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政治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民主,民主是现代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民主化道路过程中,各个国家建构了不同的民主模式,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民主化会带有自身特点。其中,纵向民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析中国民主发展的新视角,它以社会和谐与秩序为价值理念,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文章通过对纵向民主理论的阐释,试图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实现社会转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建构起发展的政治秩序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冲突与整合是政治秩序发展的逻辑起点,我们要正确认识冲突产生的根源,推进政治整合在有序的轨道上进行;政治秩序体现了政治发展的内在诉求,构建发展的政治秩序是推进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度与文化的交互作用是建构发展秩序的路径选择,借鉴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式,协调制度与文化的作用,以民主建设为目标,推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治生态价值秩序是系统化、整体化的政治价值观,决定着政治主体的政治参与、政治角色、政治态度、政治行为和政治选择。中国政治生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标识,转型期以权力运行为核心的矛盾运动成为其基本演化动力。政治价值观及其价值秩序对于良好政治生态的建构具有决定意义,正确区分政治价值、政治价值观及其实现形式是构建合理政治生态价值秩序的前提。在政治生态价值秩序的建构中,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状态形构着民主的序位,多元社会和公共责任的选择界定着自由与和谐的维度和尺度,而公正、民主与法治在不同政治文化环境中的含义不同、实现形式迥异。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利益多元化发展以及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协商参与政治生活的诉求逐渐增多,协商民主也随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圈家的建构是民族国家建构和民主同家建构的双重过程,在我国民族国家建构发展的同时,我围民主政治也在迅速发展,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的表达途径,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和适应性,逐渐融入到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成为现代国家建构的一种逻辑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公民的有序参与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参与型政治文化成为我国当前主导的政治文化。学校教育通常采用知识模式和实践模式两种方式将主导政治文化传递给教育对象,以培养适应政治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借用国外对于公民教育的两种基本模式,我们也可以由此分析当前在参与型政治文化建构中我国进行公民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政治冷漠是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一种特殊政治现象,它既是一种政治态度,也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政治参与行为。通常认为政治冷漠对民主政治运作是不利的,其实适度的政治冷漠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理性精神,提高政治效能,保持政治稳定,推进民主政治的有效运作。认识到这点,对于我们更加审慎、合理地建设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臣民文化是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要想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健康发展,就必须打破这一瓶颈制约,建构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参与型文化。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打破臣民文化枷锁,推动中国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文化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发源地,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及多种政治势力的长期博弈,使得英国现代政治体系的生成和演变历程呈现出许多自身独特的个性。英国之所以形成了持续性和渐进性的政治发展道路,同政治变革突破方式的妥协性和注重在法律的框架内寻求解决政治冲突的途径的政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的内生型、渐进性的政治发展模式启示我们,现代政治制度和体制的建设必然是一个持续而渐进的过程;根据本国国情选择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是实现民主政治理想的必由之路;培育协商和妥协的精神,兼顾各方利益,建立健全法律秩序,形成政治博弈的稳定框架,是推进民主政治有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秦德君 《理论文萃》2001,(2):35-39,30
在政治发展中,有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就是人类对社会发展乃至历史进程表现出一种参与意识和历史主动精神,追求正义、合理、秩序和合乎人性要求,借助于已有的历史经验和政治传统,以某种理想的政治目标为依归,以政治构想、政治方案、社会蓝图的种种方式对社会发展进行理性筹划和安排,而这种政治行为方式的实践与理论,在积极意义上同时也在消极意义上不同程度地干预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身份政治仍然是一个学界争论不休的领域,许多学派都提出自身对身份政治的理解范式。自由主义虽然不是最先关注身份政治的学派,但它对于身份政治的回应主导着西方社会对于民主危机的解决方式。自由主义制度认同的出发点是保障个体权利,国家只是作为外在的程序化架构而存在,而个体只需对于国家负有最低限度的国家认同感。制度认同的核心要义是通过制度认同来维系国家的向心力,其价值序列为政治价值秩序代替心灵价值秩序;其机制保障为民主商谈动态整合多元文化;其成员属性为统一公民身份弥合多元身份冲突;其文化归属为以宪法精神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替代民族文化。但是,这四重内容在实践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厘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超越自由主义制度认同理论的桎梏,建构我国国家认同理论与实践方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发展是政治稳定的目标和保障.只有在政治稳定中实现政治发展,才能跳出政治发展-政治动荡-政治僵化的周期律,走出政治发展与政治动荡的两难境地,实现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最佳结合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政治价值是人们对政治生活本原意义的确定,作为社会成员的政治信仰,政治价值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精神生活模式所体现的政治的终极追求。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相似,我国的政治价值取向也有其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取向的民主性、法制性、参与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任何政治体系都始终处于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必须确保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动态平衡,正确分析政治现代化如何影响政治稳定,努力寻找实现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寻求政治稳定的基本内涵包括了政治稳定构成政治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政治稳定形成政治现代化的保障体系以及政治稳定扩展政治现代化的价值目标。现阶段,谋求政治稳定的有效途径包括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以及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冲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它的研究还很鲜见。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理论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理论框架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通过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阶级冲突、政治发展冲突、政治冲突的功能取向、政治冲突的发展过程、整合政治冲突的制度性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政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本文在对政治现代化、政治发展、政治文明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辨析的基础上指出,政治现代化是所有民族国家绕不过的。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现代化问题。对中国而言,通过自上而下的渐进性的积累性改良,是一种既能保持社会稳定,又能逐步实现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17.
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官场上、市场上、生意场上、教学上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日益淡化和削弱的状况,危害甚大。为了抵制歪理邪说,用正确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推进经济发展,必须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构建的方法和步骤上,要围绕固有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来进行;要分工协作全方位铺开;要各种工具并用;要出成果、出成效、出成绩。  相似文献   

18.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从政治系统同其他系统如经济、自然、伦理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来看,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极其必要的。我国目前政治生态存在着部分反生态的倾向,如政治不作为、政治乱作为等。为此,应当倡导优化政府结构,建设节约型政府,树立新型的政绩观,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从而使政治生态成为符合发展和谐、环境和谐、社会和谐所要求的良好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政治文明的性质及政治文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政治文明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引导作用。政治文明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构成,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政治保障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对政治文明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两者统一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中公民政治意识的嬗变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发展是以经济或社会生活矛盾的展开为前提的。政治系统的调整或更新自身的结构要素,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稳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公民政治意识的嬗变是政治发展的心理基础和先导,公民政治意识嬗变的烈度决定着政治发展的形式和速率,公民政治意识的基本取向决定着政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