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三月下旬的一个星期日,我又到北京西城那个熟悉的深巷小院里,去访问作家刘绍棠。谈话中间我才知道,那一天他正满四十五岁。啊,这位少年成才作家,已经进入中年了!我不由得很有感慨:我想起他那坎坷的遭际,想起和他经历相似的人们,进而想起今天文艺园地百花争研局面的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2.
今年入夏以后,我就接到了去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参加创作交流活动的通知,并顺道访问河北省文联。这于我无疑如在“流火”的七月来到清凉世界,身心都顿时有种舒畅感。我在七月十日到达避暑胜地北戴河,同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相聚,正巧与江苏作家苏童为邻,大家朝夕相处,结伴或登山或下海,拨浪游泳的感觉真好!然而,使我特别高兴的是,回程可以途经北京乘飞机返沪,那么就可以在建国50周年大庆之前,到正在维修改造中的天安门广场走一走了!我热切地期待着到焕然一新的天安门去漫步!天安门广场是我每次去北京的必到之处,每次…  相似文献   

3.
大爱小木屋     
王家斌 《慈善》2021,(2):34-34
打开电视,一个不幸的消息出现在眼前:著名作家黄宗英今日上午(2020年12月1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为此,一天我亦沉浸于巨大的悲痛与回忆中。回想起来,我与她的相识已近半世纪。我记得,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炎热夏天,我突然接到全国作协要调我参加中国作家西藏访问团的通知。但到北京才知,除了我和刚从曰本参加《没下完的一盘棋》首映式并受日本首相接见归来的团长黄宗英,代表团其他作家已先到西安集结。为此,我和她也要马上动身去西安。  相似文献   

4.
程青 《瞭望》1998,(29)
作家:试试靠自己写作程青有一个现象已悄然发生却几乎从未被渲染:中国专业作家已经越来越少。据了解,目前中国作家协会机关仅有专业作家4人,都是“顾问级”老资格的,而且多年来已不再发展这样“吃皇粮”的专业作家。省市一级作协分会“养”的专业作家也为数颇少。“...  相似文献   

5.
周大新 《各界》2013,(12):54-54
雅典有太多的景致吸引着我这个新到游客的眼睛。待旅居雅典的作家、学者杨少波先生介绍说“这,就是苏格拉底当年被关押的地方”时,我才吃了一惊,才赶紧从近处的橄榄林里收回目光,定睛去看它们。  相似文献   

6.
寻雪记趣     
宋洪 《瞭望》1993,(35)
五月中旬,我应邀去去芬兰访问。根据过去的了解和临时看的材料,知道芬兰有约1/4的土地在北极圈内,那里的冰雪要到五月底至六月初才融化。即使在赫尔辛基,气温也远比北京低。因之虽没有“全副武装”,却也带上了毛衣、绒裤和风衣。特别是四月份我越过北回归线去了西双版纳,进入了茂密的热带雨林,如果五月份再到北极看一看冰雪世界,感到会是一次有意义的旅行。从北京到赫尔辛基的飞行时间是8小时,上午11时起飞,下午当地时间2时即可到达(因为有5小时的时  相似文献   

7.
陆魁宏 《各界》2011,(10):16-19
1977年4月,我和郭叙编出差北京,去《红旗》杂志修改一篇约稿。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同志(第一书记由华国锋同志兼任)知道我要去北京,把我叫到他家里,要我去看望胡耀邦同志,并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交我带去。信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8.
人生在世,有许多事情带有偶然性,不可预料。这不,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作家、老舍先生的长子舒乙万万没有想到他这趟台湾之行竟然意外地遇上他们一家寻找了50年的大恩人——吴延环。恩人相识在台北去年元月,舒乙率大陆作家代表团去台湾交流访问。一到台湾,同行们为他们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酒会。酒会由三个单位联合举办,邀请了很多台湾同行知名人士参加。舒乙刚下车就被人团团围住:问候  相似文献   

9.
今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维·苏·奈保尔从小立志当作家,他的作家梦也是他的英国梦。 还在12岁的时候他就决心离开他的出生地特立尼达岛(位于向风群岛最南端,委内瑞拉东北部海岸外)到英国去谋发展,他预计用五年时间来达到这一目的,结果多费了一年功夫。1950年,18岁的奈保尔得到全额奖学金赴牛津大学求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7,(7)
正我前年夏天去北京留学了半年。到北京之前我的心情有点儿复杂,因为我从来没有在国外生活过,我的汉语水平也不太高,所以我很紧张。但我又有一些期待,想象着在中国生活会有多么新鲜!来到北京,我发现现实的中国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11.
汪叶菊 《民主》2013,(8):51-53
冰心是个美丽且智慧的女人冰心是个善良有爱心的女人冰心是我心中永远的"先生"——题记回想1995年,到北京参加民进中央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不容易,我有一种渴望拜见95岁高龄、中国文坛泰斗冰心先生的冲动和愿望。但静心想想,又觉笑话。我一个平凡女子,一个来自云南边疆的无名小作家,谁认识我?我会有那个福分吗?可心有不甘的我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吞吞吐吐、  相似文献   

