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红静 《学理论》2012,(7):98-99
《管理行为》是赫伯特.西蒙最重要的著作,在书中他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更是提出了决策过程理论。而第四章《管理行为中的理性》是该书也是他的决策理论的核心。基于对该章的阅读,并以其提出的"理性"概念为引子来对决策理性进行探究,内容主要涉及决策理性的内涵、决策理性的若干争议、决策理性的趋向,以及对决策方法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丁东宇 《理论探讨》2006,1(4):61-63
行动视角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也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发展。从行动视角来审视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既是为人而存在的意义域,也是主体人构建的领域,还是包含着人类理性谋划的领域和人类通过重复经验确证自身的领域。这样理解就为日常生活走向自觉提供了可能,从而丰富了日常生活研究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由少数人理解掌握变成由大众理解接受的过程,其实质是理论武装大众的过程。在西蒙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视角中,大众接受一种理论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决策过程,是决策者——人依据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做出的理性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但决策过程中的理性不是完全的,而是有限的,决策追求的不是最优,而是满意,因此,从外在强制到内在驱动的过程转化,无疑对于理解现实中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淑艳 《行政论坛》2007,4(5):53-57
正确理解理性概念的哲学含义及其嬗变,有利于界定理性在公共政策分析视野中的内涵,分析公共政策分析领域过分推崇理性导致的理性迷思,剖析理性迷思的根源,以正确区分超理性与非理性,充分发挥超理性的智慧启迪作用,发挥非理性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实现理性、超理性与非理性有机结合的理性迷思的矫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组织认同以理性为主导,是一种选择性结果,不是自然形成的。组织认同中的理性,是一种由个体出发的主观行动理性。西蒙关于"管理人"的假设,肯定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和合乎逻辑的,同时又强调了人的选择能力是有限的,更符合对组织中人的理解。行动理性人具有的主观理性表现出独特性,自我性和情境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一项规范性理论研究,超越于现有公共决策理论的个体理性基础,基于现代哲学的公共理性而建构了一个公共理性决策模型,重点讨论了公共理性的内涵以及公共理性决策模型的性质、构成主体、决策方式、应用性条件以及它在决策理论研究上的创新之处。在理论上证明了公共理性决策模型可以实现公共决策科学性与民主性的内在融合,从而使得公共决策结果符合公共利益最大化以及民主政治的价值要求,并认为公共理性决策模型对于消弭当前中国政治社会可能的民粹主义倾向具有规范性的理论启示意义。作为一种公共决策的政治性理论,公共理性决策模型的适用边界及其操作化问题有待进一步理论探讨,它也有待于实证检验及修正。  相似文献   

