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勇 《求贤》2006,(11):15-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加强“三农”建设,而“三农”建设的基础则是农民素质建设。在经济建设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经济建设才能走向正轨。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应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全力塑造素质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素质缺位深刻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民素质缺位的原因既有内在的更有外在的,只有深入实际考察分析,才能更好地提出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重要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农民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状况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当前,我国农民素质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表现为文化素质、科技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低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放在重要位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要重视培育新型农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杨泽娟 《求实》2007,(8):92-95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素质缺位深刻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民素质缺位的原因既有内在的更有外在的,只有深入实际考察分析,才能更好地提出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民素质 培育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要依托我县产业发展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让“农家书屋”火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开冬 《党建》2009,(2):51-51
编辑同志: “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使农民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有了重要来源。这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科技致富本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王建武 《世纪桥》2011,(17):139-14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关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离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思想观念依然陈旧落后,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缓慢,卫生健康素质普遍较低。而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具有一定要求:"生产发展"要求农民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生活宽裕"要求农民有较强的经营管理素质;"乡风文明"要求农民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村容整洁"要求农民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卫生健康素质;"管理民主"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民主法律素质。因此,本文认为提高农民素质重在教育。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集中体现,其中农民问题是关键,农民问题的实质又表现为要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基点,加快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集中体现,其中农民问题是关键,农民问题的实质又表现为要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基点,加快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型农民。在现阶段,我认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原动力。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必须做到思想教育要贴近农民群众思想实际、文明创建活动要适应农民群众特点、教育培训活动要结合农民群众需要。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07,(7)
发展农村经济首先应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入手,提高农民素质对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城市化进程和农民增收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就提高农民素质提出了若干具体的措施,对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与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握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的原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增收和农民的增收,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孟繁宏  刘志勇  马彦 《奋斗》2006,(9):46-47
建设好新农村,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姜作培 《唯实》2007,(7):60-6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体现在新农村建设上,就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以农民为本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有效保障农民的正当权益,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是否坚持以农民为本,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把以农民为本原则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力求做出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巴莎 《共产党人》2006,(16):36-36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当今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从建设新农村的宏伟战略出发,新型农民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农民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讲政治。主要指  相似文献   

17.
对农民实施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但根本的力量还是依靠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本文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深入分析了农民的文化素质现状,并针对农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人力资源培养为人力资本,本文特别侧重对提高农民工、农村女性实施教育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8.
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恩施市白果乡致力于实施以"三千农民换脑筋"计划为主的农民培训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素质缺位深刻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突破口就是要培育新农民。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要从农业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教育培训入手,以政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灵活性、适应性强的教育方式提升农民各方面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教育应协调推进:农民在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协调整合;政府与市场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