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效率、公平与收入差距──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个重大问题的社会学思考郑杭生,吕金波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学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同时,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利益协调等问题对社会运行的影响极大,也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  相似文献   

2.
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和再分配的调节乏力。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直接引发并不断加剧了收入分配领域的诸多矛盾。创造分享增长的机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调节收入分配是一场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变革,所以要照顾各方面的合理诉求,协调好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利益,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取得共识。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要在“更加公平”的原则下,通过“提低、扩中、调高”等办法,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切实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加强各项调控机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并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规范的收入分配秩序,切实缓解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改革是当前我国社会焦点之一,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和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取得了不小成绩,但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收入分配是生产、交换、所有制、文化、权利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收入分配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调整,决定了该项改革必须是系统化综合改革。仅仅改革分配制度不能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依据生产方式理论,只有从财富生产、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观、财富主体权利等多方面系统、全面、协调改革,才能有效处理好收入分配问题,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脚步的日益临近,为了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分配方式也必将进行深刻的变革,逐步向知识要素倾斜。可以想见“按知分配”即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业绩和知识成果而获得相应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按知分配之所以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不仅是因为它符合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也充分体现了我党十五大报告中把按劳分配与接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伟大论述。可以说,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最佳结合即为按知分配。一、以智力资源耗费为主要形式的脑力劳动是知识…  相似文献   

6.
收入分配问题与扩大消费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宝华 《前沿》2011,(5):127-130
收入分配不公造成高中低三个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的行为和差异化的影响成为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和一直难以有效扩大的重要原因。只有从宏、微观角度深入分析收入分配问题造成的收入分配差异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才能找到扩大消费需求的努力方向和有效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收入结构优化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贫富分化,需要及时调整分配政策以协调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冲突。分配政策的调整与设计,一要坚持先富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励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抑制非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要努力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最优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三要培育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逐步构建“橄榄型”的收入结构。  相似文献   

8.
效率与公平问题是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经济公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两大目标。然而,如何把效率与公平协调兼顾,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一直是理论与实践中的难解之题。党的十五大提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为现阶段实现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提出了新的思路,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一邓小平1992年初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精辟而又科学的概括:“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夏锋 《思想工作》2008,(3):20-21
在十七大报告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其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工作目标,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举措。“有恒产者有恒心”,此项制度的具体落实,必将使广大群众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有信心。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没有否认按劳分配,更没有否认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知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同知识成为人力资本参与收益相结合,实质就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王继强 《前进》2005,(5):14-15
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社会经济关系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经济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分配则是社会经济关系和谐的核心。经济增长、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并不完全能够走向一致和协调,现在仅仅关心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远远不够,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视角下收入分配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杨群 《前沿》2009,(6):57-60
和谐社会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低层次的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是一种包括社会生活各方面内容的富足安康状态,它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社会充满了活力、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使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基础上和谐相处。我们应该从当前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国国情,采取具体措施,最大限度地协调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面对利益关系协调这一牵涉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诉求机制以及集体谈判机制这四个方面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益协调机制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4.
《辽宁人大》2007,(3):10-10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之后,收入分配如何改革这一话题一直深受关注。最近,相关部门和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加大社会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6日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透视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透视中国的四次收入分配过程 ,可见 ,市场竞争的初始条件的差异、政府的再分配政策、以及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是形成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为此 ,应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支持中西部发展以及加强权力监督和整顿市场秩序等切实可行的对策 ,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缩小收入差距 ,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公平协调统一 ,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4,(7):93-94
贾后明在《政治经济学研究》2013年第1期撰文认为,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问题,而市场、经济、行政、税收、法律与道德等手段在解决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时都有适用性。劳动能力、财产持有、偶然性和地下非法收入等因素都会使收入分配形成差距,每种手段在解决这些因素时各有优点,也有局限性。政府要针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因素进行全面调整,使收入分配差距处于人们可接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与实践》2006,(6):42-42
《决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是指收入分配结构,有序是指收入分配秩序。根据这个目标要求,《决定》在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规范分配秩序的任务。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收入分配秩序得到规范,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李义平 《传承》2012,(23):78-79
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畸形已经成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重要根源,不改变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畸形,就难以建立科学的、宵利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分配结构。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垄断企业的畸形分配格局,就必须从基本的经济理论出发,廓清正误。  相似文献   

20.
郑楚光 《世纪行》2006,(3):17-17
一、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力要素分配的最低标准,公平社会财富一次分配。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异扩大的趋势”。我们应该对国有垄断部门和国有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要尽快加强监管,适当降低垄断行业收入水平,防止法理上归全体公民所有的垄断利润转化为小集团的利益和个别人员的薪酬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