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原始艺术的生态审美特征探析——以广西花山壁画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原始艺术的生态审美特征.以壮族先民的花山壁画作为原始艺术的个案.分别从其所由产生的生态环境、人蛙互渗的生态思维以及狂欢仪式的社会生态等三个层面.阐明花山壁画所呈现的壮民族原始艺术独具风格的生态审美特征.由此说明以生态美学审视民族原始艺术谱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古彩是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具有独特的风格、深湛的艺术造诣、丰富的艺术语汇,呈现出一种浓烈的传统民族气息和审美取向,本文简要概述了古彩的艺术特征,从古彩的表现内容、构图、设色等方面探讨古彩审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审美经验在艺术教育与批评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艺术教育与批评普遍存在审美经验维度缺失的情况,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与批评强调审美感悟和体验的诗意化传达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的艺术审美经验教育与批评:在具体的批评过程中,既从特定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艺术文本进行分析、阐释和评价,又要努力传达源自文本鲜活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肌质,实现艺术教育与批评的体验性、审美性和思辨性、学术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于涛  ;王婷  ;田茂军 《求索》2014,(7):182-186
苗族鼓舞经过长期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以“击鼓而舞“和“击鼓伴舞”的音乐舞蹈特征,是苗族人民特有的音乐舞蹈,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以其形象动作描绘、模仿、模拟苗族人民的农耕田园日常生活情景的苗族鼓舞,艺术上具有群众参与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在音乐上具有神秘的祭祀性与节奏性,舞蹈语汇上具有生活性与生产性。审美上具有内涵美,社会美,运动美,音乐美与服饰美。  相似文献   

5.
斯日古楞 《前沿》2013,(20):171-172
冬季那达慕是传统那达慕的创新形式,呼伦贝尔地区凭借丰富的天然冰雪资源,融合浓郁的民俗风情,使冬季那达慕成为呼伦贝尔旅游文化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雪橇,这一传统的生活交通用具也因冬季那达慕的产生而获得了民族民俗艺术层面的升华,具有新的民俗文化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设计艺术的审美心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生 《理论月刊》2006,(3):128-130
设计艺术的审美体验有别于纯粹艺术,设计艺术的审美体验更丰富、更复杂。纯艺术的感知往往以视觉或听觉为主,而设计艺术中的审美感知是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器官的综合体验;设计艺术的审美想象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的统一;设计艺术的审美情感不囿于“小我”的满足,而是直接指向“大我”与社会;设计艺术的审美理解不是“距离”的设定,而是审美信息的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7.
苏珊·桑塔格虽然以文化批评家的身份为世人所知,但其文化批评的力量却是源于其小说中溢出的能量.本文以桑塔格发表的主要小说进行分析,首先探求其小说的艺术审美价值中真、善、美的表现;接着分析并且揭示出这些小说所表现出的美学特征,它们分别是形式美、人的存在、女性主义和读者的审美参与及再创造.对桑塔格小说展开美学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桑塔格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楚国漆器艺术是楚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和典型代表。楚漆器艺术承载着楚漆器工艺、造型、纹饰和绘画等多种审美元素。楚漆器艺术工艺技术的进步与当时道器思想相映生辉;楚漆器艺术的造型呈现和谐与神秘奇特美;纹饰飞扬流动、漆画则有神人相映的审美特质。可从楚漆器艺术的工艺、造型、纹饰和绘画等方面进行审美的透视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艺术中的审美愉悦是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主要原因,但审美愉悦仅仅是艺术提供的精神愉悦的一部分,不能用审美愉悦覆盖艺术所提供的精神愉悦整体。本文试图分析审美愉悦覆盖艺术整体愉悦的原因:一是在艺术与美学学科的关系上,艺术的审美理论成为艺术理论的替代;二是在艺术实践上,用审美经验覆盖艺术经验。本文认为,艺术鉴赏本身具有理解的性质,在艺术理解过程中也具有精神的满足感,这也是艺术的精神愉悦的来源之一。在艺术理解中,解释的愉悦和审美的愉悦是融合的。  相似文献   

