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先人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曾经为京剧的繁荣与辉煌做过巨大贡献的北京四大古戏楼:正乙调戏楼、湖广会馆戏楼、安徽会馆戏楼、阳平会馆戏楼,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之后,如今有两座已恢复了原有的面目。湖广会馆再露真颜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电视台播出了一台《戏曲菊革》戏剧晚会,观众们不仅为晚会中精彩的戏曲唱段所吸引,也对晚会的拍摄场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古色古香的建筑,明清风格的戏台,为生、旦、净、丑们的演出增色不少,这就是新恢复的湖广会馆戏楼。湖广会馆位于京城宣武区虎坊桥西侧,它始建于嘉庆12年(…  相似文献   

2.
北京湖广会馆位于虎坊桥路口西南角,远远便看到了一面灰色墙壁上,朱红的"北京湖广会馆"六个大字.车流往来、高楼耸立的闹市中,这样一方古朴幽雅、雕梁画栋的建筑群显得那样静谧祥和、清新别致,又厚实丰满.院内阁楼崇闳、花木扶疏、曲径通幽,不愧为宣南胜迹. 湖广为旧时湖北湖南两地的简称,为湖北湖南两省在京会馆,总面积达43000多平方米.湖广会馆主要建筑有大戏楼、文昌阁、乡贤祠、风雨怀人馆、宝善堂、楚畹堂、子午井.  相似文献   

3.
汪海清 《求索》2008,(8):227-229
成都湖广会馆是由旅居成都的两湖人士修建的一所规模很大的馆所。20世纪30年代,四川军阀刘文辉之兄刘文成凭借武力强占该馆。两湖旅蓉同乡会为此据理力争历时7年之久,终将会馆部份财产收回。成都湖广会馆纠纷之形成与解决,与两湖旅蓉之客居势力与四川土著势力的消长变化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中央势力”和“地方势力”在四川强弱嬗替的结果,是四川政治格局起伏变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1994年11月24日的《北京日报》,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陈希同等北京市领导同志视察京城湖广会馆修复工程的消息,文中提到:“民国以来,湖广会馆成为政治活动重要场所。1912年8月25日,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召开了国民党成立大会,这一年8月25日至9月15日,孙中山先生先后五次到湖广会馆,留下了这位伟大革命先驱的足迹。”笔者读到这里,不由得触及对一段往事的记忆,那就是80年代中叶,我在采访、撰写《梁漱溟问答录》一书时,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先生曾多次提及湖广会馆的事,因为他是1912年8月25日国民党在湖广会馆召开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5.
正"本馆则创于前清嘉庆十二年刘李二公,是时,湖广已于雍正四年析为二省。大湖南北,在一省统治之下,经数百年,吾民相处已久,不忍离析,联合组织,益见乡谊之竺,历久不渝。地虽判为南北,而吾人心目中,固不知有所谓南北也"。北京的会馆,从明清行政区划的角度,分为省、府、县三类,以省为名的会馆,一般都是省级会馆,简称省馆。湖南省在北京的会馆,据《北京会馆基础信息研究》一书记载,有54  相似文献   

6.
湖广会馆坐落于北京和平门外虎坊桥十字路口西南隅。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由刘权之、李钧简为联络南北乡谊而集资修建,至今已有188年的历史。为北京市目前仅存的四座建有戏楼的会馆之一。其规模、格局首屈一指。一这里原是私宅,清乾隆年间先后居住过一批官吏。如监察御史张惟寅、体仁阁大学士刘权之、东阁大学士王杰、刑部给事叶继雯等。其中叶继雯祖孙三代世居于此,达60余年。道光十年(1830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大量的古旧建筑群中,会馆可说是最不显眼也最不为人所重视的民间建筑。但最近宣武区文物部门却筹措了一笔不小的资金,对位于虎坊桥附近已经破烂不堪、濒于废圮的湖广会馆进行了彻底的修复。此举可谓独具慧眼,令人刮目。盖自清末科举废除,革命军兴,政治中心南移,北京会馆的历史命运亦告终止;此后会馆即沦为民舍,日渐凋蔽,乃至湮没无闻。直到现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四合院和胡同是老北京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那会馆也是老北京文化生活的写照。会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首都文化符号和品牌资源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会馆相关保护部门开始意识到会馆是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部分,在会馆管理方面开始引进新的机制,重视对会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让会馆以新的姿态走进创意经济的行列,会馆运营也开始被冠以"会馆经济"的称谓。  相似文献   

9.
从前较大的城市中都有外地的会馆。"会馆"是昔日外乡人离家谋生或商或官,同乡共聚一城,为便于相互联络并为防被异乡人欺凌和为同乡谋福利而集资修建的一处房舍,并推举同乡中热心于公益的人士成立同乡会为办事机构。会馆内多建有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5,(11)
<正>5月18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台湾财团法人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财团法人台湾文化会馆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北京台湾会馆重张五周年成果展"及台湾画家"山川韵秀——苏惠心书画特展"在北京台湾会馆开展。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蔡国雄,台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苏辉,北  相似文献   

11.
《春秋》2007,(5)
古老宏伟的江西会馆,位于济南市东西钟楼寺街、东西万寿宫街、南北万寿宫街、南北钟楼寺街的方形范围内。在济南的十大会馆中,江西会馆是规模最大的商业性会馆,它建于清代年间,为旧时同乡联谊会吸引各路客商资金而建的集会场、娱乐游憩的公共活动场所。那时同乡会有安全的居所,开展联谊活动较为频繁,节日团拜,集资设宴,上演戏剧。该会馆内一般是演京剧,设有专供演出的场子和戏台。  相似文献   