12.
毛志成 《民主》2005,(2):46-46
一“文以载道”的口号是否值得去听姑且不论,单是那个“载”字就有大道理。载道、载事、载情、载理,以及载善或载恶,载是与载非,载美与载丑等等,都说明“文”仅仅是工具,没有无前提的独立存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是什么具体事都不做,只是当“专业作家”、“专业诗人”,或是专门以舞弄文字本身为业为趣,都是世上最无用的人。越是出名,越说明世界已经贱得可以。  相似文献   

13.
是七中全会前夕,盛夏。我碰到一位新闻界同行。话题自然而然地扯到祖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气象。他说:知道么?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已离开中央广播文工团,到新创办的北京朗诵艺术团去了。这支目前只有六人的集体所有制的文艺“轻骑兵队”,是我国第一个以朗诵为专业的团体。 我听了这个迟到的“新闻”,索取一张朗诵演唱会的票,冒着夏季的暴雨赶到剧场。在门口,我瞥见两个姑娘合撑一柄花伞,下身透湿,伫立风雨中等待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二月,我们去南部非洲访问。乘飞机从北京经卡拉奇、亚的斯亚贝巴、内罗毕,到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一站比一站热。走的那天,北京是零下五六度,刚下过一场小雪。但到了哈拉雷,已经是草木葱笼,进入收获玉米的季节了。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从自然到社会,都是有差别的,这就是特殊性。认识特殊性,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决定采取行动的依据。如果不懂这种特殊性,不从实际出发办事,在哈拉雷不穿衬衫而穿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少年儿童的读物的确是大大增加了。记得一九八七年全国出版工作者在庐山开过一次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会议,会上,作家们愤愤不平说,全国有二亿少年儿童,只有二十个作家写儿童读物;全国只有北京和上海二个儿童出版社,一年只出二百种书,太可怜了!这叫做‘二’字诀:二亿、二十、  相似文献   

16.
李洪志躲在美国还要扮演成救世主?扮不成就让弟子们去包围中南海!妄想利用国际间各种反华势力的钱财把中国搅得寝食不安。起初,海外的华人觉得中国政府犯不着去硬性干预“法轮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洪志的邪教性质却是越来越被人看清楚了。首先是那些中了邪的“法轮功”学员,一批又一批的不顾性命到北京天安门去闹事。由中国各地往北京冲,由世界各地往北京冲,冲到天安门就摆开阵势闹事。真、善、忍,不忍了。在中国传统的春节,天安门前有人为“争取圆满,上层次”点火自焚。为什么偏到天安门去自焚,不就是要闹事吗!不就是要引…  相似文献   

17.
武云溥 《民主》2023,(10):52-53
<正>最近参加了一场文学活动,台上有马伯庸,这位出生于1980年的作家,笔下万千平行世界,从大明、大唐、三国到凌霄仙界,现在堪称“炙手可热”。至于这场文学活动,马伯庸是为自己笔下最新的“平行世界”站台,他正在热卖的纸质书《太白金星有点烦》在番茄小说首发。在成为专业作家之前,马伯庸在某外企上了差不多十年班,据他自己说,干过销售、  相似文献   

18.
今春,我到徐州出差,朋友知道我癖好中国画,便邀我去参观经过修茸、整理的“李可染先生旧居”。李先生的画作,我在北京见过不少,但在李先生的家乡能有机缘细细品味他那么多的佳构,还是头一朝,也是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9.
廖雅慧 《侨园》2013,(11):29-29
<正>我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我才39天大。在中国认识了奶奶、爷爷、姑姑、姥姥、大姨、二姨、大伯,好多人。我在中国住了几个月,就回到美国了。现在我去中国非常多,去了差不多九次了。有些年是夏天去,有些年是冬天去。不管什么时候去,每次都会看到新的东西。我妈妈和爸爸是北京人。去中国会住在北京。我现在已经去了15个省。从寒冷的东北到酷热的香港;从上海的高楼大厦到黄色沙漠的新疆,我都去过了。我跟爸爸、妈妈、奶奶、姑姑和爸爸的堂弟一起开车旅游。在中国旅游看到中国的好多好事和坏事。中国城市里有好多人,满街上都是。  相似文献   

20.
柳萌 《民主》2010,(12):48-48
这次去广州番禺,除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最想结识和观看的地方,就是她的亚运新村。我家在北京亚运村附近,每天,早晨去亚运村散步,下午去亚运村晒太阳,这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倘若有朋友来聚会,必到亚运村茶馆、酒楼,享受后亚运的清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