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的内部贸易发展与外国投资 亚洲的内部贸易 由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大大超过世界其他地区,近年来它们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关系稳步地发展。战后直至八十年代初,美国是东亚和东南亚的主要出口市场。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这些国家相互间已成为最重要和发展最快的出口市场,出口的地理格局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末期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前半期,美国的高利率问题非常突出。它是美国与盟国不断争吵、和第三世界国家尖锐冲突、乃至引起统治集团内部政策分歧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成为当前最大的国际金融问题和国际经济领域中各种矛盾斗争的一个焦点。美国的高利率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它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影响如何?其发展趋势又将怎样?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印支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处于收缩状况,但出于经济和政治的战略考虑,美国长期一直比较重视继续维持与东盟的经济关系,自六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双方经济关系得到明显的加强,预计今后还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本文拟对东盟——美国在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关系作一回顾,对八十年代双方经济关系的发展作一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一估计。  相似文献   

4.
在21世纪的最后一个年代里,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出于经济安全需要,仍然奉行着扩张型的全球战略,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经济需要,美国较深地涉足于东南亚事务中,其东南亚政策对该地区的局势发展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美国是影响东丽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主要区域外因素无论从政治、经济、安全.还是文化的角度看.美国都可谓是影响东南亚地区最主要的外界力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地区事务及局势的发展。美国对这一地区如此感兴趣,主要源自三个方面的原因。1.历史发展的沿袭。冷战时代,东南亚构成美国“遏制共产主…  相似文献   

5.
战后,财团作为垄断资本统治的一种形式不断走向衰落。到八十年代,美国已不存在相互竞争的垄断财团。财团解体同战后美国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一、战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美国经济中各部门、企业的相互依存和利益协调大大加强;二、股权日益分散,金融机构无法单独控制工商企业;三、资本国际化趋势加强。尽管美国不存在财团,金融资本仍然对美国经济有重大影响。垄断财团的解体,不意味着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消失。垄断资本内部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东部为主的跨国集团、以国内市场为主的集团和新兴工业集团之间。  相似文献   

6.
在八十年代,新加坡经历了经济调整和波动,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新加坡这一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预示了九十年代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发展趋势。一、八十年代的经济调整和波动李光耀总理在今年新年献词中公布,八十年代新加坡经济增长率达7.1%。虽然,这一增长率低于六十年代的8.7%和七十年代的9.4%,但它却蕴含着过去的十年经济调整  相似文献   

7.
过去一直被誉为世界上“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的东南亚,它的经济环境从1981年下半年开始也已经由于受到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而笼罩上愈来愈大的“阴影”,但根据著名的美国经济预测机构最近所进行的一次中期经济预测,仍然认为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实际增长率预计仍然会比较高。此项经济预测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学院所属公司沃顿经济预测联合公司发表的,但该公司仅在《亚洲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此项预测的结论(请参看1982年7  相似文献   

8.
巴西正以潜在强国的姿态迈步登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它的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人口居世界第六位,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十位(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第八位)。最近,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克莱因在《世界权力发展趋势和八十年代美国的对外政策》一书中,在分析了巴西的自然资源、经济潜力、发展速度、战略地位和民族自强心等因素后,断言巴西将在八十年代成为除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一向是第三世界中吸收外国私人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然而,八十年代以来,外国对拉美私人直接投资急剧减少;拉美已不再是第三世界中吸收外国私人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本文拟对八十年代外国对拉美直接投资的动向及其原因,西方国家对拉美的投资政策和拉美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变化,外国直接投资与外国银行贷款的关系,变外债为直接投资即债务资本化的可能性和利弊等问题,作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与加勒比关系的演变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美国的关系是加勒比国家(地区)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这一关系的演变过程,并对其前景作一预测。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加勒比地区虽不如欧洲和中东那样重要,但是,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美国始终认为,该地区对美国拥有不容忽视的“利益”。首先,尽管在核武器时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下降,但是,加勒比作为美国南部地区天然屏障的作用并没有消失。其次,加勒比是连接北、中、南美洲的枢纽,也是沟通两洋的交通要道。美国有12条航线  相似文献   

