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苏联试论苏联的社会主义自然经济观陈华山东欧中亚研究论列宁关于苏俄粮食政策的思想俞良早东欧中亚研究斯大林“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的再思考赵宏图今日东欧中亚“8·19”时戈尔巴乔夫未曾被囚禁—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寒放当代世界95.1期9 5 .1期9 5.1期9 5 .1期独联体期期期 …卜al﹄JSOd QJ QU独联体各成员国要“独”也要“联”边桂利评独联体加强一体化趋势沈青兰独联体国家要求加强统一的原因和前景苗永华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研究俄罗斯研究俄罗斯政治俄罗斯:动荡中的相对平稳潘德礼一九九四年俄罗斯政治形势回顾与前景…  相似文献   

2.
独联体自1991年12月12日成立以来,召开过多次首脑会议、部长会议,签署了430多项文件,但大多流于空泛的声明,缺少付诸实施的具体措施和手段,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军事的一体化远未达成。但近一年来,独联体成员国加强合作、推进一体化的呼声有所高涨,并且采取了一些较明显的重大举措,一体化进程略有加速之势。使独联体在从松散关系向有效实体的过渡阶段中,呈现出独而不散、联而不紧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苏共‘矿杂水书记”和友秘膺运动原苏联地区的族际关系宋玉波赫舍晓夫时期苏联军事改革述评原苏联地区国家会融撇度现状了二)张鸿渝李华 丁佩华缩译今月乖欧中垂今日东欧中亚俄罗斯研究歌亚观察 独执联体国家声灰复苏联衬道路难以打通玛;存诚联而不紧砂戮联体竺承军俄罗斯与独联体的军事一体化姜毅独联体一体化将姐何发展徽小军独联沐经济一休化引人注目陈玉荣俄罗斯、白俄萝斯、哈萨克斯坦加快一体化进程纳扎尔巴耶夫论一体化何题盛毓琪译联体包良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政洽形势研讨会发言选登‘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研究、一书评介…  相似文献   

4.
克里姆林宫与胡志明的早期交往勃列日涅夫之死关于列宁国有化思想的历史考察1939年斯大林“联盗防贼”的外交前苏联东欧王昌滨编译红帆俞良早霜木独联体俄白哈吉塔推进一体化,签署五国关税联盟文件五国关税联盟推进一体化 孙勇军乌克兰金融危机及其对中乌贸易的影响 刘传武乌克兰经济形势及经济发展前景 关超仁乌克兰外经贸政策:现实与问题 郭连成独联体国家和波罗的海三国货币的官方汇率 一叶独立后白俄罗斯农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其经济教训 李允华独联体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 毕洪业乌克兰的农业现状与改革趋势 杜漪俄罗斯政治俄国哲学现状研…  相似文献   