10.
西方艺术的审美嬗变与技术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技术理性思维滋生出西方古典艺术的和谐审美观;现代技术理性的发展造成人文与技术言说方式的对立,使得现代主义艺术将审美价值建基于艺术形式的建构中: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成熟改变了传统的审美形态,使审美走向虚拟化.从技术的角度审视西方艺术审美的绵延与转型,能使西方艺术的审美嬗变获得更为内在、更为本真的理解,从而揭示出技术语境中西方艺术审美流变的独特意涵.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文艺美学的古今对接之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学人建构的美学体系和开展的美学研究,不能离开中国古典的丰富资源和经验。从问题、范畴、概念入手,探讨其古今对接的可能性的具体、个案研究尤为需要。宏观上的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价值建设要奠基于对那些通向现代的古典文艺美学范畴、概念系列的成功清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生态转型后,民间文艺创作呈现了全面的"不适应症"。为了克服这些"不适应症",寻求一条与当代文化生态相适应的发展道路,近三十余年来民间文艺在创作上进行了种种探索和尝试,使民间文艺创作呈现一系列的新变,这些新变让人们看到了民间文艺创作在当代文化生态下发展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13.
民族生态审美叙事的关键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交合互动 ,它在正义性原则指导下可保证民族生存与文化具有可持续生存指标 ,一种吸收变革而不丧失认同性活力的能指 ,从而使人与自然及民族间的交往灵活地进行。进而 ,在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等“多重隐喻”的功能交合辐射的过程中 ,人类超越自身而形成把握实在意义的方式与前景 ,最终形成对科技导致的生态危机与民族冲突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吴功正 《思想战线》2002,28(5):105-110
唐代的美术美学有着不可替代的成就 ,其对于隋代既有继承的一面 ,又有超越的一面。吴道子的画体现了盛唐求丰满厚重的审美理想 ;而王维作为山水南宗之祖 ,形成了真正的文人画 ;李思训父子则创造了北宋的金碧山水。盛唐鞍马画 ,张萱、周的仕女画均有很高成就。陶瓷、“唐三彩”、石窟造像、敦煌彩塑壁画等均在中国美术美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转化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资源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之所在 ,西部大开发就是要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 ,西部地区应实施包括市场化战略、产业化战略、区域组合战略、创新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内的自然资源转化战略。  相似文献   

16.
和晓蓉 《思想战线》2007,33(6):113-118
中国仪式艺术的研究深受西方人类学艺术研究的影响,但发展进程相对滞缓,基本与中国人类学界的艺术研究同步。其研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为仪式艺术研究的发端阶段,成果多见于调查报告中;20世纪80年代至今,大量的西方人类学理论被介绍到国内,仪式艺术的研究方法、对象和路径都向多元化发展,著述颇丰。  相似文献   

17.
徐建 《青年论坛》2014,(1):56-60
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并日渐成为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大国地位要求中国文化生态建设在世界文化体系建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利。我们所主张的话语权应具有平等、共同发展的特点,才能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文化发展模式和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发展战略,从而探索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现代化建设道路来。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对新疆草原自然保护区进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自然保护区的情况,讨论了草原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新疆自然保护区的成绩与问题,并就全国草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文学批评领域出现的一场学院派批评成败得失的争论,有其复杂多元的思想与时代背景,它是有意义的.但学院派批评尚非严格意义的学派批评,它存在的某些不足与缺陷,从理论美学上加以检视可知,要建设真正的学派批评必须解决好三个重要理论与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罗新阳 《桂海论丛》2005,21(5):51-53
城市化的推进,必然伴随着"城市问题"出现,客观需要城市与周边乡村地区和谐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城市化发展,其终极目标生态城市;空间布局亦城亦乡的空间结构;产业方向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