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邓小平对来访的德斯坦总统说过:你那个巴黎我还想去。有的地方比如纽约,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了。邓小平在法国的五年多时间,成为他的革命生涯和不平凡经历的重要起点。当地飘洋过海,踏上法兰西的土地时,他仅仅是一个不请世事的翩翩少年,而他告别巴黎,奔赴苏俄之际,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坚实的生活底蕴和丰富斗争经历的优秀革命家。在法国,邓小平确定了自己终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法国是青年邓小平睁眼看世界的起点。“人出鼓门方成龙”,这是四川人常用的一句话。当邓小平登舟远行。哪国门的时候,他所接触的是一种全新的异质文…  相似文献   

2.
香港即将回归祖国,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中国人民无不感到扬眉吐气。遗憾的是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未能实现他届时去香港看一看的愿望,但是他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取得伟大的成果,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香港这块地方被英国统治了一百余年。香港  相似文献   

3.
在邓小平治丧期间的电视报道中,我曾在送别邓小平的人群中看到罗棣庵教授。罗棣庵深沉悲痛的面容,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此后的一次会议上,我遇到了罗棣庵,他讲起了两次见到邓小平同志的经历,往事令他终生难忘。第一次是在1957年,日理万机的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4.
马珮 《民主》2005,(5):38-39
父亲生于1885年,1970年正值他支持过的“五四”运动51周年的日子里去世的,他去世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在他身边,不是在外地工作就是在“五七”干校,待通知我们回来时他已经走了,没有能够见到他最后一面,看到的是他的遗体。他虽说享年85岁,但他实际只工作到73岁,因为1958年后他就病休了。73岁中  相似文献   

5.
长征在邓小平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是一段极其重要的、不同寻常的经历。这段经历对邓小平的一生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研究邓小平与长征的关系,对于研究邓小平的生平事业和思想是不可缺少的。笔者拟对这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长征是邓小平一生中的重要转折 邓小平于1920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开始投身中国革命,到1992年春南巡讲话为止,已度整整72年的峥嵘岁月。在72年的奋斗中,经历过许多坎坷,有过“三落三起”。其“一落一起”便发生在长征前后。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邓小  相似文献   

6.
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第二次在北京会见邓小平主任时,第一句话就是:“这是伟大的一天”。 就在这一天,赵紫阳总理同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英两国通过友好协商,终于顺利解决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香港问题。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向全世界宣告,在一九九七年,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一百多年的神圣民族愿望实现了,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新时期的几次南巡,特别是1992年南巡,在国内乃至国际曾引起巨大反响。邓小平几次南巡的魅力何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八次南巡纪实》(童怀平、李成关编)一书,是第一部全面追溯邓小平八次南巡概况的纪实著作,该书用丰富、翔实的史料,揭示出邓小平的南巡具有以下令人叹服、令人神往的迷人魅力。邓小平在南巡中,提出一系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宽广视野到南方巡视,是邓小平南巡的特色。在1979年以后的七次南巡中,邓小平不断提出崭新的理论观点,特别是在1992年南巡中,邓小平提出(或重申他新时…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曾经走过一条坎坷的道路。他曾两次谈到自己“三落三起”、“三下三上”的曲折经历。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几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综观邓小平长达60多年的革命生涯,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他那坚强而鲜明的党性,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他的思想观念、领导活动和战略设计活动中。这恰恰是邓小平能够在政治舞台上历经磨难不改  相似文献   

9.
1987、1988年邓小平两次谈到他自己是“三落三起”、“三下三上”,坦率地讲述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和艰难曲折的经历。邓小平的第一次“下”和“上”,发生在30年代。邓小平的第二次“下”和“上”,发生在60至训年代。邓小平的第三次“下”和“上”,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下三上”,不仅使人们赞叹不已,而且唤起了人们的沉思:是什么原因促成邓小平的“三下三上回?是什么力量在支柱著邓小平凡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呢?邓小平的“三下三上”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邓小平对他政治生…  相似文献   

10.
61岁时“空降”安徽 十年“文革”结束时,刚被解放的万里,原是被派往湖北省工作,临行前他去看望邓小平,向老首长辞行。邓小平听万里说要去湖北,迟疑了一下,说:“你不要着急走,再等一两天。”邓小平随即向华国锋、叶剑英建议,安徽这个“老大难”要有个得力的干部去。于是,万里转而来了安徽。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既善于把本质与非本质、主体与非主体的东西区别开来,又善于在坚持本质和主体的前提下,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毛泽东当年谈到邓小平时,说他“棉里藏针、柔中离刚”,就是指他有强烈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并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做到了二者的统一。邓小平的这一特点。充分体现于他构思“一国两制”战略决策的始终。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领会。一是在中央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中,坚持主权问题上决不让步的原则立场。中央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收回香港主权问题,解决1997年以后香港采取…  相似文献   

