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建国头七年中,我们国家已经将农村个体经济基本上改造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0多年之后,党又重新提出了“在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政策。这种出人意料的变化,自然会使人们去重新思考党在建国头七年的农村个体经济政策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对农村个体经济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十分正确的。本文仅就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左”的偏差作一初步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经济政策。一、农村个体经济政策的实际依据及其发展脉络新中国成立时的农村形势有这样几个特点:(1)除了极少数合作经济外(1950年全国共有1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一种近似古代的、分散的”个体经济占了绝对优势;(2)这种个体经济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当时每百户只有64头大牲畜,9.7部水车,6.6辆大车;每2户只  相似文献   

2.
进贤县文港镇发展个体经济情况调查进贤县人民政府县长戴和旺我国农村经过十多年来的改革,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位于抚河旁历来为商贾聚集之地的文港镇个体经济的发展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总结文港经济,用国务委员...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随着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验教训的总结,人们对当时农村的个体经济问题重新作了认识。本文所说的个体经济,主要指当时农民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生产。1961年3月至1962年9月,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农业六十条》)及其修正草案中,对此  相似文献   

4.
论个体经济     
所谓个体经济,就是以生产资料个人占有,主要依靠个人劳动,劳动者自己养活自己,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为城市居民和农村群众提供劳务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伴随人类社会商品经济的出现而产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商品经济形态。然而,个体经济总是依附于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在封建制度下,个体经济受尽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地方割据势力的欺凌、盘剥,处于随时倾家荡产的境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个体经济又为资本主义经济所排挤和控制,随时面临着成为剥削者和雇佣劳动者的抉择;在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国,个体经济也经历了一个改善、限制、取缔、恢复、发展的曲折过程。那么,个体经济有无一个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七年以后,对城镇个体经济,或在所有制上搞“一步登天”,强行“过渡”,或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除,个体经济简直被视为资本主义的渊薮和温床。直到今天,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发展城镇个体经济依然疑虑重重。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个体经济?  相似文献   

6.
韩喜平 《理论学刊》2003,1(4):83-85
本文认为农民有个体经济和互助合作两种积极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我国农业经营制度选择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走向都说明把农民两种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想,不仅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村集体经济思想的影响,而且出于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同农业个体经济之间矛盾,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和巩固工农联盟等问题的考虑。毛泽东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主要包括:建立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改革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体制;推动农村工业化,巩固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强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治保障等。毛泽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路向是正确的,但又有许多设想和做法未能很好地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导致了一些失误。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启示: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能模式化,要积极探索多种实现形式;农村集体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主义的仞级阶段。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公有制。基本上实现了公有制说明还没有完全实现公有制。在我国的城市和农村还存在个体经济,虽然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还不能取消,相反,需要给以法律保护。因为这些个体经济对我国的城乡经济生活仍发挥着一定的有益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个体经济在就业安置、行业分布和经营方式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但在思想观念上、竞争力和人才开发等方面也存在着影响个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要采取各项措施,加快乌鲁木齐个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个体经济分散庞杂。管得好,是有益的补充;倘失控,会成毁堤之穴。目前个体经济发展迅疾,有人振奋喜悦,也有人视为洪水猛兽。“国营慢慢走,集体快挤掉,个体发财了”的传言,向个体经济管理提出考问:能否管好?怎样去管?南昌市西湖区对个体经济管理的经验可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给乡村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荡。重建乡村社会道德观念,夯实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重建与乡风文明相适应的现代农民职业观念、义利兼顾的道德价值,物质精神并重的伦理道德观;采取各种措施,多管齐下,努力完善乡村社会道德重建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新闻传播不仅是农村政治发展的推动器、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器,同时也是农村文化的转型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加强农村新闻的传播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摆脱农村新闻传媒的边缘化问题,让其发挥最大的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邪教在农村的滋生蔓延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与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无关联。它们往往打着宗教的旗号,散布各种歪理邪说,迷惑、蒙蔽广大群众。要彻底治理农村邪教,必须从源头上抓起。要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打防并重,标本兼治,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把它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中去认识,从全局和战略角度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改革和发展是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难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农村金融又缺乏产业支撑,薄弱的农村经济导致农村金融改革内生动力不足。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把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改革两者融合起来发展,寻找二者协同发展的结合点。既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又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不平衡发展与中国新型城乡二元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不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常态,城乡差别是不可消除的。中国城乡关系的构建应抛弃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传统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克服中国巨大的城乡差距的正确途径是实施向农村倾斜的新不平衡发展战略,逐步建立城乡有别、各具特色、相互协调的新型城乡二元经济。  相似文献   

17.
城乡关系是经济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和不断调整,我国已形成新型城乡关系,其"新"在多方面得到体现:一是由城乡分离与对立向城乡融合转变的新阶段;二是由"城乡分治"向"城乡统筹"转变的新理念;三是由城乡之间"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的新理论;四是由生产力"低水平"向"较高水平"转变的新条件;五是由"城乡二元化"向"城乡一元化"转变的新制度;六是由"城市片面发展"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双向的相互促进关系。中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对于区域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欲使中部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应当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使国民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这些思想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中的精髓,并用于指导今天的农村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20.
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涉及到我国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利益的综合性改革。文章就当前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作了阐释 ,这对确保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