7.
自由问题是元哲学问题,并不仅仅属于政治哲学的范畴。"存在自由"认为"人的诞生"本身就蕴含"自由"的存在,具有本体论意蕴,意指"自由"根源于人的存在。"理性自由"认为"自由"应该被理解为个人追求私人利益的理性行为,依然是具有本体论意蕴,意指自由根源于人的理性意识。"自由哲学"的逻辑前提选择"理性自由",在一定意蕴上忽略了"存在自由"的自由逻辑。现实生活世界的"存在自由"的缺失与"理性自由"的虚幻,使得"自由哲学"更具彼岸世界般的"抽象哲学"意蕴。西方国家的"生态哲学"研究发现了"自由哲学"的理论困难,试图用"生态自由"消解"理性自由"的理论困难,但"生态哲学"本质上依然从属于西方"自由哲学"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正曾志敏、李乐两位年轻学者、博士研究生合撰的《论公共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构建》一文,首先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已有的公共决策理论,认定它们的基础在于个体理性;接着从现代哲学的公共理性尤其是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和"公众"的界定出发,构建了以公共理性为基础的决策模型,以期在公共决策中实现科学性与民主性的内在融合;然后以"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案例,探讨了该决策模型的应用与验证。这不仅对决策理论的发展有所推进,因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克服目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逻辑上看,哲学社会科学引领文化强国建设主要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影响文化内在结构、引导文化发展理想和牵制文化软实力强弱的价值。从实践逻辑来看,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引领文化强国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局部削弱倾向干扰文化发展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对当代中国问题深掘不够影响文化建设根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不足消解文化进步动力。从生成逻辑来看,哲学社会科学引领文化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是: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增强文化引导力,在回应社会关切回答中国问题中增强文化吸引力,在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创新成果中增强文化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10.
理性人假设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森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将理性人假设引入社会领域集体行动问题的研究中,奠定了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起点.奥尔森认为理性的集团成员根据成本--收益决定是否参与集体行动,但他没有系统论述利他主义行为和有限理性对集体行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卷首     
《民主》2002,(5)
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度重视改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怀光 《理论探讨》2001,42(6):28-30
在黑格尔以人类精神形态史为基础的哲学体系中,理性思辨遮蔽了感性现实.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就是从突出感性活动出发,把人的活动及其各方面的矛盾纳入感性活动史的理论架构来解决.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这种感性活动史代表了马克思深入的哲学思考,它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社会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3.
"实践判断的逻辑"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然而就这个概念本身来说,不应局限于分析逻辑的角度去评判,而应该在实践哲学的视域下来考察它所蕴含的实践关怀及其理论旨趣。从这个角度来看,杜威的逻辑理论所关注的并不是纯粹理性空间中绝对的概念构架,而是在实践空间中,生成性的判断条件与境遇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之间的张力。所以,与其说它是一种新的逻辑形式,不如说是"实践智慧"延伸到现代境遇下的一种新形态。而其内在的旨向是要打破近代以来的形而上学理性概念运行的封闭性、概念性思维方式的独断,进而探究理智在实践境遇下的运行机制。并以此为入手点,反思当前西方学界分析哲学传统和实践哲学传统之争。  相似文献   

14.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础。这些基础主要有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从实践基础看,感悟日常生活、批判社会现实和参与学术交往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解基础、应用基础和提升基础。从理论基础看,自然科学理论、学科专业理论和通俗知识理论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科学基础、专业基础和常识基础。从物质基础看,经济物质待遇、研究辅助设施和学术传播媒介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经济基础、研究基础和传播基础。这些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现条件或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5.
舍斯托夫是西方社会公认的著名的研究克尔凯郭尔哲学的学者,舍斯托夫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都强烈地表达了反对理性,反对普遍性、必然性对人性的压制的观点,但他们的哲学又有重大的不同.舍斯托夫认为克尔凯郭尔反对理性是不彻底的.这样,舍斯托夫在肯定克尔凯郭尔哲学的基本倾向的同时,又对克尔凯郭尔哲学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6.
郝涛 《学理论》2014,(9):1-2
罗尔斯是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以及《万民法》。《万民法》是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这个版本的《万民法》收录了"公共理性再探"一文,由此构成了罗尔斯国际政治思想的整体架构,也同时标志着罗尔斯从道德哲学领域迈入了国际政治理论领域。  相似文献   

17.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马克思主义学院履责作为随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愈加鲜明地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提供了科学引领,指明了前进方向;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学发展是在理论本身不断地反思批判和不断超越中走向成熟。在对时下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反思批判中,美国学者丹哈特①的“新公共服务”渐成体系并且论证了其对新公共管理超越的地方。新公共服务将理论视角聚焦到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而不再是“掌舵”的公共行政人员。公民具有相当的公共理性这既是新公共服务潜涵的理论吁求,也是公共哲学的一个基本主题,而公共理性是基于最基本的公共生活事实和公共文化背景。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的发展变迁中蕴含着公共哲学话语转换之意涵亦即公共哲学将从传统形而上高度向公共生活的经验层面转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认识判断理性与实践准则理性是笛卡尔哲学理性的重要体现,"我"与"清楚明白"等一些基本原则都与这双重理性紧密相关。从这一点看,探究笛卡尔理性中的认识判断理性与实践准则理性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展示笛卡尔哲学的理性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井然、宽容互让、价值多元、诚信友爱、道德彰显的理性社会,其实践哲学基础则是表征世界秩序、呈扬人文精神与凸显伦理蕴涵的理性,因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诉诸子理性的进路:在交往理性的进路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在价值理性的进路中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体价值与集体价值、主流核心价值与非主流多元价值的和谐,在道德实践理性的进路中实现道德底线与道德信念、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与自律意识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