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所谓"杂音"是指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警示人们遇事要多听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失误.  相似文献   

2.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提法,毛泽东同志曾做过多次论述。延安整风时,中央党校学员曾讨论什么叫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思想,是千百万先烈用鲜血写出来的,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他还说:“我个人的思想是发展的,我也会犯错误。比如,我  相似文献   

3.
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是这次“三讲”教育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可是,当领导机关在向群众征求意见时,一些人总是说“没意见”。真的没意见吗?笔者不以为然。在这里,笔者对这些所谓的“没意见”倒有一些意见,心里感到不吐不快。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死人,另一种是不干工作的人。”每个人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既然这样,当我们向群众征求意见的时候,群众为什么会说“没意见”呢?这不由使我想起了历史上《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当…  相似文献   

4.
柯云  育欣 《湘潮》2006,(1):55-56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道:“……‘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随着《为人民服务》的发表和《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出版,李鼎铭的名字响遍全国。那么,李鼎铭究竟是如何与我党合作共事的呢?又是如何受到毛泽东重视从而被写进“毛选”的呢?早在抗战初期,李鼎铭就积极投身反法西斯抗战前线,成了我党我军的好朋友,毛泽东曾多次接见了他。1941年初冬,李鼎铭当选为副主席。他虽身为边区副主席,但对自己是否有职有权表示怀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他面前…  相似文献   

5.
八、骂声面前重自省,真情劝说清涧妇40年代初,为了减轻陕甘宁边区人民的负担,毛泽东虽然在延安领导进行了两次“精兵简政”,但效果仍不太理想。由于一些部门的官僚主义作怪,农民的负担不但没有减下来,反而加重了,引起了农民的不满。这样,在边区中,骂政府的人有之,骂共产党的人有之,有少数人甚至骂当时在党内已经有较高威望的毛泽东。有的说:“救国公粮的任务太重,群众要饿肚子了。”有的说:“共产党的经是好经,但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清涧县有一位农妇,本来是刚死了丈夫,家庭较困难,这时又正好碰上要交公粮,那个农妇便气打一处来,说:“共…  相似文献   

6.
李世明 《奋斗》2013,(10):40-41
1938年7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的窑洞里接见世界学联代表团柯乐满等人时说:“边区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地方呢?一句话说,边区是一个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潘鈜 《党的文献》2013,(1):119-120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上批评西汉思想家、哲学家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是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的.毛泽东认为,许多干部不懂得经济工作的重要性,中了董仲舒“唯心的骗人的腐话之毒”.他强调干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边区人民群众的负担问题,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和“公私兼顾”的经济工作基本方针,并由中央领导带头,在边区掀起了大生产运动.  相似文献   

8.
人民来信     
《学习导报》2013,(2):30
善听杂音。中国有句老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然而,老话不老,至今仍值得人们深思。此话的意思是告诉人们遇事要冷静,要多听"杂音",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失误。所谓"杂音"是指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杂音"是一个复合概念。人上一百,心态各异,同一件事情,由于利益不同,有人说好,有人说坏。"杂音"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但它体现着时代的呼  相似文献   

9.
论及一个人“爱吹不爱批”,人们往往说:“他只听好话,听不得坏话。”我每每听到这种说法,对那些所谓只听“好话”者,总有些怀疑:他们真的听“好话”吗?“您有水平、有能力,领导有方。要不是您呀,我们连工资也难到手。”这是什么话?“您决策时倾听群众的意见不够,工作失误与您作风官僚有关。”这是什么话?  相似文献   

10.
看到这个题目,人们自然会提出疑问:毛泽东终其一生,难道就这么绝对吗?其实,人们这里所说的“不……”并不是绝对的不,而是毛泽东的生活习惯罢了.那么.毛泽东生活习惯中到底有多少“不”呢?  相似文献   

