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罚交付执行是法院生效裁判得以最终实现的关键。司法实践中,刑罚执行中存在看所守拒收罪犯、社区矫正机关拒收矫正对象等问题,损害了司法公正和权威,也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完善刑罚交付执行的立法及司法解释、建立沟通联动机制、人员转变理念对于执行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刑罚交付执行活动中,存在着生效判决、裁定不及时,罪犯羁押和交付监狱收押不及时甚至脱管脱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法律和司法的权威性。问题的形成有刑罚执行诸方面对《看守所条例》、监狱法和刑事诉讼法中相关规定理解不一甚至错误的原因,也有检察机关对刑罚执行监督程序和机制不完备的原因,对此,除检察机关应积极主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外,还需要国家立法对相关监督制度和程序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3.
监管场所内刑罚执行监督制度具体包括刑罚交付执行的法律监督、刑罚变更执行的法律监督、刑罚执行监管活动的法律监督。要通过完善人民法院交付执行和执行机关接受执行两个环节来进一步完善刑罚交付执行法律监督制度。要构建同步监督工作机制,赋予检察机关审查提请权,丰富检察机关参与权,完善检察机关纠正权,以完善刑罚变更执行法律监督制度。要建立健全巡视检察、出监回访等制度,丰富人民监督员制度,以完善刑罚执行监管活动法律监督,确保法律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4.
刑罚执行监督过程中的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的执行是国家授权的专门机构将法院判决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活动,刑罚执行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刑罚执行机关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活动所实行的法律监督。当前,我国刑罚执行监督存在着执行监督理念定位偏差,执行主体分散与执行监督机构设置失当,刑罚执行交付、刑罚执行变更与刑罚执行本身制度错位,难以落实以及刑罚执行监督方式过简等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在刑罚执行中的法律定位是刑罚执行监督。当前刑罚执行监督体制运行中既存在立法原因,也存在司法实践问题,影响了刑罚执行监督的有效性,需要从刑罚交付执行监督、刑罚执行监督程序、检察建议以及刑罚执行监督权的强制力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改进罪犯交付执行的思考冯军对于罪犯,无论判处何种刑罚,都有一个交付执行的问题。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此规定得不够具体明确,使罪犯的交付执行存在一些问题。1、司法解释与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不一致。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  相似文献   

7.
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的情况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形并不影响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此类被告人被判决有罪后,在交付执行中却产生了问题。笔者就曾遇到两例户籍地不详的罪犯无法交付执行的情况。据了解,在北京市其他看守所也遇到了同类问题。这一情况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我国监狱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判决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将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同…  相似文献   

8.
我国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经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程序核准之后,必须在7日之内交付执行。死刑执行作为罪犯生与死之前的最后一道关口,法律设置的交付执行时间过于短暂,不足以保障司法机关纠错,也未给予死刑案件被告人充分的救济时间,是引发冤假错案发生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分析死刑立即执行判决交付执行时间的立法理念入手,着重分析了现行法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延长死刑判决交付执行时间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交付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交付有关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它是切实完成刑事诉讼法任务的最终环节,是为实现国家刑罚权而实施的司法活动,具有合法性、强制性、及时性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民法院及时向公安机关送交已经发生法律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据有关部门反映,一些地方法院在交付罪犯执行刑罚的问题上,存在不严格执法的现象。有的法院对于判决前未羁押,判决生效后需要羁押执行刑罚的罪犯,未依法予以羁押并及时交付执行;有的法院在判决生效后的较长时间不向有关机关发出执行通知书等,导致一些罪犯逃脱法律惩罚,个别罪犯甚至重新犯罪,危害社会,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严肃性,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为了严肃执法,现就人民法院交付罪犯执行刑罚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罪犯人权在刑罚执行中的保障,在从"交付执行"开始到"释放和安置"的刑罚执行过程中,罪犯拥有广泛的权利,并形成了立法、执法、司法、检察和社会等不同层面的保护。以"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入宪、入法为契机,刑罚执行中的人权保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受国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刑罚执行中的人权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检察机关对监狱刑罚执行监督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监狱刑罚执行监督是检察机关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以及执行刑罚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的监督。包括对刑罚交付执行的监督、对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对刑罚终止执行活动的监督、对刑罚执行中的罪犯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处理的监督、对监狱狱政管理和教育改造罪犯等活  相似文献   

13.
《北方法学》2022,(1):132-147
在物之交付执行中,执行机构应当仅针对执行名义特定化之物采取执行措施,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标的物不是执行名义特定化之物的,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法》第232条规定的执行行为异议及复议制度谋求救济。在执行程序开始前或终结后,被漏列为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的案外人应当通过申请再审之诉救济,其他类型的案外人应当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方式谋求救济。在执行程序中,案外人以其对执行标的物享有民事权益为由提出排除执行异议但被执行法院裁定驳回的,案外人阻止物之交付的具体救济途径取决于其是否主张属于被原审法院漏列的必要共同诉讼人,以及据以请求阻止交付的民事权益形成时间与物之交付判决确定时间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4.
秦蜻 《中国检察官》2012,(11):25-26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刑罚执行一章变动较大,虽然条文只在原基础上增加了1条,但对原17条中的8条都进行了修改完善,占执行一章原有条文的47%,涵括了交付执行、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15.
刑罚执行人道主义是刑罚人道主义的题中之义,刑罚执行人道主义对刑罚执行的人性化构建,实现罪犯的人权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受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刑罚执行人道主义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本文拟对我国刑罚执行人道主义缺失展开分析,并对刑罚执行合理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刑罚执行监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执行监督是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进行法律监督的最后环节,它对刑事裁判能否得到完整、规范的执行起到终结性的保障作用.刑罚执行监督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但由于法律规定得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刑罚执行监督的效果,死刑、自由刑、监外罪犯执行、财产刑和资格刑的执行监督都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通过完善立法和规范操作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刑罚执行信息化是监狱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监狱刑罚执行的各种事实、技术、方法,以及流程的数字化处理过程,是监狱警察对反映监狱刑罚执行内容和规律的数据、文字、图像等信息资料进行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提高刑罚执行的准确性和效率,推动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的刑罚执行监督权的行使,有利于国家刑事法律的正确贯彻,有利于实现刑事司法活动公正。应对我国目前刑罚执行监督立法体系的缺陷,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罚执行法》以及相关的社区矫正法规,并立法或修改有关刑罚执行的程序法规,为刑罚执行提供可依之法。通过深化改革,推进刑罚执行的检察监督机制创新,建立起刑罚执行的法律监督权威。在监督方式方面,必须提高刑罚执行监督的实效和针对性。在提升检察机关刑罚执行监督能力的司法改革过程中,必须以人权为本,尊重和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刑罚执行法律监督是指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刑罚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刑罚执行法律监督具有专门性、规范性、非管理性和内容特定性等特点,其具有法律上和理论上的依据。刑罚执行法律监督的价值在于保证刑罚执行的合法性,从而实现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的目的。刑罚执行法律监督的手段比较单一,但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对监狱关押的外国、港、澳、台籍等涉外罪犯的刑罚执行工作的改进与完善,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审视涉外罪犯刑罚执行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在涉外罪犯的刑罚执行模式上提出一些观点,为进一步规范涉外罪犯刑罚执行模式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