5.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9个国家在阿拉木图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由于各成员国之间在经济、安全、民族、领土、宗教等方面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恩怨,致使彼此之间争吵不断、摩擦频发,处于“联”而不“合”的半瘫痪状态。 但各国毕竟在一个政治实体中生活了70多年,彼此间有着无法割断的种种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使各国在1993年多次坐在一起共商大计,求同存异,开始走向新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1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命令组建俄罗斯国防部,并自任国防部长,开始了俄罗斯的建军进程,从而也正式宣告了原苏联统一武装力量的彻底分裂,俄罗斯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独联体各国乃至世界的关注。一、俄罗斯建军的原因自从去年底苏联解体后,原苏联的军队以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的名义得以暂时保留。俄罗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力主建立一支统一的武装力量,并一再宣称不会建立本国的军队,即使要建军也将是独联体成员国中的最后一个。那么为什么俄罗斯突然宣布要组建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欧亚联盟的未来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独联体地区一体化整体形势停滞不前和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世界形势新变化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总理普京于2011年10月3日撰文称,将在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主权和自愿的原则,与各成员国共同建立欧亚联盟,将其打造成世界格局中新的一极。欧亚联盟的建立,是原苏联地区重新一体化的客观需要。虽然目前建立欧亚联盟已具备了一些条件:俄经济崛起对独联体国家吸引力增强,以新欧亚主义思想为主的理论基础,普京以其魅力、魄力和能力建立起了广泛的社会与政治基础等。但该构想的实现也面临着不利因素的制约:独联体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国立场尚未达成完全一致、部分国家态度摇摆不定,以及西方国家外部势力百般阻挠等。因此,欧亚联盟在2015年前最终建成的可能性较小。但从长远来看,不排除在2020年后世界将出现一个与中、美、欧四分天下的新力量中心——欧亚联盟。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后,独联体地区国家间的区域经济合作逐渐机制化。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及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的俄白哈关税同盟先后成立,统一经济空间基本完成制度性搭建。其中,提高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成员国间贸易便利化合作、加强区域内经济联系、最终实现经济一体化,是其主要目标之一。使用指标体系赋值法,并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等调查数据对独联体地区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并结合独联体地区的实践,通过对横向不同国家与纵向不同历史时期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独联体区域合作机制对推动该地区贸易便利化效果并不显著,独联体区域合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排外性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9.
1995年5月一6月前苏联期期前苏经联济过渡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程锐前苏联改革失败的教训王学鸣编译欧亚观察今日东欧中亚95。395一3独联体期期期期期期期期,d CO nj心口咋七八」 ……二dl﹄J二d比dl勺口dOUO甘O甘n口O口n口试析独联体的一体化小林于莉浅析独联体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原因及前景苗永华试析独联体国家经济关系的新特征解超步履维艰的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张丽君孙斌艺独联体的武装冲突地区赵振英译独联体经济重新一体化趋势陈兰芬译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联系王兵银关于独联体一体化问题王兰今日东欧中亚今日东欧中…  相似文献   

10.
从苏联解体后各成员国的经济困难,到其经济的逐步恢复,并以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在经济政治上逐步联合,这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兰州商学院国贸系的聂元贞分析指出,促进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利因素有: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1—12月)前苏联东欧一座耸立于人类历史长河的不朽丰碑——纪念十月革命八十周年 常青 真理的追求《“十月”的选择一90年代国外学者论十月革命》前言列宁与十月革命苏联学者人道主义观的变化前苏联学者提出的几个值得重视的伦理学问题苏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及其教训苏维埃时期的中亚民族宗教问题十月革命道路与二十世纪的现代化历程冷战与苏联解体关系论析基本理论与基本路线在苏联演变中的作用前苏联社会逆变经济根源探析苏联剧变的经济体制因素独联体依然似联非联俄经济专家撰文谈独联体国家经济状况和预测独联体国家政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莫斯科贸易博览会五月底在莫斯科举行,会期一周。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的1500多家公司参加了这次博览会。参展产品包括汽车,原料、燃料、金属、食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工艺品、生活用品及军工产品,从“福特”、“奔驰”汽车到女人发夹一应俱全,吸引了独联体10多个国家的数千家企业前来看样订货。由于经互会解散,前苏联解体,独联体内各企业经济联系中断,再加上供给短缺而价格自由化和企业私有化,这样的博览会对于各企业、公司寻求新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关系,求购或易货所需消费品恰如  相似文献   

13.
独联体的存在对于俄罗斯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但是,俄罗斯要想保住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地位,还必须成为独联体的“经济磁铁”,而这恰恰是它很难做到的。一再发生的“颜色革命”表明,俄罗斯在独联体正面临重大地缘政治失败,这种失败实际上源于其政策中难以克服的矛盾。从目前趋势看,独联体仍会事件频发,最后导致名存实亡,分离和分解为小范围合作组织,从而变为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灰色区域”。  相似文献   

