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霞 《同舟共进》2012,(12):4-6
1949年初,毛泽东离开西柏坡时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进京赶考去",60多年后的初冬,"赶考"路上正迎来一代新人。60多年的"赶考",有建设成就的喜悦,有失误教训的沉重,有历史发展的曲折,真正是一言难尽。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坎坷,回头看执政"赶考",考执政能力、领导水平,也考拒腐防变、抵御风险。如何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这需要有感情、有思维、有勇气、有胸怀和境界。  相似文献   

2.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时,曾把党中央进京执政形象地喻为“进京赶考”,谆谆告诫我们的党员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不要当李自成,要做合格的“赶考人”,过好“赶考关”。而今重温老人家的教诲,仍觉得非常亲切,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机关起程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出发上车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赶考去哟!”“进京”去干什么?就是率领中国共产党去执掌国家政权。“赶考”考什么?就是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走的是一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科举制度史上“赶考”的原本含义是指去京城参加全国性最高层级的会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以此意指即将掌握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要经受的重大考验,赋予其新的含义。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乘汽车离开西柏坡去北京。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相似文献   

5.
当年,毛泽东把进京执政当做是"进京赶考",是说明进京对共产党人来说至关重要。"赶考"是一种忧患意识,自律意识,清廉意识,防范意识,警惕意识,一句话,是一种跳出"周期率"的科学论断,英明决策,超前防范。可以说,跳出"周期率",是共产党人永远的"赶考",永远的"考题",永远的"答卷",永远不能动摇、放弃、抛掉的政治风范。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重提毛泽东和黄炎培当年在延安窑洞关于  相似文献   

6.
钱娟 《群众》2011,(12):84-84
新中网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把建设国家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并且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7.
袁浩 《前进》2009,(10):55-55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8.
李抒望 《传承》2003,(2):11-13
“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接茬儿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西柏…  相似文献   

9.
西柏坡,是半个世纪前中国共产党“进京起考”的出发地。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有一段令人深思的对话:“我们要进京赶考了!”“我们要考个好成绩,不能退回来!”1994年,王韶华来西柏坡工作了,地凝视着青碧的群山,暗想,这也是到西柏坡赶考来了,要考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不能让西柏坡人民将我给退回来1王韶华担任西柏坡乡长后,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而光荣。为了掌握全乡的真实情况,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地走遍了西柏坡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磨烂了三双鞋。在霍家沟村吴二样家,留到吴家仅有的两间土坯房摇摇…  相似文献   

10.
<正>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驻地迁往北京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说:"我们应该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又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希望考个好成绩。"迄今迎来建国70周年,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丰功伟业,成功地向全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合格答卷。纪念建国70周年,我们应该深思为什么能够考出这样好的成绩,这份答卷中有哪些最重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联系到现在,我们不正是也在“进京赶考”吗。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这些共同的革命精神,站在长久执政,实现革命转变的历史高度,告诫全党牢记“两个务必”。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他意味深长地对同志们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06,(Z1)
进京“赶考”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在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时,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十多天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泽东敏锐地预见到进城后面临考验的复…  相似文献   

14.
观点     
《时事报告》2013,(8):4
习近平: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从纷  相似文献   

15.
正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如果把我们的党看作一个考生,去纵观百年党史,她就像是一个优秀的"学神",交出了一张张惊艳的答卷,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又在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实践中领导人民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6.
又到一年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此时,不少人大代表把参加人代会称为"赶考",值得赞同. "赶考"一词源于毛泽东同志说的一句话.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对周恩来同志说:"走啊,咱们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60多年来,毛泽东同志关于"赶考"的话一直铭记在人民心中.人大代表把参加人代会视作"赶考",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 代表参会是"赶考","考"什么?依笔者之见有三. 一"考"代表的大局意识.代表要识大局,顾大体.大局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就是方向,就是政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职权,切实担当起时代的重任、人民的重托;在人代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头脑清醒,充分行使好代表的权力,充分展示人大代表的政治风采.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离开崇山峻岭的西柏坡,前往繁华的古都北京筹备建国大业时,曾意味深长地比喻为“进京赶考”。在这之前,毛泽东还举了另一个“进京赶考”的例子,那就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一六四四年,他轰轰烈烈带着自己的义军弟兄进入北京,仅仅潇洒快活了一个月,便凄凄惨惨地败走西安,交了一份白卷。  相似文献   

18.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张峰在本期特稿《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之要义》中认为,认识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坚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赢得新的“赶考”的秘诀,主要包含三个要义,即考什么,谁来主考,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考。  相似文献   

19.
1949年,在人民的新中国就要诞生的前夕,党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向北平迁移时,在人声和马达声的混杂中,毛主席,他不无自信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进京赶考去!”从此揭开中国新的一页。寒窗学子,盼的就是这一天,怕也怕的是这一天——“赶考”。乡试、会试、进京赶考,一生为了功名利禄,一生为了“赶考”。为了“颜如玉”,为了“黄金屋”,为了光宗耀祖,为了苍桑百姓,又有多少学子倒在了寒窗烛光下、千山万水途中,甚至是在考试的殿堂上。不管是什么样的始因,被人考,被人检验,常怀忐忑不安,常怀勤奋之心,也是读书人一世…  相似文献   

20.
蒋燕 《当代广西》2004,(13):16-18
1949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周恩来劝毛泽东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接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从此,一场特殊意义的“赶考”便随之拉开了序幕。时至今日,这场被赋予特殊意义的“赶考”还在继续。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新当选的总书记胡锦涛一行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一进西柏坡,胡锦涛总书记便说,“我们这一次来可以说是来‘上学’,‘上学’是为了更好地赶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都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在考试过程中除了要继续坚持“两个务必”,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外,还必须结合当前时代的新特点,把握好“赶考”的新内容,在政治、经济、文化、人才等四个方面考出水平,考出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