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柳河县有这样一位老人,每天清晨, 他都骑着三轮车奔波在县城的各个垃圾 点儿;每逢寒暑假,他都带领小学生们深 入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田间地头;每 年的重大节庆日,他都到机关、学校、乡 村举办爱国主义图片展……他就是柳河 县老干部局离休干部、共产党员李万才。 李万才今年78岁,1982年离休后, 他的组织关系转到了老干部局党委。离 休后,李万才觉得自己虽然年龄大了,但 作为一名党员,还应该找点儿力所能及 的事儿干。  相似文献   

2.
48岁的金昌宪自1991年从黑龙江哈尔滨来俄罗斯种菜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金昌宪目前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一家农庄的主人。集体农庄于1993年解体后,他租下了农庄的10公顷地,在10个大棚里全部种上俄罗斯人最喜爱的蔬菜——黄瓜、西红柿。他告诉记者,中国人没来俄罗斯种菜之前,俄市场上每公斤黄瓜要卖到180卢布(约60元人民币)。中国人来后,带来了大棚种植技术和优良的蔬菜品种,黄瓜产量大增,价格也随即大降。即便是这样,在俄罗斯种菜仍要比在国内“赚得多得多”。他说:“以西红柿为例,俄罗斯市场上的价格,每公斤折合人民币七到八块钱。我现在…  相似文献   

3.
1998年,河南人陈伟军来到深圳打工,奔波了一个多月都没找到工作。一天晚上,陈伟军饿得实在不行了,便躲到一块菜地里,准备拔些萝卜来充饥。然而,他被种菜人齐孝臣发现了。听完陈伟军的哭诉后,齐孝臣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带陈伟军吃  相似文献   

4.
1985年6月,张超先从四川商校毕业,被分配到平昌县商业局工作。为将所学有机地结合到实践中去运用,他多次主动向局领导请求到企业工作。1992年5月他如愿以偿,被派到江口醇酒厂工作。 到企业后,他才真正体会到企业工作的难度和压力。面对当时亏损特别严重、运转较为困难的现状,为解决职工吃饭和就业问题,他向厂领导建议,并亲自带领一批职工到汕头达豪投资开发公司、春源鞋业公司等沿海企业务工,一边和职工一  相似文献   

5.
在九台市城子街镇城东村,一提起农民党员刘成库,人们都习惯地称他“刘老师”。他是农民蔬菜技师,任该村四社党小组组长,曾被评为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年轻力壮的刘成库一心想致富。除务农外,他还先后到工厂做工、当推销员,但都没如愿。他渐渐认识到,想致富必须掌握科学技术,黑土地上也能生出金子来。于是,他开始迷上了学习种菜。1987年至1988年,刘成库在长春市郊区打工,每逢休息日,别人去逛商店、看电影,可他却到邻近的菜社学种菜。1990年,他看到一则广告,说黑龙江省望奎县举办…  相似文献   

6.
正堂叔当过代课老师,平时爱看书看报,十分关心时事,邻居都叫他"理论家"。堂叔说,习总书记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叫"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都是干部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但治治病就要借助有专业水准的医生。堂叔说自己不是什么高级医生,但经历风雨几十载,看多了,听多了,也可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06,(2)
柳河县委把下派挂职作为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主要手段,为年轻干部施展才华搭建平台。2004年5月,下派6名干部到6个乡镇任挂职副乡镇长,负责科教文卫、土地乡建、招商引资和乡镇的一些中心工作。在挂职工作中,县委加强调度,下派挂职干部很快进入角色,适应了工作,打开了工作局面,保证挂职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柳河县委高度重视下派挂职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加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有两个嫡亲堂婶。一位是堂叔毛蔚生(贻经)的妻子,叫陈氏,人称“蔚生六阿婆”,是毛泽建烈士的母亲毛泽建牺牲后,蔚生六阿婆受尽了苦难,好不容易把几个儿女拉扯大。另一位是堂叔毛喜生(贻漠)的妻子,叫邹氏,是毛纯珠、毛泽全兄弟的母亲,也是毛泽东的好友邹普勋的姐姐。大革命时期,邹氏曾帮助过毛泽东。1933年,毛泽东在堂叔毛喜生去世后,邹氏含辛茹苦,把3个孩子带养大。毛泽东对两位婶母十分尊敬,关怀备至,体贴入微。1949年10月,毛泽东在北京接见堂弟毛泽连时,问到他母亲陈氏:“蔚生婶母身体好呀?”毛泽连回答说:“身体不太好,经常患病。…  相似文献   

9.
老吴名叫吴学军,共产党员,家住白山市六道江镇江沿村六社。其实他只有50多岁,只是由于长年的艰苦劳作,使他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老吴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家里五口人,靠种地为生,由于人多地少,种粮食每年只能对付个温饱。听说扣大棚种菜收入多,老吴开始琢磨起种菜来。种菜比种粮一要多吃苦二要有文化,吴学军不怕吃苦,可文化少叫他着实为了难。刚开始种菜时,老吴啥也不太明白,可他认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别人。有时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他往往要跑几十里的山路到城里。就是凭借一股子勤学加苦干的劲头,老吴第…  相似文献   

