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何国家的政治文化都是其历史发展的积淀和凝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当前我国新型政治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务实、重民、伦理的特性,显现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两重影响,从而使其具有进行现代化转换的合理性。整体批判性剥除消极因素和腐朽成分,局部创造性转化积极因素和精华成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实现现代化转换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孙和平 《人民论坛》2013,(8):209-211
中国传统教育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论,这些教育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用文化的视角从其产生的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增进我们对当代教育性质的探索与开掘,也对当前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重视历史的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重视历史的传统,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从殷商至满清洗如烟海的史料中,史官记载了历朝帝王及当时社会的史实.甚至下至社会多个层面,均重视历史的记载与评论.中国古代之所以重视历史,盖固帝王的"群权神授"与敬畏无常使然;但帝王中世有窥视本朝史官记载历史的例子,如庙太宗.孔子则开创了历史服从于传统的先河.纵观历史,新建立的朝代均将为前朝修史作为国家政治的大事,足见历史影响社会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议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宏伟  韩彦君 《前沿》2004,8(9):183-185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因素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必须要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政治文化 ,肃清家长制作风 ,增强民主意识 ;从人治思想向法治思想转变 ;根治权力崇拜意识 ,培养人们权利本位的观念 ;从子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 ;从依附意识向独立自主意识转变。实现这些转变 ,把握政治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以开启整个政治现代化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5.
马海军  贺小霞 《理论月刊》2005,(2):53-54,71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然而,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被统治阶级利用,介入政治生活,从而成为维护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政治斗争的工具和选拔、任用、奖惩官吏的依据。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的孝道,剔除封建糟粕的影响,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政治观的批判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内容丰富、派别不同的政治观点中 ,儒家政治观起着主导的作用。王船山秉承儒家思想之大旨 ,从“公天下” ,“人治为主、法治为辅” ,“德教为主、刑罚为辅” ,“宽以养民、严以治吏” ,“擢举贤才、贵士、养士” ,“集权与分权” ,“民变”以及“华夷之辨”等方面 ,提出并阐发了自己的政治观体系 ,对中国古代政治观作了批判总结  相似文献   

7.
付开镜 《前沿》2011,(22):148-151
以象形字为主的表意汉字在中国古代有利于制造政治谣言进行政治宣传,其方法有三:以同音近音字制造、以文字基本结构制造、以文字字意制造。其目的有五:为称帝或改朝换代制造舆论,为继承皇位制造舆论,为打击敌国制造谣言,为打击潜在威胁人物制造舆论,为诅咒当朝统治者制造谣言。这种舆论宣传的逻辑显然是胡乱的因果关系,但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心理,因此对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简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宪政史表明:如要实现民主,就不得不极力推动民主的基础建设。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当前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观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菁芜并存,瑕瑜互见,只有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清理剔抉,去芜存菁,方能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国家大一统的历史观念深入人心,华夏子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而前赴后继.进入夏、商、西周奴隶制和战国封建制以来,中华民族深受农业文化及儒家思想影响,国家大一统的历史观念一脉相承,根深蒂固,传播不止,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核心民族精神之一,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黄新宇 《传承》2009,(18):140-141
自古以来,国家大一统的历史观念深入人心,华夏子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而前赴后继。进入夏、商、西周奴隶制和战国封建制以来,中华民族深受农业文化及儒家思想影响,国家大一统的历史观念一脉相承,根深蒂固,传播不止,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核心民族精神之一,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1.
大治安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国家大环境的安稳才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而百姓安居乐业又是国家稳定的前提条件,二者辩证统一于大治安。大治安的本质是一种管理理念。大治安不是"治安",而是一种治安管理的管理理念,是实现治安的一种思维途径,一种宏观的治安方略。  相似文献   

12.
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皆源于西方,其理论体系主要服务于当时国际政治关系的运作。作为一种理论,在之后的学科体系建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梳理并分析两者的内涵、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旨在进一步厘清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在史学研究中的范式。事实上,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思想早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只是没有将其概念化,究其理论,二者类同。政治地理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地理区域与政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政治过程在地理环境中的具体反应,而在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的研究中,其本质理论等同于地缘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地理在思想和理论方面,主要体现在国际、国家和地方三种尺度上。正清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政治地理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为中国政治地理学深化权地秩序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3.
贾克水 《前进》2000,(6):14-15
国历史上有不少进步的或有作为的政治思想家都提出过反对腐败、建设廉明政治的主张。围绕勤政、择官、吏清、正心、廉耻、任贤、考绩、爱民等议题,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论点,留下了极有价值的传世之作。不少政治家还将自己的政治主张付诸实践,做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能够做到的事情。这些主张和经验,对于后世的政治建设和文化传统无疑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古代有关反腐倡廉的主张和经验,可大致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一、诛贪必严。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大都主张“蠲浊而流清,废贪而立廉”。他们认为,建设廉明政治就必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和谐共处的环境思想,在现代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思想并没能成为现代思想的主流。将传统环境思想进行现代化发展,可以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皇权在形成传统政治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仍缺少比较系统的阐述.皇权意味着有皇帝身份的人真正居于象征最高权力的宝座之上,并切实按照公认的规则行使这种权力和获得较高的社会声誉.这样的皇权有利于形成人心思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整肃吏治和保障民生,所以成为传统社会理想的尊卑有序、各安其分、各得其所政治秩序之源.但以皇权为核心组织社会秩序,也有其不可克服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黄义英 《传承》2009,(16):126-127
皇权在形成传统政治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仍缺少比较系统的阐述。皇权意味着有皇帝身份的人真正居于象征最高权力的宝座之上,并切实按照公认的规则行使这种权力和获得较高的社会声誉。这样的皇权有利于形成人心思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整肃吏治和保障民生,所以成为传统社会理想的尊卑有序、各安其分、各得其所政治秩序之源。但以皇权为核心组织社会秩序,也有其不可克服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传统是现代的基础,传统政治文化是政治现代化的起点。在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政治文化发生过、而且仍然发生着影响。从中西政治现代化的早期情况来看,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现代化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文化主体的“坚守”和“选择”,“解释”和“融合”则构成了产生影响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李军 《传承》2009,(12):64-65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培养忠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人才的历史任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古代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它为大家认识、理解、接受,转化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古代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的生命链才能延续、光大,才能传承民族精神、培育健全人格,从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培养忠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人才的历史任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古代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它为大家认识、理解、接受,转化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古代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的生命链才能延续、光大,才能传承民族精神、培育健全人格,从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积淀而成的。今天,我们如何立足时代,充分挖掘整理、创造性地转换这一传统道德.从中获得有益的因子。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