11.
“子弟兵”是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最亲切的称呼,它极其深刻地反映着军民之间的鱼水情义。 第一个提出并使用“子弟兵”这个名词的是聂荣臻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块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创始者与领导者。他在为边区部队起“子弟兵”这个名字时是这样考虑的: 第一、边区部队担负着保卫祖国、保卫边区和保卫家乡的任务,这个“子弟兵”的称呼,就把部队担负的任务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2.
“五毒”、“三害”、“打老虎”这些名词儿,对于今天的青年已经陌生。如果将其译成今天的流行语:“偷税漏税”、“贪污受贿”、“腐败分子”,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建国后的“三反”、“五反”运动,是一场不流血的内部战争。毛泽东甚至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你有贪污吗?”周恩来的老厨师也受到嫌疑。人们说:“杀了两个人,管了几十年。”它的警示作用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3.
路子房 《党课》2010,(12):72-72
陕北时期,当地一农妇因为丈夫被雷电击死,大骂共产党“黑暗”,大骂毛泽东“官僚横行”。农妇被捕后,保安处的意见是给予严惩。毛泽东闻知后,把骂他的农妇请到办公室,和蔼真诚地向她了解情况。农妇把自己的冤屈一五一十地向毛泽东诉说。毛泽东听完,立即指示有关部门放人,对她家的特殊困难给予特别的照顾。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否说过“我就像一个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熊向晖1990年有关单位拍摄了一部轰动一时的"电视政论片",其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1970年,毛泽东再一次见到老朋友斯诺,……北京天安门上,毛泽东已被人们尊崇为"神",就在千百万人流着泪,淌着汗向他...  相似文献   

15.
“做秀”与“做事”,是有根本区别的。有一副对联是:“善于做秀的人,虽然风光无限,但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勤于做事的人,尽管默默无闻,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副简单的对联比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做秀”与“做事”的不同:从目的上说,“做秀”是为出名,即“风光无限”,而“做事”是  相似文献   

16.
林木 《党史博览》2013,(1):2+57-F0002,F0003
1947年3月,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时,敌我兵力对比悬殊:国民党军25万余人,解放军2.6万余人。胡部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兵员充实,装备精良,有一定的战斗力。3月12日,从前线回到延安的彭德怀向毛泽东建议,在贺龙回到延安之前,由他暂时统一指挥在陕北的解放军,以便粉碎胡宗南的进攻。毛泽东说:"很好!"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边区各兵团及一切部  相似文献   

17.
高深 《党员文摘》2009,(1):26-26
前些年,我访问过一个地区的一把手。他虽然属于能力较强、“德高望重”一类的人,但因为肩负着几百万人的衣食住行及“造福一方”的重任,工作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每出台一项较重大的举措,总要听听不同意见,希望兼听则明,可是他常常是只听到掌声,却从无“杂音”。  相似文献   

18.
“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合适了!”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了常委们的一致赞同。彭德怀浓眉一扬,刚毅果断地说:“主席,我这个人的脾气你很了解,我服从中央的决定!”建国之初,随着美国侵略朝鲜的战火愈烧愈烈,毛泽东开始把怎样解决朝鲜战争问题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91,(11)
1938年10月,徐海东在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休息时,毛泽东和大家一块在院中散步闲谈,毛泽东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不看完这三本书,不算中国人。海东同志?你可看过这三本书?”海东老实回答:“没看过《红楼梦》。“毛泽东笑着说:“那算是半个中国人!”这是一句玩笑  相似文献   

20.
博览之窗     
周恩来是否“夺了毛泽东的军权” 宁都会议后,周恩来取代毛泽东出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从而给人造成一种误解,以致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说成是“周恩来夺了毛泽东的军权”。事实并非如此。 在宁都会议进行中,周恩来就多方提议,力图使毛泽东留在前方,明确表示不同意把毛泽东召回后方的意见。他认为:“泽东积年的经验多偏于作战,他的兴趣亦在于主持战争”,“如在前方则可吸引他贡献不少意见,对战争有帮助。”因此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