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戴蓉 《江淮》2012,(7):24-25
崛起振兴风正劲,"三化"大潮涛声急。当前,我省"三化同步"发展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全省上下合力拼搏,只争朝夕,江淮大地青山绿水妖娆,城乡一体和谐,发展日新月异。"坚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三化同步"发展,符合安徽发展实际,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必将引领安徽向着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之路阔步前行。工业主导,加快新型工业化振  相似文献   

2.
吴桂林 《江淮》2012,(8):29
近年来,围绕省委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宏伟目标,和县突出规划引领、重点带动,走出一条建设美好乡村的特色之路。规划引领,创建美好乡村出台了《和县"美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按照"抓点、连线、成片"设计规划,强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点上做"盆景"。按照差异化、风格化要求,围绕错位发展的理念,重点打造石山新村、林海生态园、  相似文献   

3.
汪传明 《江淮》2012,(9):52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关乎农民兄弟福祉的民生工程,是统筹城乡、"三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需要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多方给力。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是前提。应该结合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生产发展规划,以国省道为轴线,以中心村为基点,以产业化为特色,采取新建、改建或融资共建的模式,着力打造诸如城郊生态型、城镇社区型、现代农庄  相似文献   

4.
省委九届三次全会和全会通过的《实施意见》,既是深入贯彻中央决策的实际举措,也是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三个强省"建设的重大步骤,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昕  魏玮 《学习月刊》2012,(20):64-6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同步),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坚持"三化"同步推进,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中西部后发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深刻理解"三化"同步的科学内涵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三化"同步与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七大提出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一脉相承。其本质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处理好工农  相似文献   

6.
中共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目标,这与其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相契合。安徽打造生态强省,让安徽的生态文明建设迈入全国前列,不仅是推动安徽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不仅是改善、保障民生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如何打造生态强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战略目标?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前列的江苏和浙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安徽应学习和借鉴苏、浙经验,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加快安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吴劲松  胡功杰 《江淮》2012,(6):18-19
从"工业强省"到"双轮驱动",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安徽省情,审时度势,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决策部署,是抢抓机遇加快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多举措推进城镇化提速提质培育壮大中心城市。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提高城市规划、建  相似文献   

8.
叶蓁  吴志清 《当代贵州》2012,(27):48-50
盘县要赶超发达地区水平,在"赶"与"转"中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跻身全国百强县,关键在实施好"三化"战略,推进"三化"同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壮大财政实力、缩小城乡差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  相似文献   

9.
林绪文 《江淮》2012,(8):27
"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是省委书记张宝顺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对"美好安徽"的鲜活诠释,建设美好安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无为县紧密结合实际,抢抓区划调整机遇,以"跨江联动、拥江发展"为切入点,融入新芜湖,推进新发展,打造幸福无为,为美好安徽添彩。  相似文献   

10.
推进我省跨越发展,要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即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明 《江淮》2012,(6):20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三化"联动,不仅符合当前我省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是新形势下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安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产城融合。尊重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重要言论     
《江淮》2012,(12):1+4-5
努力在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上迈出新的步伐◎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见好的态势,巩固发展了"十二五"良好开局。我省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但也面临不少新的风险和挑战。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陶善才 《江淮》2012,(7):27
"三化同步"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农民尽快平等地融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发展的公平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进"三化同步"需要把握三个关键。其一,始终坚持"三化"协同并进。"三化"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融、协调联动。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农业现代化就缺乏拉动力;而农业现代化如果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也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受阻,影响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较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则相对滞后,三者之间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不协调、不  相似文献   

14.
殷宝平 《江淮》2012,(4):30-31
当前,我省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需要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努力打造经济强省,夯实建设  相似文献   

15.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战略主线是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三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化"联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形成,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形成又会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三化"同步实现中农业现代化是重点,发展县域经济是纽带。关键环节是着力破解城乡"二元"制度,需要破解城乡土地利用与规划实施上、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上、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上、城乡社会管理上的二元制度。根本保障是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关注欠发达地区“三化”深度融合进程中的破解点、制高点与切入点,建立“三化同步”的“先行区”,引领构建以城镇化为载体、以工业化为带动、以农业现代化为支撑的“三化同步”发展格局,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又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7.
铜仁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充分用好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的机遇,紧扣主基调、狠抓主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和文化旅游业"一业振兴",促进信息化与"三化一业"深度融合,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先试,着力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走出一条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全面小康建设路子。  相似文献   

18.
王玉斌 《江淮》2012,(12):28-29
文化是民族之魂、崛起之基,是发展之要、和谐之本,是沟通之桥、创新之道。省第九次党代会围绕建设美好安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为全面实现这一目标,日前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这一《实施纲要》与《经济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共同构成美好安徽建设的纲要体系,充分体现出四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9.
《党史纵览》2022,(4):26-2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江淮大地各个领域蓬勃发展,谱写了现代化美好安徽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王晓东     
《党政干部论坛》2012,(6):F0003-F0003
王晓东强调,要深刻认识推进“三化同步”的重大意义,找准“三化”推进的结合点,统筹解决同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努力走出一条“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要把工业强省战略放在首位,抓好项目投资、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做到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起点发展、高效能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