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磊 《党史纵横》2009,(6):21-21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中国革命走向了低潮,中共党内“左”倾盲动主义,又使党组织遭受新的重大损失。由于接连遭受挫折。不少地区党内涣散,党内许多人相互抱怨以至互相攻击,发生了许多无原则的派别纠纷。不少党员对党中央和省委失去信任,对中央和省委的通告随便谩骂,拒不执行。这种情况在顺直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造成令人棘手的“顺直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解决顺直党内矛盾的历史性贡献王玉斌1928年,中共顺直省委党内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在“当时党的内部问题中”,这一矛盾“是最突出的”①。同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长的周思来,受党中央委派到北方,解决顺直党内的矛盾。周思来到顺直后,经...  相似文献   

3.
中共顺直省委在1927年9月至1928年7月间经历了三次重大改组。蔡和森指导或主持了前两次省委改组工作,对于宣传"八七"会议精神,纠正北方党的机会主义错误,解决顺直党内纠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为在指导改组过程中犯有极端民主化等严重错误,顺直省委第三次改组会提出给予蔡和森政治纪律处分,中共中央随后作出开除蔡和森政治局职务的决定,但遭到共产国际的极力反对,蔡和森还是离开了中央政治局。因此,顺直省委改组对于蔡和森的政治生涯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顺直问题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顺直问题,是指彭述之、蔡和森、陈潭秋、刘少奇、韩连惠等在指导顺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分歧及争论。它涉及到对形势的估计、对工作路线方针的认识和主张、对党的组织与工作的评价以及对当事人的处分。这些分歧和争论,曾一度严重影响了顺直党的组织的健全和工作的开展。中共中央对顺直问题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后派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前去巡视处理,到1929年初,问题才基本解决。当然,彭述之、蔡和森、陈潭秋、刘少奇等在指导顺直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中央处理顺直问题所采取的一些措施,都难免受到当时“左”倾情绪和“左”倾路线的影响。下面,根据笔者所看到的资料作一个概略的介绍。因为顺直问题是伴随着顺直省委的改组而发生和发展的,所以本文就从顺直省委的改组说起。  相似文献   

5.
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构建和谐社会,毫无疑问,我们要冲破“斗争至上”、“一切为了斗争”的羁绊,不能天天斗,月月斗,年年斗,窝里斗,窝外斗,到处斗,只讲斗争,不讲和谐。然而,有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讲和谐就不能再讲斗争,甚至有人主张对腐败分子实施宽容,放弃斗争。其  相似文献   

6.
任新峰 《党课》2012,(10):65-65
李源潮同志说过:“组织部是党的重要机关,不讲党性就会失去原则性、失去方向性。党性不强的干部不能当组工干部。”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就要带头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把党性最强体现在敢讲原则、善讲原则上。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要出大问题”、“一刻也不能放松”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再一次郑重地告诫我们;无论是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一切工作的基本方针。抓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必须贯彻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明确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把机关思想作风建设作为保证各级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载体,努力提高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1967年春夏,“秦化龙问题”在北京闹得沸沸扬扬,王府井大街、长安街、天安门广场,贴满了有关秦化龙的大标语和大字报。有打倒他的,有拥护他的,双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当时,正是中央机关“文化大革命”极端混乱时期,面对铺天盖地的大标语、大字报,大多数群众茫然、迷惑:秦化龙何许人也?他的问题为何闹得满城风雨?声势和规模何以如此之大?大家更没有想到的是,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8,(10):55-55
一是解决好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问题。强调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但支部又不能包揽一切、包办一切、代办一切。不能弱化村委会的作用,要协调和处理好“两委”的关系,党支部要大力支持村委会各项自治工作的开展,指挥好、协调好、调动好村委会成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委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2009年12月31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批示:“中部崛起,首先是河南能不能先行。河南能不能先行,首先是党建能不能先行。党建能不能先行,首先是机关党的建设能不能先行。希望在新的一年,在先行上、在提升执政能力上有新的作为。”卢展工同志的重要批示,为新形势下全省机关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极大地激发了全省机关党务干部做好机关党的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这样训练好     
康月田 《学习导报》2012,(16):41-42
在军中素以“虎将”著称的王必成,1960年5月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11月免兼),主管军区的军事训练工作。王必成到南京军区工作后很少待在机关,经常带领机关人员下连队、蹲基层。他要求军训部门解放思想,敢于打破清规戒律,大胆进行训练改革,强调一切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纠纷大量增加,学生伤害赔偿立法也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已有部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就此制定了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国家教育部也于2000年制定了相应的行政规章,以指导中小学校学生伤害赔偿纠纷的处理。但是,无论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还是行政机关,都无权就有关人身伤害赔偿这一基本的民事制度进行立法。对每一特定领域的人身伤害赔偿问题进行个案处理方式的立法,势必会导致法律规则的冲突大量增加,适应性降低,而且容易滋生地方保护主义,因而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4.
这样训练好     
康月田 《新湘评论》2012,(16):41-42
在军中素以“虎将”著称的王必成,1960年5月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11月免兼),主管军区的军事训练工作。王必成到南京军区工作后很少待在机关,经常带领机关人员下连队、蹲基层。他要求军训部门解放思想,敢于打破清规戒律,大胆进行训练改革,强调一切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5.
用人中的“论资排辈”是个老问题了.它的特点是:提拔任用不是论贡献大小、水平高低、能力强弱,而是根据“资历”深浅确定.即使著作再多,成绩再大,但“资历”不够,提拔、重用也得靠边站——还得再吃几年白米饭.如有例外,则是“破格”了.当然,“论资排辈”现象不独存在于高校,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它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挫伤了人的积极性,消磨了人的创造活力.大家等着熬着,熬到“资历”够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6.
宋锦洲  尤志雄 《理论文萃》2004,(6):37-40,11
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第三条规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相似文献   

17.
朱剑锋 《党课》2012,(7):69-69
海南省东方市在乡镇、农场、村党组织间建立了以“矛盾联查、纠纷联调、治安联抓、工作联动、平安联创”为主要内容的矛盾纠纷定期沟通联动化解机制,并通过狠抓“三四五”工作法,有效化解了农村基层矛盾。一是狠抓落实“三定”措施,即农村基层党组织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健全台账;农村党支部定期向乡镇党委,乡镇党委定期向市委报送纠纷排查情况,做好跟踪;乡镇党委定期召开由纠纷双方“两委”班子成员等参加的月联席工作例会,查找问题。二是狠抓落实“四级包案制”。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中国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尤其关键在中青年干部,并且把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联系起来。围绕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江泽民同志从跨世纪的战略高度,继续推进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反复强调全党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极端重要性,反复强调加紧培养中青年干部的极端重要性,从而昭示我们,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培养选拔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才算真正抓住了党…  相似文献   

19.
《党校工作条例》指出:“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进一步强化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本学期伊始。校(院)委召开了专题会议,就提高机关党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决定利用半年时间组织一次教师“赛讲”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不知何故,在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中,往往会出现忽左忽右的变异。五六十年代,我们曾毫不吝惜地将“物质作用”抛在一边,把“精神作用”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因此走向了极端。而这些年来,我们的许多人又把物质作用拔到了不应有的高度,对精神作用简直不屑一顾,致使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思维怪圈。当今之世,“精神”到底有无作用?请看来自万得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