14.
1995年7月一8月 月lJ重新认识苏联垮台的原因和教训喻权域前苏联经济过渡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续)程锐原苏联在宗教问题上的一些重大错误徐方治苏联和西方在阻止法西斯侵略战争上的重大失误苏联罗荣渠科学社会主义欧亚观察东欧中亚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95.4期95.4期95。4期95 .3期独联体期期期期‘在O八叮U .4比口巴dl合户aO心O口OUO口受多方牵制的独联体盛世良独联体一体化:现实与未来蔡伟论独联体国家走向经济一体化趋势左长青侈刚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联系王兵银俄罗斯对独联体的政策姜毅世界知识东欧中亚研究世界经济东北…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是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它的提出标志着安全共同体的概念将首次应用于欧亚地区安全合作的实践中。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遵循“信而不同”的模式,成员国相互信任的制度化使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取得初步成效。然而,扩员后新老成员国悬而未决的争端以及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复杂认知,使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难以维持制度化的相互信任,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面临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上海合作组织可以建立争端调解机制,避免争端“冲突化”,使相互信任可持续;深化经济合作,为相互信任赋能;在充分尊重各国主权和独特性的同时,通过人文交流使彼此间的信任内化,促进各国对“上海精神”和“新五观”的认同,进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走向成熟,并为全球安全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上合经验”。  相似文献   

16.
至今没有关于欧洲社会联盟统一、明确的概念 ,通常把欧洲社会联盟狭义地理解为欧洲社会政策。笔者认为 ,欧洲社会联盟在广义上可以定义为“欧盟各成员国统一所有与确保平等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相关的政策领域 ,而且是统一在与欧盟整体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水平上”。至于实现欧洲社会联盟的模式 ,已经实施的有“最低水准模式”和“协调模式” ;尚在讨论中的实现模式中 ,“第 1 6国模式”是设立一个超国家的社会福利机构作为可选模式 ;“走廊模式”是为各成员国的总社会保障支出比例确定一个“走廊” ,而“社会福利蛇形浮动模式”是为各成员国的各单项社会保障支出比例确定一个“走廊”。文章最后概述了欧洲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观点 ,并从现实主义视角分析了影响欧洲社会联盟前景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从亚欧会议进程看发展国际关系的“欧洲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处理国际关系、解决国际冲突的欧洲模式是以“制度化”和“多边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通过欧盟及其成员国积极参与不同层次上的制度建设,输出欧洲规则、规范和观念,间接地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影响。“欧洲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双边外交和势力均衡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体系,而且使得“权力”具有了更多的内涵。本文将主要聚焦于欧盟参与亚欧会议制度建设的情况,分析欧盟如何间接地通过制度建设对东亚各成员国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历翻到了最后一页,人们在不同的处境中已度过了1992年。在这一年中,前苏联东欧地区发生了些什么变化呢?(一)最大的一块是前苏联。1991年12月21日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解体和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在1992年内,独联体的机构似乎也在起劲地运转着,召开了七次首脑级会议,还有经济的、军事的、外交的一大串会议,共作了150项决定。就让独联体成员国自己来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可能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产业发展和未来的经济走向带来的影响,梳理了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尤其是中国在经贸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关系,总结了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发展经贸关系的特点,重点探讨了乌克兰危机对前苏联国家以及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影响,明确指出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因为中俄两国与中亚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双方共同发展与中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20.
自1989年以来,后苏联国家呈现出不同的沿革轨迹。这些国家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群体:欧盟新成员国(NMS)、独联体在欧洲的成员国、独联体在亚洲的成员国和中国。这四个国家群体对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参与和依附程度各不相同。需要对它们在工业和贸易方面的能力作出界定,而这些能力对其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化产生着影响。国家群体对于世界体系的特定联系决定了其特定的经济(以及政治)能力和依附水平。通过考察它们各自不同的投资模式、贸易伙伴和金融依附情况,以及2007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金融压力方面的影响,可以看到:一方面,欧盟的后苏联国家坚定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大型经济体(如俄罗斯和中国)有可能建立起本国的市场及网络,因而其经济自立水平要高于欧盟新成员国。存在着三种对于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反应方式:更深地融入占支配地位的世界资本主义制度、走向一个较少新自由主义色彩而较多协调主义的世界体系、形成以"对峙力量"和区域集团为标志的更加多元化的世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