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史观是把握人类文明生成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根脉,正如历史活动不断生成和灭亡的辩证规律推动着人类世界的发展,世界文明则以物质化的世界精神表现着文明范式的转换。马克思从人类历史规律中揭示人类世界不断生成变迁的总趋势,揭示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总体方向,同时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揭示共产主义新文明范式生成的历史客观性和现实必然性。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共产党人用唯物史观观察世界格局变迁,对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创造具有历史意义的新文明范式进行总结,生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新文明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范式,标志着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胜利和资本主义魅力的历史性衰落。  相似文献   

2.
李永胜  李渝萱 《求知》2022,(5):24-26
<正>文明是洞察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核心密码,也是透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述,首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界定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从历史纵深和时代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与文明史价值作出了科学定位。从世界文明发展的宽广视野看,  相似文献   

3.
16关于“文明”和“文化”这两术语、概念。有时候,这两者是一致的,通用的。比如饮食文化也是饮食文明。一般来说,“文明”既包括物质,也包括精神——科学、艺术、哲学,所以是个大圆圈;“文化”则不包括物质世界,所以是个较小的圆圈。不过严格的区分是没有的。比如一个时代的建筑艺术既是文明又是文化。但我坚持用“文明”。锄头、马拉犁、装配线、电能和核能……只能是文明,不是文化。德国历史哲学家兼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句名言:“不是人创造了文化,而是文化创造了人。”(注:K.Jaspers(历史起源和目的),1988年,…  相似文献   

4.
富民强国之路的有益探索──论孙中山民主主义思想之精华张星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且也需要总结和继承我们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优秀历史文化。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5,(17)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本刊特约评论员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神圣,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一切文明。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赞美劳动伟大,讴歌劳动人民谱写的辉煌历史篇章,是发自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劳动群众肺腑的心声。依靠谁是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改革、发展和...  相似文献   

6.
谢永行  谭培文 《求知》2023,(5):35-3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共存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书写中。利益决定历史方位,决定民心向背,决定政策取向;制度体现道路,制度表达理论,制度承载文化;路径寓于世界历史,推动文明复兴,指向共产主义。利益导向、制度基础和路径依赖共同构成了文明转向的现代化逻辑。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利益导向,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为制度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现实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刘金祥 《学理论》2009,(3):83-86
一 一个民族能够昂首于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血管必定流淌着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基因,她的身躯里必然摄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滋养。犹太民族像一条奔涌的文化长河,从远古奔向未来,从洪荒奔向文明,唱一路悲歌,泣一路血泪,创造了文明史上的累累硕果和铮铮丰碑,记录了诸多辛酸和遗恨。发端于4000多年前的犹太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主体是人类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和抗争精神的民族——犹太民族。  相似文献   

8.
一、对大学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紧迫性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族人民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向来以热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要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层次创造出更加灿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使中华民族再次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梦质的规定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自提出之始就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就在于在近代中国这片土地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它体现了中国人对灿烂文明的历史感知、对落后挨打的屈辱记忆、实现民族复兴、追求大同世界的百年情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奋斗创造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在新时代成功推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正式出场。党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中,凸显了这一崭新的文明形态领导力量的先进性、奋斗目标的人民性、结构要素的整体性、建设关系的和谐性、世界愿景的合理性等显著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伟力,赋予了中华文明新生机,开辟了社会主义文明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样态,对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健斌 《党政论坛》2012,(18):37-37
在俄罗斯历史上,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两种因素一直在相互角力,俄罗斯人在这两股世界历史潮流的角力中不断选择着、摇摆着。在这种选择和动摇中,二者有时和谐、融会,有时又尖锐对立,反映着俄罗斯精神兼容东西方文明的实质和存在于其中的两种文明的悖论性、矛盾性。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自由主义民粹主义在俄国泛滥一时,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主要障碍。这一时期,以丹尼尔逊、沃龙佐夫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民粹派,对俄国的工业问题多有论述。在与自由主义民粹派的争论中,列宁重点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的工业理论。具体而言,列宁指出了自由主义民粹派对工业问题认知中的错误,并通过深入调查俄国基层社会,阐释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生存、发展、享受的空间和舞台。人们继承了前辈创造的文明成果,开拓着属于自己这一代人的崭新事业。作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任务、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维度,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既是总结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经验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征程丰富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文明往往是多维而立体的,这就意味着仅从单一视角或者维度研究文明形态的开启是不够的,因此,有必要从“大历史—跨学科—多维度”的三维视角来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大历史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跨学科视角来看,与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成为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要素;从多维度视角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基层整体联动、新技术革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理论阐释,创造了实践价值。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改变了世界文明格局和走向的文明新形态,是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文明新形态,是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棘手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漆协 《学理论》2010,(20):94-95
探究历史终究不只是为了简单的获知历史本身,它是一种前瞻性的行为。研究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并不只为知晓那段辉煌的历史,为的是抓住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脉搏;创造和抓住新的机遇,不再错过时代赋予的使命,努力让自己的祖国在新的机遇和竞争中站得更高,望得更远而屹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林。  相似文献   

17.
我到过大约170个国家。无论在亚洲或欧洲,非洲或美洲,看到每个地方都展示着独特的风采,令人惊叹。世界如此丰富,是因为各种文明交相辉映。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是因为各种文明相互激荡。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一系列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从文明发展现实出发,基于“世界之问”而“立题”,基于“现代化之问”而“破题”,经由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华民族文明态度的结合而“解题”,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各国人民指明了促进文明进步的人间正道。全球文明倡议,不仅实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体系的意义增量,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文明观,为不断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郭超 《理论探索》2023,(2):45-5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立足中国又胸怀天下,蕴含着系念人类前途命运、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天下情怀。这种情怀的生成离不开习近平对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历史的总结和反思、对人类生态文明思想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借鉴,以及对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建设生动实践的关注和关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天下情怀集中体现在生态自然观、生态正义观、生态保护合作观、生态治理责任观等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蕴的天下情怀兼具中国意义与世界意义,有益于为中国生态文明话语权带来新提升、为全球的生态环境治理开拓新格局、为共建美好的地球家园提供新方案、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凝聚新共识。  相似文献   

20.
基托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布局,“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对历史发展歧途“亡羊补牢”的急迫之举,也是能动地实现人类福祉的必要之举,更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奠基的、明确人对自然之权责的可行之举。它必须坚持“统一性”,超越和克服形而上学“自然-人类”的分离观念;必须坚持“历史性”,在“历史-现实-未来”的脉络中摸索生态文明线索、创造生态文明教育契机;必须坚持“建设性”,在完善既有生态保障制度和法律的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为了贯彻这些价值理念,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建构应当从知识、实践与育人三个基本面向入手,在知识中涵化、在实践中认同,最终回归“育人”本质,帮助大众成长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诉求的“生态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