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疫学因果关系”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疫学因果关系是一种以流行病学为基础的因果关系理论,其在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的刑法学界已得到相当程度的确立。该理论适用于环境犯罪等公害犯罪中,突显了刑法的功利价值观,其对我国现行刑法理论有着充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疫学因果关系是以统计几率作为判断因果性的根据,与传统的以科学法则判断因果关系是相对的。疫学因果关系的哲学基础是辩证的决定论,是从否定机械决定论中发展过来的。  相似文献   

3.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确立以行为人责任为中心,侵权法中因果关系的建立以填补损失为要旨,二者机能不同,这在事实因果的判断中有所渗透。事实因果以条件说为核心命题,进而产生了基于其缺陷的各种修正学说,在侵权法与刑法领域不尽相同。表述修正说可以解决假定因果关系、择一因果关系问题。原因说可以区分"条件"与"原因",缩小打击面,主要在刑法领域得以适用。NESS标准能够妥善解决赔偿责任分担问题,不得任意扩张到刑法领域。协同行动方法、确信概率说本质上系因果关系推定问题,不能渗透入刑法,疫学因果关系应当被否定。刑法与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大相径庭,不可混同。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刻不容缓。目前,公安机关侦办环境污染案件普遍存在立案难、取证难、鉴定难和因果关系认定难的问题。多措并举,广泛收集案件线索以解决立案难问题;提高取证能力,规范取证以解决取证难问题;将环境污染司法鉴定纳入国家司法鉴定体系,统一鉴定标准和收费标准以解决鉴定难问题;采用疫学因果关系理论并辅之量多质高证据以解决因果关系认定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郑世保 《求索》2008,(7):144-147
现行环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存在天然缺陷,无法满足实践需要,不利于对原告保护,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对我国环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重构的设想是:法官根据环境侵权案件类型多样化、案情复杂化的需要,确定和适用与之相应的不同的因果关系推定方法;而对于特殊的、侵权行为严重的环境民事案件,当原告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有严重过失的情况下,才可以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据此,原告仍然对环境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承担减轻的举证责任,因果关系证明方法有:事实自证法、优势证据说、疫学因果说、间接反证说等。  相似文献   

6.
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两重性结构是大陆法系侵权法理论发展的必然。在这个问题上两大法系达成了高度的一致: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即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即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这使得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适用极为广泛。其后的诸多修正充其量不过是在"相当性"的认定上采取的不同标准而已。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基本问题涉及起源与结构、依据与适用、缺陷与修正等多个方面。实践中个案相当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当采取灵活性和类型化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可预见性规则是限制违约损害赔偿的重要标准。可预见性规则适用的前提是明确该规则的构成。我国在适用可预见性规则时,应合理架构可预见性规则与因果关系,明确该规则的例外。法官应该针对该规则的不确定性,合理、科学地运用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8.
因果关系是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早在古罗马时代,在侵权行为法的归责领域中的地位就已确立.在一个多世纪不断探索中,各国法学家在因果关系的研究中建立了大量的有益理论.英美法系对因果关系的认定采取的是两分法思维程序,即从事实上原因和法律上原因进行分析;而大陆法系将因果关系分割成若干相对简单的次级问题,各个击破,即从"条件说"和"充分原因说"予以确认.各个理论学说都有其合理性和历史性,我们应该予以批判吸收.在我国因果关系理论和法律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笔者依据有关因果关系的理论,在审判实践中进行有益尝试,从因果关系上解决了损害赔偿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无论英美法系或大陆法系的理论对我们仍然具有指导价值,应该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环境侵权案件受理数偏少的原因之一为法律适用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为严格责任原则;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借鉴法益区分保护理论解释违法行为,可构建出违反保护性法规的环境侵权类型;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证明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范,原告无需对此承担举证责任。此外,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损害赔偿保险制度仍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应符合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对应这一基本民法理论,但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标准笼统地将当事人对整个事故的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及不负责任,这样的责任划分不能反映民法因果关系的基本理论,也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的过失相抵制度。2起案例反映出的问题,不符合民法上因果关系理论,因此,论述因果关系理论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予以应用的重要性,现行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存在瑕疵,应对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1.
评析大陆法系刑法因果关系中的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归责论。在我国传统的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必然因果关系说和偶然因果关系说并不足以解释其因果关系,应将客观归责论引入我国刑法理论。  相似文献   

