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一些大、中城市及部分县镇,发生了一些偷开汽车、摩托车的案件。作案人开始由偷开货车,发展到偷开旅游车、吉普车以至小轿车;从偷开国营或集体单位的大车到偷开公民私人的摩托车等。这些偷开汽车或摩托车的人,在马路上或公路上横冲直撞,有的轧伤、轧死行人,有的撞倒电杆或撞坏其它建筑物,有  相似文献   

2.
例一,被告万××于一九八三年先后纠合他人偷开汽车七次,寻欢作乐。其中有一次,万等三人将停放在某工厂院内的一辆吉普车打开,由被告驾驶。由于车速过快,造成翻车,损失达七千九百元。在审理中,有的认为是流氓罪,有的认为是交通肇事罪。一审法院以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处。笔者认为,为了寻欢作乐而盗开汽车,公然蔑视交通规则、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  相似文献   

3.
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后,“两高”又于1989年颁发《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解答》二、(一)中指出;“挪用公款后,为私利以个人名义将挪用的公款给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使用的,应视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言外之意,如果不是“为私利”,就不应视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而归个人使用是挪用公款罪的必备要件。因此,即使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只要在  相似文献   

4.
贵刊第九期“信箱”一栏中,解答了《遗嘱继承是否能剥夺对其尽了赡养义务的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问题,(下称《解答》)这个解答中有两点不妥之处,现提出商榷。 一、《解答》说,“被继承人在不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意愿剥夺部分或全部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指定由其他法定继承人或法定继承  相似文献   

5.
小宜 《江淮法治》2014,(8):54-54
编辑同志:我购买私家车后.朋友杨某经常以各种理由借去使用.而且还不能按时还车.以致影响到我的用车,因此,后来他来借时,我均加以拒绝。不料。杨某多次趁我不在时偷开我的车。不久前,杨某又偷开我的汽车到外地游玩,结果导致汽车在他所住的宾馆丢失。我得知情况后立即报警以便找回汽车。警方在立案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刑法司法解释效力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案件有关问题的批复》(1993年11月10日)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公布施行后,‘两高’《解答》发布前发生且尚未处理或正在处理的有关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案件,应适用《解答》。对《解答》发布前已经处理的案件,可不再变动。  相似文献   

7.
《法学》1989,(7)
“两高”于1984年作的《关于当前办理强奸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对强奸罪“情节特别严重”作了司法解释,具体应用上弹性比较大。因此,有必要作出进一步的探讨分析。一、关于强奸“手段残酷”《解答》中将“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手段残酷的”列为“情节特别严重”的第一种情况。怎样才算残酷,区分残酷不残酷的界限是什么?我们认为,手段残酷是以暴力为基础的,暴力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才称得上手段残酷。暴力是强奸罪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8.
读了《人民司法》一九八六年第九期刊登的刘国贞同志《谈谈“利用工作便利”》一文(下简称“刘文”)后,我们对“刘文”中“‘职务上的便利’……包括与工作相关联的便利所造成的方便条件”的观点不敢苟同。据了解,实践中不少同志也持此观点,究其原因,既有司法解释本身的原因,也有理解上的问题。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利于准确有力地打击受贿罪。因此,有必要提出商榷。 从逻辑关系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下简称《解答》)对受贿罪构成要件的表述违反了同一律。《解答》关于受贿罪的构成开宗明义地指出:“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而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笔者认为,此款规定不仅仅是《法》对“不正当竞争”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10.
诈骗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孙军工审判业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85年7月8日发布的《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以下简称《解答》)施行已有11年。审判实践表明,《解答》中“关于诈骗罪的几个问题”的规定早已...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9月4日通过的《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增设了“绑架勒索罪”这一新的罪名,并规定了严厉的刑罚。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决定)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中对绑架勒索罪的有关问题作了解释。这是我  相似文献   

12.
赵远  商浩文 《法学杂志》2016,(8):98-107
无线电是重要的国家资源之一,我国无线电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对无线电的刑法保护有助于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1997年《刑法》第288条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设置行政前置程序很不科学,“结果犯”的设置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该罪的法定刑配置较低且缺乏层次,罪状表述不完善,相关罪名之间不协调.基于无线电保护的现实需要,《刑法修正案(九)》删除了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的行政前置程序,将“造成严重后果”的定罪条件改为“情节严重”,增设相应的加重罪刑单位和量刑档次,改进现行法条中的部分用词并整合相关立法,以实现对无线电更为有效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正义、维护社会稳定,阿瓦提县司法局通过规范工作职责,制定《“12348”法律援助咨询专线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及目的;规范操作流程,制定《“12348”法律援助咨询专线解答流程》、《专线接听、解答人员管理制度》、《专线值班管理人员工作制度》、《接听、解答专线的服务用语及禁语》以及专线值班人员时间安排表、专线接听登记表;规范投诉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4.
为依法惩处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的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4月28日通过了《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12号,以下简称《解释》)。《解释》的出台,对于依法打击此类危害严重的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的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解释》第1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采取租用电信国际专线、私设转接设备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经营国际或者涉港澳台电信业务进行营利活动,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225条第(4)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5.
对挪用公款不退还的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明确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不退还的,以贪污论处。现行刑法对此情形作了修改,即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这就表明今后对这种情形不再以贪污罪认定,而是直接定为挪用公款罪,作为挪用公款罪的重罪情节。但对此处“不退还”之含义,法无新的规定及解释。1989年“两高”在《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中,对“不退还”…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以下简称《解答》)中指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者工作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酬谢费’等名义索取,收受财物的,……应认定为受贿罪。”在这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包括利用职权范围内的权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学》2016,(1):14-22
《刑法修正案(九)》对原《刑法》第309条的扰乱法庭秩序罪做了修改,在对《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的讨论中,这一修改是争议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引起了律师界的高度关注。在梳理扰乱法庭秩序罪的修订过程中,如以律师为视角,学界可以发现扰乱法庭秩序罪修订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对修改以后的扰乱法庭秩序罪的罪体要件进行刑法教义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社会上传播淫秽录像比较严重。由于淫秽录像声像并具,直观性强,对人们有很大的腐蚀性和毒害性,并已成为诱发犯罪、危害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流氓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中关于“其他流氓活动情节恶劣构成流氓罪的,例如……在社会上经常传播淫秽物品,危害严重的”规定精神,实践中,对传播淫秽录像符合上述规定的案件一般都以流氓来论罪科刑。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因对《解答》的理解有差异,刑法中又  相似文献   

19.
《人民司法》今年第二期和第五期案例研究专栏围绕一案例探讨了认定共同盗窃犯罪各个共犯的盜窃数额及其责任问题。本文也谈一点浅见供探讨。 正确理解“个人参与盗窃数额”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当前办理盜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中解释:“对于共同盗窃犯,应按照个人参与盗窃和分赃数额,及其在犯罪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法分别处罚。对  相似文献   

20.
刘建军 《山东审判》2003,19(3):29-31
2003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惩治涉及“非典”等突发传染病犯罪的一系列法律适用问题予以明确。本文仅以《解释》中规定的防控“非典”等突发传染病疫情中所涉及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扰乱市场秩序犯罪、有关职务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