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兴祥 《法治研究》2014,(7):112-119
权能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范围享有的权利内容和功能的概括。知识产权因为有着与传统物权不同的特点,如无形性、可共享性、法定性等,从而知识产权的权能无法完全照搬传统物权的所有权权能进行理论概括。知识产权的权能可概括为五项:标示权能、控制权能、复制权能、收益权能、处分权能。  相似文献   

2.
版权权利穷竭制度是为了协调版权人的权利与作品以及作品复制件所有人的物权的平衡而设立的,该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问题是划定所穷竭的权利范围。版权权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经济权能和精神权能。在经济权能中,发行权(销售权)毫无疑义地应该受到权利穷竭原则的限制,但对于出租权是否应同样适用版权穷竭原则则有不同的看法。鉴于出租权适用权利穷竭原则对版权权利人明显不公平,出租权应作为适用这一原则的例外;同时,在版权交易中,应当贯彻"精神权利不适用穷竭"的原则,因为精神权能具有强烈的人格属性,并且权利人继续保留精神权能不会对作品作为物的流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数据财产权权能理论的缺失导致数据财产权权利内容难以明晰。在数据财产权权能体系构建中,有必要从积极权能、消极权能、权能限制三个维度来明确数据财产权权能的内涵。数据财产权具备准占有权能、使用权能(广义)、法律上处分权能等积极权能。数据财产权利人可以以消极权能排除他人不法干涉行为,通过防御性请求权以及返还请求权等数据财产权请求权来保障数据财产权积极权能的行使。数据财产权权能应受到当事人约定以及法律规范的限制。数据财产权权能理论可以对我国数据财产权理论发展以及制度完善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4.
法治社会对隐私权的保护是通过赋予该权以防御权能与积极权能来实现的。通过宪法与侵权行为法的规定而体现出来的防御权能,使公民在家庭生活和私人事务领域中享有充分的自由决定权,不受他人或公权力的干预。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法律也顺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数据法以权利不穷竭原则为理论基础,赋予公民资讯自主的权利,使公民有权自主决定个人信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对外公开。  相似文献   

5.
法治社会对隐私权的保护是通过赋予该权以防御权能与积极权能来实现的.通过宪法与侵权行为法的规定而体现出来的防御权能,使公民在家庭生活和私人事务领域中享有充分的自由决定权,不受他人或公权力的干预.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法律也顺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数据法以权利不穷竭原则为理论基础,赋予公民资讯自主的权利,使公民有权自主决定个人信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对外公开.  相似文献   