12.
蔡廷锴云:“创设会馆的动机,主要是笃于乡土之谊,便于来京应试和旅居者而设。”文字记载,最早在京成立的会馆是明永乐年间的芜湖会馆。万历时,各省在京均已设会馆。清代,会馆发展迅速,道光年间达324个。光绪时最多,达445个。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废除,但赴京供职、求学或经商的各省人士,往往仍住本乡会馆。民初,会馆尚有402所。经多年战乱,解放前夕,会馆颓败,多变成大杂院,会馆历史亦告结束。会馆,是一种带有社团性质的同乡组织,属地方在京公产,有同乡会活动其间。馆中设  相似文献   

13.
说古道今话会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北京的会馆,不少人会显现出一种茫然,或曰:"会馆,不就是过去的驻京办事处吗?"稍为知道一点的人则又会表示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神情.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2)
明清时期,在京城建有多个全国各地的会馆。北京的会馆始于明代,清代是北京会馆的重要发展时期,会馆到清末才走向衰败。明代的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以后,北京即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许多外地人到北京做官、经商,而且从明永乐十三年科考开始,北京作为中央考场,全国各地的举子一般每3年要到北京参加一次会试,因此设立会馆,便成为外省人士在京城生活、工作的一种需要。台湾在北京设立会馆,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正如当年分巡台湾道刘璈在报请购建全台会馆的呈文中所说:"在都城购建全台会馆,以备台湾会试举人及供职于京者,藉以居住。"自即期起,《台声》将刊登北京台湾会馆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会馆大多都在外城.据《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会馆》卷(2006年北京出版社)记载,从明代前期最早出现、清乾隆和嘉庆年间快速发展到光绪年间,在京兴建的各省会馆达500多个,但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京师外城巡警总厅右厅调查,从其所辖的前门大街右侧以及西至宣武门、广安门一带,就有会馆318个.《1941年北京特别市会馆名称地址一览表》所列381个会馆中,地处内城的仅21个.《北京市人民政府民政局会馆调查研究报告》(1949年11月15日)记载:"本市会馆多分布于外二、外四两区,据统计全市共有会馆三九一处."  相似文献   

16.
清代以来马来亚华人社群的地缘会馆,会供奉原乡信仰的神祇,祈求神明保佑,为乡民提供精神寄托。当中普遍受欢迎的就是对"义神"关帝的信仰崇拜。现存两家吉隆坡历史最悠久的会馆,以客家人为主的吉隆坡惠州会馆与和以广府人为主的广肇会馆,每年的关帝诞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两所会馆对关帝信仰的坚持,既表示了对中华民族"仁义忠孝"精神的推崇,也是对中华原乡信仰和文化故国的一种怀念。两所会馆关帝诞仪式内容大同小异,但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祭祀礼仪,这些相异的内容,源自各自方言族群的文化特色,体现出民间信仰与各方言群认同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台声》1994,(9)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八日,北京市政协及市台联假北京前门全聚德烤鸭店,举行了北京台湾会馆修复揭幕仪式.追溯会馆的过去,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由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承担着今后台湾会馆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台湾会馆位于北京市前门大江胡同(旧名:大蒋家胡同),由前后两个平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10)
正20世纪90年代,北京地方史研究领域内出现了"会馆热",许多专家学者及地方民俗专家纷纷对北京特有的会馆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出版了一批专著。其中,民盟盟员、北京民俗专家白鹤群先生等编著出版的《北京的会馆》一书,最先收集整理了位于北京宣武门外后铁厂胡同的全台会馆的资料,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台湾会馆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北京的会馆》一书是这样介绍全台会馆的:"全台"会馆一词是依据全闽会馆而来。全闽会馆即福建会馆,全台会馆即台湾会馆。史料上记载全台会馆文字不多,仅《北京史苑》第四辑  相似文献   

19.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社旗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集皇宫、庙宇、商馆、民居、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是现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工艺程度最高的清代宫殿式群体建筑,其建筑装饰艺术在全国现存会馆类建筑乃至除皇宫外的民间古建筑中有十大独特之处,堪称“十最”,即全国会馆之最、琉璃照壁之最、铁旗杆之最、戏楼之最、石雕艺术之最、木雕艺术之最、慈禧太后御笔亲书“龙”、“虎”二字为全国会馆“之最”、全国清代民间刺绣珍品之最、会馆附属建筑道坊院为全国之最、会馆现存之商业道德规则碑为全国之最,被专家誉为“天下第一会馆”。李铁映、胡绳和许多专家、学者参观后纷纷挥毫泼墨,为会馆题词。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题词赞为“艺术辉煌,绝无仅有”;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赞其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国家建设部专家郑孝燮、罗哲文称赞道“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装成;公输匠艺,壮哉斯馆”。山陕会馆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建筑  相似文献   

20.
莫非 《北京观察》2020,(5):78-80
江西会馆不仅是政界团体的议会之处,军政要人、社会名流频繁出入,也曾经是文人士大夫宴集演剧的重要场所。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色人等,其会馆之多居全国前列。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江西是最早在京设立会馆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