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为一个与作家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文学编辑,收到今年第2期《前进论坛》,最吸引我的自然是杜连成先生的美文《我的作家梦》。此文详细描述了他年轻时到坐落于东总布胡同45号的中国作家协会去拜访著名诗人郭小川的情景:“我是慕名而去,因为我读了不少郭小川的诗,尤其是长句子诗:《闪耀吧!青春的火光》、《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诗人热情地接待了我”,“谈话的时间不长,当时又有一位作家进来,郭小川介绍是萧乾。”人所共知,萧乾先生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挨整,被打成“右派分子”,丢了《文艺报》副主编的职务,从此也就调离作…  相似文献   

2.
由于古旧书业的姻缘,我与著名记者、作家萧乾先生成为忘年之交。平淡而真诚的往来,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老先生对文化、对晚辈的古道热肠。先生辞世将满一月,我的念叨就算是对先生持续不已的一份怀念吧! 1992年的一天下午,中国书店的师傅为萧乾先生寻觅到几部他本人的早期著作,于是我有幸借送书之机第一次来到木樨地路北楼宇中那间拥挤的  相似文献   

3.
学者冯克利有一本论文集,书名叫《尤利西斯的自缚》。最近在《读书》等杂志,又接连看到有文章在讲尤利西斯自缚的故事。荷马史诗《奥德赛》里,关于尤利西斯的故事是这样说的:在经过艾艾埃岛的时候,英雄尤利西斯为了抵挡海妖的歌声诱惑,避免触礁身亡的命运,让同伴把自己绑缚在桅杆上,并且用蜡封住耳朵。即便这样,尤利西斯在隐隐约约听到海妖天籁般的歌声时,仍然把持不住自己,身体不停地颤抖,力图挣脱绳索。  相似文献   

4.
成商  蒋庆 《乡音》2008,(11)
继获尤利西斯报告文学奖之后,作家周勍最近又以报告文学《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调查》在日本获得期待畅销书银奖。  相似文献   

5.
在同辽海出版社签订出版《世相写真图》的合同时,我又想到了萧乾──这位长我二十九岁的老人。《世相写真图》是我同丁聪先生十七年合作作品的总集,而我们的合作长期得到了萧乾先生的关注与鼓励。在他生命的最后对分写下的为数不多的文章中,有一篇就是对我们创作的评论──《珠联璧合》。这是他在医院里背着医生护士偷偷写成的。当然,这篇文章的内容,早已超出了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而是提出了社会应当怎样对待讽刺文学的大问题。他之所以关注我们的创作,我想,也正是为此。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历来的文学传统是压制讽刺的…  相似文献   

6.
<正>"《尤利西斯》是个难忘的灾难!"、"狗屁不通!"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被国人膜拜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终于有人公开诘难了!他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翻译家苏福忠和该书的责编、翻译家。我向他们致敬!这振聋发聩的一席话让我大大松了一口气,从此不再为读不懂这部名著而惭愧纠结。我是个有趋众心理的人,很早就买了《尤利西斯》,满怀崇敬端坐拜读,第1页就有7个注解,往下每页都有注解,5页不到就把头翻晕了,修养不到,看不懂,以后再拜读吧。一晃几年光阴过去了,再次捧  相似文献   

7.
2月11日,深受海峡两岸同胞热爱和尊敬的老一辈作家萧乾先生病逝。第2天台北各大报纸纷纷发布消息,刊登照片,表示哀悼。报道中提到萧老早在30年代就步入文坛,是“二次大战中国唯一驰骋欧洲战场的著名记者”,“晚年仍笔耕不辍”,“给后人留下400余万字的作品”等光辉业绩。台北一家报纸以《人间独有一萧乾》为题发表文章,赞誉萧乾是“心胸旷达”的“文坛音宿”;特别提到他1946年去台湾采访时,“见识到当时诸多不得人心的政策,发出铿锵有力的批判之声”。有些记者回忆赴北京采访时,看到萧老在病榻上的音容谈吐,无限缅怀。台湾文学…  相似文献   

8.
景仰萧乾久矣。但拜识萧乾,却在我读过他那唯一的长篇小说《梦之谷》之后大约半个世纪。此刻,萧老已经跨进了他辉煌的暮年,仍在以他八旬的高龄“吐剩下的丝(文学)”。萧老是我的前辈;虽然在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常委、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长以及中国作协理事等头衔,但我一直仍把他视为一位被公认  相似文献   

9.
1989年的秋冬季节,我在北京首届公安作家班学习。一天下午,我们班的一位女同学走进教室扔给我一个大信封。信是单位寄来的,想里面也不会有啥“隐私”,于是我就当着同学们的面随手撕开了。原来里面是两本《公安月刊》(试刊第1期,当时叫《公安》)!有的同学就问...  相似文献   