10.
吴殿卿 《党史博览》2007,(11):53-54
一 1974年8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上的朱德抵达北戴河,住进了海滨中直机关干部疗养所.暑期到北戴河一边休养一边工作,多年来已成了朱德的惯例.然而,今年到这里来,他心里却无论如何清静不下来."文化大革命"已经8年了,却仍然没有结束的迹象.毛泽东身体不好,周恩来不久前做了手术,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立足未稳,而借着林彪集团垮台窃取了极大权力的江青、王洪文一伙,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11.
“头雁”     
共产党员高玉乾原来是桦甸市榆木桥子镇杉松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中专文化;早在80年代,他就认准了种人参可挣钱,和所里的同志办了一个参场,从300平方米逐步扩大到8000平方米,用挣的钱买医疗设备,为群众看病实行补贴,为此他曾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先进工作者。1987年,人参价格暴跌,参场严重亏损,负债20多万元。他毅然放弃了到镇经委工作的机会,以个人名义承担了参场的资产和债务,对始了很苦的第二次创业。他一边精心管理现存人参,一边尝试参果、参药、参粮间作,后来经过多家,还栽种了1000平方米西洋参。他刻苦学习,不断探索,199…  相似文献   

12.
我爱大柳河     
我爱大柳河□爱群在我的家乡吉林省梅河口市,有一条童叟皆知的河——大柳河。家乡的人民一提起大柳河就联想到奋斗、丰收、希望……我从小在大柳河边生活,童年时代幼小的心灵里就深深地爱上了大柳河。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大柳河的爱也与日俱增,爱得热烈,爱得深切,爱得...  相似文献   

13.
今年第7期《支部建设》杂志登载了一篇《种菜写日记,成为“菜状元”》的文章。读过此文,既欣慰又感动。欣慰的是,吉县吉昌镇祖师村葛俊忠,种植0.8亩日光温室蔬菜,每年纯收入2.2万元以上,成为全县种菜创收的“冠军”。学会科学种田,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得到改善,怎不令人欣慰呢?感动的是,葛俊忠建成大棚后,因技术不过关,投资不少,却赚不下多少钱。他在苦闷中,没有丧失信心,而是立志改变局面。从1993年起写种菜日记,至今已写下6大本,一天也没误。他把每天在日光温室中观察到的、测量到的、想到的以及干过的事情如…  相似文献   

14.
“修路迷”     
在柳河县城,有一位深受人们敬佩的老党员,大家都叫他“修路迷”。他,就是县食品水产公司退休职工高玉我。 1983年,高玉我从工作岗位上退  相似文献   

15.
朋友大刚邀我一起上山去看望一位忘年交——一名已离休的老党员。大刚是本市优秀青年私营企业家,不到35岁就已攒下千万身家。大刚告诉我,在商海里行走的这些年,自己能避开一个又一个漩涡与险浪,与山上这位老人多年来的引导有关。老人是他的堂叔,大刚一直视其为良师,每每心中浮躁郁积或焦虑迷茫时,总要上山走走,在与堂叔的聊天中,心里的...  相似文献   

16.
黎明 《党的建设》2011,(6):23-23
一段时间以来,菜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边是农村蔬菜收购价“跳水”,如坐“过山车”大跌或滞销;一边却是城市零售市场菜价“高企”,引起市民普遍抱怨。全国一些省区市出现的这种“种菜赔、买菜贵”怪象,暴露出我们“菜篮子”怎样的困局?  相似文献   

17.
我今年75岁,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入党,1989年离休,1990年担任柳河县委老干部局党委胜利第二党总支部书记。在这十几年里,我克服年龄大身体多病及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身体力行地做好党总支书记工作。  相似文献   

18.
柴昌建同志在邮电系统战斗了38个春秋。38年来,他凭着对邮电通信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从通信员、营业员、封发员、邮政管理员,一直到走上县、市邮电局领导工作岗位,真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路追求一路歌。 不懈追求 老柴出生在岳池县大佛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58年,柴昌建跨入了邮电局的大门,成为一名绿衣战士。从那时起,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就萌发了一种理想和抱负,一定要改变家乡落后的邮电面貌。于是,他一边工作一边勤奋自学,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强烈的求知欲,硬是啃完了初中、高中的课本,直到北京经济函授大学毕  相似文献   

19.
1999年7月,在单位进行调整重组JL///时,吕汉川毅然放弃了铁饭碗,走上了自谋职业的道路。他只身来到重庆市,应聘到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始了新的打工生活。在房地产公司,吕汉川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正规化管理理念,在公司建章立制,为公司规范化建设打好了基础,其个人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肯定。在工作中,吕汉川深感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他一边工作,一边在西南师范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研究生。2001年初,吕汉川从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并取得工商管理硕士文凭。两年的打工生涯帮助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5,(4)
<正>万新涛当然也知道,种菜是一个技术活,更是脏活、苦活、累活。但他更清楚: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金秋十月,站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苏泊淖尔边防派出所营房前,放眼望去,金黄的胡杨林中,一座座近百米长的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绿油油的菜地间总会闪动着一个老兵劳作的身影——细高个、浅平头,裤腿上总是沾满泥巴。他就是万新涛,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兵。"假农民"变身"种菜高手"2002年3月,万新涛被分配到苏泊淖尔边防派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