12.
因果关系问题是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复杂且对实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问题。而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刑法因果关系在刑法体系中的正确定位。本文从刑法因果关系的含义入手,分析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及因果关系在认定刑事责任中的作用,从而为科学运用刑法因果关系指导实践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新冠疫情下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适用具有正当性,对“甲类传染病”作扩张解释具有合理性。对引起新冠肺炎“传播严重危险”的判断既要根据“疫学因果关系”,还要结合“偶然性学说”来综合认定。因为公共安全法益重于公共卫生法益,所以当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存在交叉时,应以公共安全方面的规制执行。在疫情防控中,对于隐瞒疫区停留史和密切接触史而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行为人,应考虑其特殊的行为动机与犯罪成因,在量刑时宜从宽处理。  相似文献   

14.
警察学这个名词是由中国人在引进西方警察科学时创造的,Policeology这个英文名词也是由中国人首创的.在西方尤其是英美等国的警察研究理论越来越影响着我国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现在与未来去观察我国的警学研究,在我国建立警察学大学科已是警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档案鉴定学是研究档案价值及其鉴定方法的一门科学 ,是档案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在我国由于缺乏档案鉴定工作的实践 ,理论研究不足。因此 ,档案鉴定学期待着档案鉴定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鉴定理论的深入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档案鉴定工作理论和实践 ,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鉴定学。  相似文献   

16.
风险防范原则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新原则,依据此原则,当某一行动有可能损害环境或人们的身体健康,即使二者之间不存在科学上的确定的因果关系也不得以此为理由不采取或延迟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这一原则在国际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适用,许多国家都为实施该原则专门制定了一些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我国进行循环经济立法的过程中,应当适用风险防范原则,建立风险防范保证金制度、环境风险信息收集和检测制度、环境风险证明责任转移制度等多项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导致因果关系认定的复杂性。必然因果关系理论追求客观、全面的事实判断,在司法实践中因陷入不可避免的困境而饱受批判;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融入了部分价值判断,增强了认定的合理性;因果关系推定理论全面容纳价值判断,使疑难案件的认定结果具有说服力。我国应构建以"相当因果关系为主,因果关系推定为辅"的认定标准,结合相关配套制度,为环境诉讼司法实践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提供明确指引。  相似文献   

18.
案例是司法活动的结晶和法律适用的生动载体,它对于我们准确理解法律,更好地适用法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尚在起步阶段,许多实体与程序上的问题尚待解决。从实证角度分析,在我国建立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19.
治安管理学课程作为公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案例教学法在治安管理学教学的实际运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治安管理学教学的需要来看,其案例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进:采用"案例+理论"的综合教学模式,并以连续场景的方式展现;重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规定性指导";科学设定案例教学程序;不断完善案例教学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严格地说 ,中国古代有律学而无法学。这对后世留下了不良影响。我国部门法学研究水平不高 ,几乎成了清一色的法典注释学。法律是需要解释的 ,但仅此则不能为人们提供可靠的发现法律“真理”的方法。中国民法学研究不应习惯于单因果式的思维 ,而应不断把新的科学方法引进民法学领域 ,吸纳创造性思维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抽象思维法则作为民法学研究方法的认识论基础 ,采用行为法学方法 ,结合案例研究民法 ,为现实的民事法律运动提供思想和理论源泉 ,吸取外国民法学的优秀研究方法 ,采用历史、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 ,采用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采用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等 ,建立起以“公平”为核心的民法学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