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消费层次,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有利于扩大金融资本的运营空间.要倡导鼓励消费信贷,增加消费信贷品种、空间,完善消费信贷法律;完善和加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改善我国消费信贷的环境,以推动我国消费信贷的长期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扩大消费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扩大再生产的起点和终点,只有消费旺盛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持久的原动力。目前,消费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收入预期减少而支出预期增加。为此要采取措施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消费信贷;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  相似文献   

3.
消费信贷的发展主要受到银行和客户两方面因素的制约;由于其制约力较大,因而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商业银行应摆正自己的企业位置.在战略规划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各项富民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消费观念逐渐被打破,新的消费观念逐步形成,农村消费信贷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依然不景气,特别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消费信贷发展更为缓慢。因此,如何促进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刺激农村消费需求,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发展消费信贷的三重需要与客观基础南开大学金融系霍学武撰文指出,当前在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具有三重需要:第一,它是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阶段的需要。发展消费信贷是提高消费贡献率、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和助推器;发展消费信贷是疏通经济循环梗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全国上下已把消费信贷作为启动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消费信贷与百姓之间仍有一定难以接近的距离,致使消费信贷“雷声大,雨点稀”。发展消费信贷仅仅依靠银行“一头热”,让银行拿出多少贷款规模,守株待兔等候居民贷款消费,消费信贷恐怕一时还热不起来。政府、金融机构和商家也看到这一问题所在,于是都在努力创造条件缩小消费信贷与百姓间的距离。那么.消费信贷靠什么走近百姓呢?近两年来,国家注重从政策上鼓励、刺激消费,实施了众多有利司发展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一是国家倡导消费,改变了文去抑…  相似文献   

7.
采用1997—2009年相关数据,对消费信贷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消费信贷与金融发展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地,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消费信贷对金融发展有着显著影响,而金融发展对消费信贷的影响较弱。应通过政府对市场供给不足的消费信贷业务给予支持、政府为贷款人提供担保或保险,以及改变消费观念等途径来带动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进而推动金融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配合国家刺激经济增长,启动消费信贷,人行于1998年5月颁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1999年3月份又发布了《消费信贷指导意见》,各商业银行也大力响应,积极拓展,但消费信贷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既有银行难以对个人客户信用给予准确评定可能带来较大信贷风险的因素,也有居民消费观念的问题;既有消费信贷品种自身的缺陷,也有国家配套政策未能及时出台而造成制约。本文拟从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的品种设计、消费观念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做一些初步探索。    一、建立信用管理体制    历史上,我国的城…  相似文献   

9.
陈淮 《瞭望》2000,(51)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消费信贷业务一般是在1998至1999年间建立和开展起来的。由于经验不足、品种偏少、缺乏个人信用资料、社会经济预期不良和传统消费观念阻滞等种种内外部原因,迄今尚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如果说,我国消费信贷的出台时逢一个“冷”背景,那么现在“热”背景已经显现。当前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消费信贷的新一轮高潮可能正在孕育。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消费信贷的业务体系,抓住新的契机,进行适当调整,真正在挖掘个人信用资源上打开新局面。纠正认识误区由于经验不足等诸多原因,我国前期在关于消费信贷的宣传工作上有颇…  相似文献   

10.
邸燕 《理论导刊》2001,(7):23-24
消费信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缓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是生产信用化、经济信用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开展消费信贷,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拓展零售业务,迎接中国加入 WTO后外资银行的挑战,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和企业的技术进步。然而,我国消费信贷开办至今不足二十年,发展速度缓慢,在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才有住房按揭贷款。在九十年代末期,全国才有比较规范的汽车消费信贷。消费信贷比重不大,且品种单一。截止 2000年六月末,全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为 2541亿元…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关于住房金融创新 的研讨不断,而消费信贷严 重滞后已成为住房消费未如期望的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的拦路虎之一。随着个人购房时代的到来,房价收入比偏高的地方(尤其是大城市)面临的有效需求与实际购买力之间的落差,迫切需要通过降低消费信贷的门槛,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来弥补,今年亦成为解决住房金融滞后,完善住房金融制度,加快住房金融体系发展的关键一年。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住宅产业的年增长率将超过15%,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当住房抵押贷款数量累计到一定程度,商业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实…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五年,对于美国经济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创记录的年份:超过二千亿美元的财政赤字,突破二万亿美元大关的国债最高限额,接近一千五百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消费信贷总额已超过纳税收入的百分之十九,而储蓄率却降到百分之二点七。更有甚者,一九八五年,还将以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这一重大的转折而载入史册。美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长期的债权国地位结束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国有商业银行较早推出的个人住房贷款已经使人们初尝消费信贷甜果的话,那么近一年来,各银行纷纷推出的汽车消费贷款、耐用品消费贷款、教育贷款、旅游贷款等个人贷款,则使普通人真实地感受到,消费信贷已经大踏步地步入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然而,透过纷纷扰扰的热闹景象,我们不难看出,消费信贷的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急需突破的制约瓶颈,除了消费观念、收支预期等因素外,在消费信贷业务的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不破解这些难题,消费信贷很难获得较快发展。由于银行商业化改革仍处于转轨阶段,高效、科学的消费信…  相似文献   

14.
李松庆 《理论导刊》2002,(10):14-16
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稳定消费者预期;改革传统消费体制,大力发展完善消费信贷;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是目前扩大消费需求应该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呢?一方面,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内需不足和通货紧缩的趋势需要央行降息和增加货币供应;另一方面,中国金融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风险又需要央行的货币供应保持适度增长。 近年来,中国信贷政策也有很大变化。其主要变化之一是为扩大消费而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许多消费信贷政策如汽车贷款、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拓展消费信贷业务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信贷涉及经济、金融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商业银行在推动消费信贷的过程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拓展消费信贷业务不仅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助推器,同时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加快调整资产结构,减少不良债权,控制经营风险,建立一个安全、高效、良性循环的运营机制。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经营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始于1985年。当年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率先发放全国首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此后,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于1992年5月首次对个人发放住房贷款。到1997年年末…  相似文献   

17.
继上海、天津之后,北京市在3月底也正式开展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业务。这些大都市在消费信贷服务上先行一步,必将在全国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进入九九,随着政府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消费信贷、信用消费等专用名词越来越多地见诸各种媒体,形成一股热...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深层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我国一次分配存在缺陷;二是公共服务不到位;三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破解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对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二是采取有效的公共政策缓解过大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黄蕙 《瞭望》2001,(51)
消费信贷是近两年来最热门 的话题之一,因为它牵引 着无数步入小康的中国家庭的“汽车梦”、“住房梦”,它意味着一个古老民族消费观念,也是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它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大标志。可是当许多中国人开始大胆做梦——“花明天的钱,住今天的房”时,消费信贷却几经沉落,走走停停,使得许多人的梦想又搁置起来。加入WTO,外国银行将凭借强大优势打入中国市场,中国人多了一个圆梦的契机,而中国金融业则不得不为又一场大战积极运筹。  相似文献   

20.
正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具体要形成如下六个方面的收入分配格局:一是形成市场化机制和效率导向的初次分配格局;二是形成政府调节和公平正义的再分配格局;三是一体化发展导向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四是规范化透明化导向的收入分配秩序格局;五是科学高效导向的分配管理格局;六是激励化导向的分配制度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