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历时14个月,重新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于10月21日正式发布。新条例删除了旧条例中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将旧条例的10类违纪行为整合为六类: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并明确列出每一类的“负面清单”,出现了不少新规定、新提法,真正体现出党纪严于国法。  相似文献   

2.
透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有必要从界定党内法规开始,讨论党内法规体系与法律规范体系的结构与关系。"党内法规"一词是沿袭性政治用语,不是规范的法律语言。党内法规属政党规范的范畴。从二者关系上来看,国法高于党纪、党纪严于国法是其最基本的关系体现。国法高于党纪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党纪严于国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体现。从二者结构上来看,法律规范体系是权利本位的底线自由,党内法规体系是义务本位的责任要求。在法治运行中,二者形成了一大一小、一松一紧的双重规范结构。  相似文献   

3.
国法与党纪:“双笼关虎”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崇胜 《探索》2015,(2):59-67
权力不受监督制约,必然腐败,其害猛于虎。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已然成为中国反腐败的主旋律。这里所说的制度,虽然包括不同层面的制度,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国法和党纪。正是由国法和党纪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败制度体系——"双笼关虎"的反腐败制度体系。所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主要是指把权力关进国法和党纪的笼子。然而,国法与党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制度结构逻辑来看,国法与党纪共同构成反腐败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地位逻辑来看,国法高于党纪;从制度执行逻辑来看,党纪严于国法;从制度发展逻辑来看,必须将党纪与国法衔接和协同起来,才能收到"双笼关虎"的制度功效。  相似文献   

4.
<正>前不久,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发布。相比旧条例,新条例的规定更加凸显党纪严于国法的核心理念,划出了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禁区"。党纪严,人心齐,国家才会长治久安。国法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准绳,相比国法,党纪约束的对象更加明确,针对的问题更加鲜明,其最核心的作用就是使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对标行事,坚守"情为民所  相似文献   

5.
观点     
<正>"‘党纪’与‘国法’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同。党纪严于国法。党是政治组织,党规党纪是党员的底线;法律体现国家意志,是全体公民的底线。党章规定,党员必须自觉遵守纪律、模范遵守法律。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抓全党的纪律,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王岐山在浙江调研时指出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坚持纪严于法,不是具体处分规定重于国家法律,更不是可以超越国家法律,而是要防微杜渐,实现由惩治极少数向监督管理大多数转变,这反映了我们党对管党治党规律认识的深化。涤清关于纪严于法的认识误区,一方面需要准确把握党纪与国法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在全面、系统的学习中深化对党规党纪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历时14个月,重新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于10月21日正式发布。新条例删除了旧条例中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将旧条例的10类违纪行为整合为六类: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并明确列出每一类的"负面清单",出现了不少新规定、新提法,真正体现出党纪严于国法。【政治纪律"负面清单"】中的新规定、新提法新条例政治纪律"负面清单"至少出现了三个新提法:  相似文献   

8.
反腐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反腐败中要处理好多对关系。首先专题教育活动与制度化建设的关系,在肯定专题教育活动的同时,根本的还是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其次,切实编制好制度的笼子,正确处理党纪和国法的关系,党纪严于国法,国法党纪。第三,强化制度执行,落实两个责任的关系,党委的主体责任是前提,纪委的监督责任是保障。第四,高层反腐和基层反腐的关系,在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的同时,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落实八项规定。最后,反腐与群众路线的关系,腐败损害了群众利益,反腐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9.
正"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1月12日至14日,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在京举行。"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健全完善制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狠抓执纪监督,养成纪律自觉,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铿锵有力。"党纪严于国法,必须让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  相似文献   

10.
步书  薛桂坤 《党建文汇》2002,(12):27-27
近年来,个别地方和部门的副职。因急于升官,把正职看做是“拦路虎”、“绊脚石”,认为只要把“一把手”“摘掉”,自己就可以顺水推舟地“扶正”了。所以,他们把党纪、国法、道德、人性抛置脑后,疯狂地演出一幕幕雇凶杀害正职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正把严管和厚爱统一起来,我们党的队伍就会有无穷的活力和战斗力。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党内各项法规制度日趋健全完善,对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监督制约和对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规范约束越来越到位。这是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的必然结果,也是作为一个在复杂环境下长期执政的党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这就是"治党务必从严""党纪严于国法""作风纪律建设要  相似文献   

12.
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价值建设是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三个基本要素。从制度层面看,需要党纪严于国法,预防与惩治并举,构建"四个全覆盖"监督格局;从组织层面看,需要抓住"关键少数",组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战斗堡垒作用;从价值层面看,需要运用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规党纪严于国法。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党旗宣过誓,就成为了有组织的人,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一部分普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就意味着多一份义务,就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严以律己,忠诚党的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伟大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页     
党员信箱怎样严格区分党纪、政纪、国法党纪是党为全体党员制定的必须遵守的党规党法中的各项规定。政纪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为每一个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中的各项规定。国法是指由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7,(8):54-55
唐昊在7月10日的《羊城晚报》上撰文指出:5月30日,中纪委印发规定,明确指出8种新型权钱交易行为将受到党纪处分。日前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了《意见》,明确界定了10种新类型受贿行为的定性处理。以往我们国家在反腐败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制度上的缺陷就是——“党纪”与“国法”相脱节。于是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往往对违法党员干部以党纪处分代替刑罚、对普通群众却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全会强调,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党纪与国法的关系,把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以遵守党纪的自觉性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党纪与国法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党纪不能代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2015,(4):5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党只有以更严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和约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党规党纪对党员的要求要严于国家法律对普通公民的要求。从严治党就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把篱笆扎得更紧。党纪笼子肯定要比国家法律笼子的眼儿更小、标准更严。打个比方,就像是"国标"和企业标准的关系。"国标"是强制标准,是必须遵守的底线。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21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1.7万余字的《条例》为全党列出了百余条纪律"底线",将违纪行为整合为六类: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并明确列出每一类的"负面清单"。其中补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现的问题,与时俱进,针对性强,真正体现出党纪严于国法。现在的问题是,新《条例》发布后,党员干部要着重警惕哪些重点"雷区"呢?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2015,(2):18-19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靠严明纪律.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以更严的党规党纪来要求自己、约束自身,才能确保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起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一鲜明的论断,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对新形势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李德虎 《廉政瞭望》2014,(22):72-73
实践中一部分地方纪检监察干部由于认识模糊、思想意志薄弱,在受到各种利益驱动诱惑下违背党纪、国法,对腐败现象视而不见.为违纪违法之当事人通风报信、有案不查、或是查而不纠、或是纠而不严,说话做事走关系、看人情,严重影响了党纪、法规的有效执行。出现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对地方纪检监察干部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对监督者的监督力度还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