6.
所有权权能结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所有权权能结构理论是从微观上研究所有权权能结构的所有权基础理论.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所有权权能结构理论的理论基础;所有权权能结构;所有权权能结构变化的原因;所有权权能结构与所有权分类;所有权权能结构与所有权转移,等等.文章指出,所有权权能结构理论的构建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法学中的所有权理论体系,它对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权利为基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行为是实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功能的手段。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功能为导向形成了"领导、合作与协商"的功能结构。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三大职能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功能权能的评价方式。在我国政治实践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功能权利的赋予主要来自政治层面,而作为组织体系的权利属性则相对较弱,因此,影响了其功能和职能的发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权能在理论和实践中是契合还是分离,决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职能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论权利的救济权能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权能"这一概念能准确地表达权利涵盖的要求——义务关系及其能力。作为权利的三大基本权能之一,救济权能是保障和手段性权能,具体又包括获得侵权者救济权能和获得公力救助权能。它们分别成就于,侵权者要承担充分的侵权救济性义务,相关公权主体要承担应有的公力救助性义务。第一代和第二代人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本权利的救济权能,尤其是针对公权主体的救济权能,获得越来越完整、充分的法律确认的历史。基本权利的救济权能被确认程度和水平,完全可以成为衡量社会主体基本权利享有状态的最主要标尺。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人身权利的享有,存在明显的"差序格局"对待.基于权利的基本权能分析理论,可准确把握农民人身权利防御权能和救济权能的严重缺失,并可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这种"差序格局"对待的法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决定了管理权能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必要权能,该管理权能包括集体成员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集体组织的执行管理和监督管理。在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立法中,应当明确将管理权能规定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并从管理权能的内容、管理权能的行使等各个方面作出完善的规定,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管理权能的行使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1.
王坤 《法律科学》2010,(6):38-46
作品和作者人格之间的关系是全部著作人格权理论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著作人格权制度缺少强有力的支撑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在实践中,著作人格权制度既与民法人格权制度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冲突,破坏了人格权制度的统一性,也不利于保障作者的私益和社会文化发展利益。这就需要将署名权、完整权、发表权等权利从民法人格权制度框架中解放出来,从经验出发,通过考察这些权利的实际功能,将其界定为专属于作者的各种辅助性权能,重新建构作者专属辅助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如果将"权利本位"与"right-based"互译是最好的译法,那么中国学术界和英美学术界都存在着某种形式的权利本位论。将英美权利本位论与中国权利本位论进行对照和比较,有利于深化对权利本位论的学术认知,推进权利本位论的理论发展。权利本位论属于权利的价值理论,贯穿于道德哲学、法哲学、政治哲学等学科领域。权利本位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先于",即权利先于功利、权利先于义务、权利先于权力、权利先于立法。权利本位论可以划分出自由至上主义权利本位论、平等主义权利本位论和马克思主义权利本位论三个分支。中国权利本位论要继续向前发展,必须实现从自说自话到中西对话、从法哲学理论到多学科理论、从理论体系到实践方法论的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网络著作人身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炼红 《中国法学》2006,62(3):69-82
在数字网络时代,传统的著作人身权面临适格性困惑、基本概念模糊、合理性质疑和实施困难等诸多挑战。我国应借鉴他国有关著作人身权立法的成功经验,完善软件著作人身权的内容、确立著作人身权流转的合同模式、重构著作人身权侵权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Virginia Held 《Ratio juris》2004,17(2):141-155
Abstract. Morality is often dismissed as irrelevant in what is seen as the global anarchy of rival states each pursuing its national interest. When morality is invoked, it is usually the morality of justice with its associated moral conceptions of individual rights, equality, and universal law. In the area of moral theory, an alternative moral approach, the ethics of care, has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It is beginning to influence how some see their global responsibilities.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表演者权制度不能适应保护表演者利益的需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拟定了《音像表演条约》对现有制度进行了改革,扩大了表演者的权利.我国著作权制度与该条约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充分保护表演者的利益,有必要对表演者的定义、表演者的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权利的让与等问题进行修订,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立法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立法的价值可以决定行政立法的效用、行政立法的利益归属、行政立法的发展方向、行政立法的总量等 ,然而 ,这一根本问题没有有效地反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行政立法合理价值的条件 ,并构设了行政立法合理价值的内容 ,如实现宪法原则、补充法律规则、维护法律秩序和便于相对人权益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17.
精神权利最初源于个人主义和浪漫主义对尊重个人创作和个性的要求。德国的先验唯心主义和法国的天赋人权学说从人的主观权利和自然权利的角度论证了这种要求的正当性,并进而涉及到人的主观权利和作者人格的联系。19世纪这种联系扩展到作者和作品之间的一般联系,并被确认为作者身份所因有的最高人格权。但在精神权利制度化的生长过程中,20世纪30年代以降,受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精神权利呈现弱化和软化处理的趋向,具有一种从纯粹的自然权利蜕化为某种制度安排工具的倾向。从权利制度化的角度看,这种趋向是对市民社会发展变迁的理性反应,对解决版权交易市场中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存在的紧张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国家赔偿特别领域要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会立法的内容被法院认定违反宪法时 ,属于国家赔偿法上的违法 ;立法不作为时 ,法院承认国会有广泛的立法裁量权 ,但也认为存在违法性不作为的情形。因行政权限不行使发生损害时 ,成立国家的赔偿责任 ,但受到国民法益的性质、违反的义务的性质、注意义务的基准等因素的影响。关于非权力作用 ,理论与判例均未形成一致认识 ,但在学校事故事件、行政指导及信息提供等方面 ,已有适用国家赔偿法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Since 2002, Creative Commons has been continuously evolving in order to create a licensing scheme that not only fulfils the needs of the author but also stays compatible with already existing national copyright laws. The extent of the respect of moral rights provisions has always been highlighted during the licences’ evolution. This Article first examines whether moral rights are expressly mentioned in the licences and if so, what their treatment is. Each element of the moral rights in the French system will be consider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ir compatibility with the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s. In this context, it will be also asserted whether some existing clauses in the licence contradict with the moral rights of authors. The Article will conclude that although a more flexible interpretation of moral rights provisions is needed when dealing with open content licences, it is essential that Creative Commons addresses the aspects of the licences that are identified as problematic in relation to moral rights. Finally, it will be demonstrated that regardless of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licences, the authors' responsibility towards their rights is what will ultimately be the safeguard of their creations' path.  相似文献   

20.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可仲裁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文 《时代法学》2005,3(2):89-95
结合一些主要国家有关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论述国际商事中的可仲裁事项的确定标准及其应当适用的法律,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现行有关可仲裁事项的立法与实践。作者认为,国际仲裁协议项下的某一特定争议能否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归根结底取决于相关国家,特别是对特定案件事实管辖的法院所在国对仲裁所实施的公共政策和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