12.
胡应湘先生近几年不辞劳苦地往返于香港内地,已有一百多次了。胡应湘先生早在三年前就决定把资金投到国内建设中来。他也是最先提出在内地修建高速公路设想的香港实业家。今年二月,在他又一次到北京时,本刊记者访问了他。  相似文献   

13.
霞光在天     
吴祖光在度过他八十六岁生日之后的第七天,就溘然长逝了。这一次他是到天国去同分别了五年的新凤霞重新相聚,任何力量也不可能把他们分开了。时代造就了这一对德艺双馨的天作之合。天国很安宁,他们实现了鸳梦重温。在那里再也不会被诱骗、被嫉妒、被打击、被控告了。他们共同在人间历尽艰辛、甘苦备尝,手牵手,心连心,经历了多少风光、鲜花、陷阱与荆棘的考验,完成了中国艺术史上罕见的夫妻绝唱。我曾经写过一篇送别小文《新凤  相似文献   

14.
林光如,出生于梅州,其父是一位较有名气的实业家。他因受家庭“问题”的影响,不得已于12岁离开家乡,16岁到香港谋生。在香港,他创建星光集团,先后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奖”、“青年工业家奖”、“创业家奖”、“亚洲管理大奖”等殊荣,有“亚洲印刷大王”之称。本文是他功成名就后第一次回家乡的所见所感。  相似文献   

15.
缅怀世纪伟人赵曜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的噩耗传来,举国上下无比悲痛。他的逝世,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邓小平同志经历了七十余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他在每个历史时期,对我们党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都是巨大的。从大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6.
晓棠 《瞭望》2006,(45)
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内地,他在人们眼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10月28日晚,北京协和医院,香港知名富商、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83岁。霍英东先生驾鹤西去,引来无数追思。有媒体直称,霍先生一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内地,他在人们眼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古漠 《侨园》2001,(6):4-5
赵浩生是美籍华人,著名的记者、教授。他令普通记者、教授所不可及的,是他与大陆、台湾、香港的政界和商界、文化界都有广泛的联系。江泽民、朱镕基、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和他有很多的交往。凭着众多的上层关系,数十年来他穿梭于大陆与台湾、香港之间。其中,他与香港船王董浩云和香港特首董建华父子更有着两代的深厚情谊。 1971年夏,赵浩生从美国到欧洲旅行期间,在中国驻法使馆门前第一次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激起了他要回祖国看一看的强烈愿望。1973年,他请朋友代为向周恩来请示,回国申请很快被有关方面批准。回国时,要途经香港。临去香港前,他给老朋友董浩云打了个电话,把旅行计划告诉了他。董浩云听了很高兴,还邀请赵浩生在港期间住在他的别墅“香岛小筑”。5月初,赵浩生抵达香港,受到董浩云的热情接待。赵浩生与董浩云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二战后赵浩生从中国去日本当记者的时候。那时,董浩云在东京交涉日本对华船舶赔偿业务,每次来东京,都和赵浩生一起欢聚长谈。赵浩生旅居美国后,董浩  相似文献   

18.
变与不变的思想方法─—学习邓小平哲学思想体会任崇堂一九八四年十月,邓小平在《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一文中说,“不要拒绝变,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是个思想方法问题。”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六日,他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时却说:“今天我想讲讲...  相似文献   

19.
正邓小平的女儿曾好奇地问过父亲,长征时他都做了些什么,邓小平只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而张国焘却仗着红四方面军人多枪多,要另立中央,要一四方面军都跟着他走,最后连警卫员也没有跟他走,竟然跑到国民党一边去了。"跟我走"的张国焘和坚持"跟着走"的邓小平,各自走出了不同的革命和人生道路,张国焘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最终众叛亲离,孤身一人冻死在加拿大寓所。邓小平"跟着走"是跟着党走,跟随  相似文献   

20.
孔力 《侨园》2012,(12):56-58
今年102岁的罗明榜老人,是河南省"将军县"新县唯一健在的百岁老红军。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的诞生过程,他带领战士解救过红四方面军的首长,他曾在战斗中"牺牲",他参加了两过雪山三过草地的万里长征,他随西路军喋血西征路。他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5次受重伤,九死一生。1951年,他因病离休,如今在河南新县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