10.
《尤利西斯》是一部构思巧妙、意义深远、语言深奥难理解的经典之作。它的成功之处与它多重角度叙述技巧有紧密的联系,从叙述角度和叙述语言两方面着手,对《尤利西斯》的多重角度叙述和叙述语言的多种功效进行了研究,力图找出它们在调整叙述长度、拓展小说情节、凸显小说主题和描绘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特殊功效。  相似文献   

11.
我以我笔写警察──《血战飞虎帮》创作谈王仲刚"你不是作家"。我的一位最亲密的朋友这样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是的,我不是作家;虽然被冠以省、币作家协会会员头衔。但我知道,我只是个警察。3年到,产生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血战飞虎帮》(原名《铁音战车匪》)的急头的...  相似文献   

12.
2014年7月2日,在河南省南阳市一个爬满青藤的安静院落,记者见到了因“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而为海内外熟知的作家二月河。通过两天的专访,二月河讲述了一位作家丰富艰辛的创作历程、一位历史研究者对当代政治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整个访谈都闪耀着二月河先生的人生智慧和历史洞见,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切实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国真  王联众 《人权》2009,(6):54-56
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她脍炙人口的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深情写道:她要用一天的时间去参观博物馆,看人类进步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看历代的兴衰和沧桑之变。可见,在她的视野中,博物馆对每个公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和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4.
瞿雄章 《台声》2002,(12):43-44
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作家,放着赚钱的题材不写,甘冒不被出版或出版后赔本的风险,写一部与流行的“畅销书”无缘的书,这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他图的又是什么?金秋10月的一天,当我从原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省作家协会会员郑启幕手中接过散发书香的长篇小说《台湾少年》时,我真的感动了,从心底里祝贺他终于出版了这本不同寻常的新书。我与郑教授一同坐在省府5号省台盟会议室促膝长谈,伴随着他指尖飘散的屡屡烟云,我仿佛看到了一段被尘封了60余年的历史,心中的疑问终得解答。1938年,一批充满稚气且爱国、爱乡的台湾少年…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本书,怎么读也读不懂,从少年读到中年,其间断断续续,反反复复,拿起又放下,可。:里老记挂着这本书的事,这就是《尤利西斯》。大约是在1981年的夏天,在江南小城湖州花2.25元钱购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二册上下两部,其中就有金堤翻译的《尤利西斯》第二章,那个时候对詹姆斯·乔伊斯意识流崇拜得不得了,简直是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这部莫名其妙的小说第二章,结果搞不懂里面的人和故事,读几遍也是枉然,只好怨自己没文化。到1984年的冬天,上海译文出版社刊印了乔伊斯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  相似文献   

16.
1969年2月末的一天,《劳动真理报》主编马卡尔采夫在莫斯科的老广场旁突发心肌梗塞,跌倒在地。这是美籍俄罗斯作家尤里·德鲁日尼科夫的长篇小说《针尖上的天使》开头描写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秦宏莉 《前沿》2010,(16):154-156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文学中的取得较高成就的一个文学流派,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当之无愧地成为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认识人类、认识社会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更深刻、更直接地认识和了解我们所身处的世界与人类。因为,解读《尤利西斯》则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学阅读水平与创作水平。本文在此抛砖引玉,旨在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来共同研究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技巧,提高我们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18.
这次去京开会,住在职工之家,恰好与文洁若先生住处一路之隔,于是给文老打了个电话,想去看看她老人家。文老一听,高兴地说,你来呀,正好刚出了本新书。下午跑去拿来了。此书是上海三联书店新出的《冰心与萧乾》。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0月29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中心10楼礼堂座无虚席,来自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共50余名评论家、文学史家、作家,济济一堂,对台湾著名乡土作家黄春明的作品,拉开了为期3天的热烈研讨的序幕。黄春明,1939年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罗东镇。1956年,他的处女作《清道夫的孩子》以春铃的笔名在《幼师通讯》上发表;继1962年3月20日在台湾《联合报·副刊》上发表小说《‘城仔’落车》后,他的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直到60年代中期,又发表了诸如《小巴哈》、《北街门》、《玩火》、《两万年的历史》、《把瓶子升L去》……等众多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作家、批评家葛红兵的长篇实验文本《我的N种生活》2001年初由《花城》发表后,在批评界产生了热烈反响,《文艺报》等多家报刊刊载了专评文章。同年10月由民族出版社推出该书单行本。日前,小说首发式暨创作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山东、北京、广州以及在沪的部分作家、批评家和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秦维宪:葛红兵作为我们《探索与争鸣》的骨干作者,写过很多好的稿子,在社会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对葛红兵写的东西,包括这本书,有比较深的了解。这本书,以一种意识流的写法,以思想碎片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