍峨的布达拉宫,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浪漫故事……在少儿时的教科书里,我们就开始了对它的魂牵梦萦。  相似文献   

13.
责任与快乐     
正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深重的忧患意识,使我们始终对参政议政不敢掉以轻心,甚至有些沉重。1938年,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写下了《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国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成员为什么感觉沉重、忧患,是因为参政党成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何既能完成使命,又能够发现、创造并让更多人感染快乐呢?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同样没有结论,只有感悟和体验。  相似文献   

14.
程晓丹 《今日民族》2018,(10):25-26
香格里拉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神秘的存在,近百年前,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让她成为全世界向往的净土乐园,也寄托了我对这片雪域高原的向往。在我的想象中,那里三江并流,群山高耸,远处山顶白雪皑皑,近处坝子水草肥美。但这一切也仅仅是想象。  相似文献   

15.
正《深圳梦》在英国出版时,定名为The Road to Shenzhen,封面选用了深圳市的地标式建筑——京基金融中心,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扉页题记引用的正是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本书书写了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奋斗的人们的过去与未来。  相似文献   

16.
正青岛市慈善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开展的"怡善故事汇我慈善我快乐"怡善故事宣讲活动,开启善的指引、凝聚爱的力量,搭建起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平台。1崔家远:领诵经典十七年国学雨露润心田2吕文召:奉献爱心携手救生3于秀珍:将"好人"做到底(左一)4王超:携手救生助力慈善(右一)5张新平:献身志愿服务提升人生价值(左一)6杨萍:在创业中奉献,在给予中获得7孟珂:爱心公交快乐慈善(右二)8滕顺红:公益之路坚持不懈9张雪梅:青岛即墨区的"最具爱心个人"(右二)10情牵日喀则教育基金:情牵雪域爱洒高原  相似文献   

17.
难忘西藏行     
那是2002年初夏的事情了,我们一行几人结伴去西藏旅游,抱着到西藏看一看的想法,去了拉萨、日喀则、江孜、定日和珠峰自然保护区。从西藏回来后,感受是非常深刻的,从内心中引发的感想,是我去过的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西藏的确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藏族兄弟又是那么的勤劳善良、朴实憨厚,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光彩夺目的西藏文化,你看,从布达拉宫到随处可见的建筑艺术,从《格萨尔王传》到多彩多姿的民间文学,从《大藏经》到特色鲜明的藏传佛教文化……等等,就是这片土地,西藏文化浸润着这片圣洁的土地,使雪域高原和那里的人们不断焕发着神奇的光彩和动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18.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深爱着的土地上,他刻苦钻研、带领村民致富;他默默无闻帮助全村人,最后倒在了花椒地里,再也起不来……在党的95岁生日之际,我们走近两位基层人大代表,看他们如何履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9.
徐勇 《协商论坛》2013,(4):47-49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1938年11月17日它是驻马店市房地产领军企业,在2011年全市信访系统对建筑开发企业规范诚信测评中荣获第一。它是河南省"百强百高"企业,与清华阳光成功合作发展新能源产业。它无视利益回报,集资80亿启动铜山湖置地科技生态园项目,力将盘古文化做响全国。它,河南省置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正不断抒写着一个又一个跨越,让所有河南人看到了一条正在腾飞的中原龙。  相似文献   

20.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出自著名诗人艾青笔下脍炙人口的诗句。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2010年2月19日,正走出金融危机冲击的吉林人民又迎来省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