11.
经过战后近四十年的发展变化,美国在发展中地区的经济利益有了显著的增长。美国经济对发展中地区的依赖也在加深。一、对外贸易1983年美国与发展中地区的贸易额约为1,800亿美元,占美国外贸总额的37.8%。其中出口占37.6%.进口占38%①。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成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1983年进口美国商品在25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有二十个,其中九个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年对美国的出口超过25亿美元的二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中,也有十一个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的发展趋势八十年代上半期,第二次石油危机所导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1981—85年期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2.4%)、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增强,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困难,严重地影响了东盟国家的出口与经济增长。这段时期,东盟经济普遍出现衰退,有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负增长,新加坡、马来西亚曾分别在1985年、1986年出现过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多年来,东亚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经济,大大改变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商品构成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而使它们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拟就东亚的南朝鲜、台湾和香港三个地区这一变化的过程、原因以及这一变化对我国今后参与国际分工尤其是参与亚太地区的国际分工所将产生的影响,作一些探讨。一六十年代以来,南朝鲜、台湾和香港经济发展一直较快。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明显放慢,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较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布什上任后,美国对东南亚地区越来越关注,美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在贸易、军事合作以及外交关系等方面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很多学者认为这是美国借着打击恐怖主义的契机,开始"重返东南亚"①的表现.从近几年美国在东南亚的一系活动来看,反恐并不是美国的唯一目的,而更多地是为了加强它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和控制.纵观布什政府在东南亚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可以看到三个基本的方向:(1)继续在这一地区推行美国价值观和理念;(2)在加强和巩固与传统盟国如泰国和菲律宾的关系与合作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双边关系;(3)积极参与和建构东南亚地区主义进程,提升美国对东南亚地区主义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反恐与地区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恐怖活动是当前破坏东南亚稳定的重要因素,东南亚成为国际反恐的新焦点。由于反恐涉及民族、宗教问题及东南亚政治的敏感性,东南亚国家反对美国的军事介入,美国参与东南亚反恐主要依靠当地国政府。但美国也调整东南亚政策,利用反恐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反恐将促进地区国际合作,也使地区形势酝酿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肖克 《西亚非洲》2003,(1):69-70
20 0 2年 1 1月 1 8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召开本年度中东形势研讨会 ,该所中东研究室和国际关系研究室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并主要就下列专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与会者在这次研讨会上提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1 美国反恐战争对中东地区形势的影响中东地区在美国反恐战争中的战略地位非同一般。目前 ,美国正在准备的“倒萨”战争将对该地区的战略格局和国家间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会因美国的战略调整而出现某些变化 ;其次是该地区国家间关系的调整 ;再次是该地区一些国家可能将根据…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拉丁美洲地区的经济曾获得引人注目的迅速发展。八十年代初开始,拉美各国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先是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旋涡,之后经济发展又呈现停滞不前和低速徘徊的局面。对于八十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的状况,学术界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对于八十年代上半期和当前拉美地区危机的性质,大家的认识分歧较大。有的认为,这一期间拉美发生的危机“是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或者说“是有其自身特殊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部分”。有的则认为,八十年代上半期的危机,“不是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而是结构性的发展危机”。还有的认为,这一时期拉美发生的是“结构性危机”,“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危机”等等。  相似文献   

18.
尽管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明确提出东北亚战略,但是,由于这一地区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和孕藏着巨大潜力;汇集了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的矛盾与冲突;影响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当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之际,东北亚地区自然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焦点与核心。本文将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和矛盾出发探讨其东北亚政策及其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布什第二任期的中东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是美国反恐谋霸的重要舞台,新一届布什政府将继续推行"改造中东"的计划,并针对中东地区出现的新形势,加大对该地区的整合力度。美国将通过重建伊拉克、推动巴以和谈、打压叙利亚和伊朗及在该地区扩展自由民主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中东的影响与控制。中东地区各种矛盾复杂多变,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也将命运多舛,难以一帆风顺。一、全力稳定伊拉克安全形势,扶植亲美政权伊拉克战争"后遗症"持续发作,美国重建伊拉克面临挑战。美国未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以伊拉  相似文献   

20.
欧亚大陆一直被地缘政治学家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也是霸权国家和谋取霸权的国家试图施展自身控制力的地区,而欧亚大陆中路地区更是在地理上和战略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寻找机会在该地区扩大影响,而“9·11”事件的发生和随后进行的反恐战争,使美国十分顺利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可以说这是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巨大收获,但事实上,美国之所得又远远超越了地缘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