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刚刚过去的2004年,在丰富的新闻事件中,“依法行政”、“违宪”等说法首次通过媒体频繁进入普通公民的耳朵。法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不仅有相对完备的法律,而且严格依法办事。法治社会并非将所有问题都交给法律处理, 但一旦交由法律处理,法律的判断就是最高和最终的判断;法律具有最高权威, 包括统治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在内,全社会都没有也不应当有超越法律之上的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是一种秩序。2005年是中国建设法治政府10年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以政策导向为主要手段民营企业的法律规制模式带来了立法层级低下、立法体例混乱等问题,行政权力的膨胀、司法观念的落后等等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发展.为了持续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与国家法治化建设,需要明确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法治化国家的核心内涵、以及法治应用于...  相似文献   

3.
有别于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有所发展。青少年法治教育,除了对青少年要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之外,应当培养其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法治意识,从而建立青少年的法治信仰。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树立法治信仰不是一蹴而就的,法治教育需要一个过程,需逐步推进。第一阶段是培养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第二阶段是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理念、法治意识。第三阶段是培养青少年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的角色偏差主要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基础道德观念淡化、道德意识薄弱,部分大学生注重实现自我价值、缺乏法律意识,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事务缺少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大学生参与民主活动的机会不多,缺乏民主意识等四个方面。大学生法治人格指的是大学生个体的法治理念在心理和行为上稳定的、独特的反映,具体包含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治人格,应从树立法治主体观念、加强道德建设、扎实法律基础知识,以及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由于立法权的确立特别是民主主权观念的兴起,对法治的含义只能进行相对的理解。现代社会的法治来自于一套相互作用的复合机制的保障,这些机制既包括制度性的、也包括观念性的,主要是对立法权的约束、司法独立、间接民主以及法治观念等等。总的来说,现代社会的法治取决于政治与法律这两种力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一种对正义追求的高尚情怀。当然只有良法才能产生公信力和认同感,良法必须满足功利性、符合正义要求以及具有权利内容。梳理信仰与法治的关系是法律信仰重要性的体现也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环节。最后,笔者分析现阶段实现法律信仰存在传统法律观念限制、立法膨胀、司法体制弊端、法律工具主义阻碍因素,提出增强权利意识、法治精神同市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社会优位理念。  相似文献   

7.
公共权力观念是政治观念的核心,农民政治观念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维度。本文通过对2000年和2017年两轮山东农村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随着新世纪以来的"社会政策下乡",农民的政治观念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由"社员意识"向"村民意识"的回归以后,正在由"村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型,主要表现为参与村庄选举的权利意识增强了、民主选举意愿超越了村庄"熟人社会"的界限、越来越关心国家政治、对公共权力的期望趋于理性以及对公共权力的评价更加积极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政治建设的制度设计应充分回应农民政治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叶竹盛 《南风窗》2013,(2):82-85
法治最核心的内容是不仅仅要求普通的公民遵守法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政府也和民众一样遵守法律,也就是说用法律规则来限制政府的权力。法治已成中国政治热词。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去年底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是,中国在法律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民政法治合作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组织参与下的民政法治合作与协同机制,特别关注民法视角下的合作与法律框架。首先,本文介绍了民政法治合作的基本框架,包括法律基础和政策支持,以及合作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其次,在协同机制与合作模式部分,阐述了民法对社会组织参与民政法治合作的规范、法律框架以及民法与社会组织参与下的民政法治合作的关联;最后,通过深入研究民法对社会组织参与下的民政法治的问题与挑战,包括隐私与数据保护问题、责任与问责制度和法律监督与改进建议,强调了民法对该领域的重要性。总之,本文旨在为社会组织、政策制定者和法律实践者提供有关社会组织参与下的民政法治合作与协同机制的全面理解,以推动更有效、协同的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点保护对象.但是,近些年来,受到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法律教育弱化的问题,小学生法律意识缺失、法治观念淡漠、法律学习意识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进而导致大部分小学生缺乏法律反思能力、法律实践能力.长此以往,青少年犯罪将会呈现出低龄化状态,提升小学生法律意识、提...  相似文献   

11.
印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拥有11.5亿人口和数千个政党。问及印度任何一个政党负责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方必然回答:选举。若问:最重要的选举是什么?答案一定是:人民院大选。印度人民院相当于议会下院,是国家主要立法机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调控联邦政府收支、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构成一部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的历史。把科学化要求植入党的建设,事关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中国化、事关党的建设的与时俱进、事关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事关党的建设思想向实践的转化,意义十分重大。党的百年建设实践在科学化轨道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随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旺盛。坚持科学化的建设逻辑,驱动着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科学化发展积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新长征路上砥砺奋进的巨大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3.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提升父母教育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由于父母失职或教育不当,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厌学、逃学、沉迷刚络、离家出走、直至走上犯罪道路的越来越多。造成父母教育素质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家长自身学习不足、家庭教育指导执行不力、社会舆论引导偏颇。应当把父母教育素质提升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重视家庭教育指导,着力强化依法履行父母职责、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理念;引导家长自我教育,着力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教育素质的提升,将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数百万“网瘾少年”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8月2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关于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那就是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结构视野下的新型毒品使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作为娱乐场所药物,它的使用体现年轻化、大众流行与集体狂欢的娱乐特点。吸毒是个体在制度压力下的不恰当选择,与无业空虚、职业需要、社会交往、逃避现实等需求有关;应该通过促进就业、认清危害与树立健康的娱乐交往方式等治理办法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药家鑫案的死刑适用符合我国刑法第48条所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的死刑适用标准。成立激情杀人的关键要件在于被害人的严重过错,不能随意扩大激情杀人的内涵。同时,存在自首情节并不意味着必然获得从轻处罚,少杀慎杀的死刑控制政策并不排除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17.
《国内法与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贡任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原则的正当理由和年龄的划分以及制裁提出了新的建议,代表了当今世界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发展趋势的展望。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范与《国内法与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决议》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检讨了中国现行刑法关于未成年犯罪刑事责任规定与《国内法与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决议》的不吻合之处,并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立法模式、刑事责任年龄、制裁措施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少年审判中的刑事和解制度,是针对承认基本犯罪事实、愿意补偿损害、修复被破坏社会关系即主观恶性较小的未成年被告人提供的一种恢复性司法制度,适用该制度的两大前提之一是对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的判断。本文在总结审判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的“望、闻、切、问”四诊法,并以此判断机制为核心,构建了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考量系统,即主观恶性的判断机制、主观恶性判断效度的验证机制、主观恶性判断的监督机制和主观恶性判断的保障机制,以期能够提高主观恶性判断的效度,充分发挥刑事和解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的解析,尽管组织未成年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中的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是由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完成,但由于本罪侵犯的犯罪客体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管理秩序,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也被限定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本罪的犯罪主体不可能构成间接正犯。同时本罪的犯罪性质也决定了一旦“组织”行为中的暴力胁迫等行为超过一定限度、造成了未成年人不应有的伤害或死亡结果,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理,而不能依照转化犯、包容犯等来处理。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methodology for analysing the effect of balance of payments liberalisation on measures of poverty and distribution and applies it to the case of Jamaica in the 1990s. The methodology consists of a macro-micro simulation in which a CGE model provides labour market outcomes, which in turn are used to manipulate the sectoral allocation of employment to generate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new labour market outcome. In the application to Jamaica, we find that the re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way from rent-seeking activities in the presence of exchange controls is significant and has larg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pening up of the current account has little effect on poverty, but liberalisation of the capital account reduces poverty, especially amongst the very poor. Neither policy change taken separately, no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has more than a negligible e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