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传播学是当今风靡全球的热门学科。政治传播学产生的第一个历史背景是大众媒介的发展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大众媒介本身具有大众性、公共性 ,因而具有政治性。大众媒介一产生就介入了政治生活。政治传播学产生的另一个历史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宣传学、政治宣传分析的出现。政治传播学产生的理论渊源有语言分析理论、宣传理论、态度转变理论、投票研究、功能与制度研究、传播技术研究、竞选技术风格研究等。政治传播学产生的方法论基础是行为主义方法论的产生和发展。政治传播学产生以后从 2 0世纪中期至 2 0世纪末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在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有人开始介绍和研究政治传播学  相似文献   

2.
马文哲 《学理论》2012,(20):155-156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传播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学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其在理论与实践发展上的成功经验可以被现代传播学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郑晓红  李梦阳 《学理论》2013,(20):204-205
《传播》一书既将历史学和传播学进行了有力地融合,也是一项将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相结合而进行著书立说的新尝试。深入、系统地研究该课题,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近代中国思想史、近代东北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乃至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研究都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同志在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可见,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宣传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大使命。从大众传播学研究来看,任何信息的传播过程都存在着一个  相似文献   

5.
美国哲学家兼批评家肯尼恩·伯克1935年向出版社送去一部名为《传播学概论》的著作,出版商否决了这个书名,理由是,读者一看到 COMMUNICATION(传播)这个词,会以为是论述电话电信的书呢!可曾几何时,过了不到40年,“传播学”、“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媒介”这些名词,已在该国的学者、研究人员、实际工作者以及普通人中间流行开来。随后,西欧各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相继开展了传播学的研究和教学。作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以及有关行业统称的“传播事业”这一名词在国际上也被普遍采用。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只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然而,人类传播现象在很久以前便存在,甚至可以说是与人类社会的出现俱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  相似文献   

6.
李建柱 《学理论》2010,(6):144-145
本文在传统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视域中引入了现代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视角,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首要素质是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即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娴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核心价值诉求等本质,此外,还应具有满腔的工作热忱和执著的献身精神、可亲可信的形象素质等。  相似文献   

7.
张婧静 《学理论》2013,(30):358-359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传播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传递过程。21世纪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和传播学的交叉研究开始受到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借鉴传播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逐渐兴起,并且在不断发展。传播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对传播学的贡献却鲜有人提。基于此问题,从理论分析入手,尝试浅析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于传播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认为,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是信息的传播过程。人的思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也是一种特定的信息,遵从人类社会一般信息传播的规律。有学者指出“:所谓传播,就是精神现象转换为符号并在一定的距离空间得到搬运,经过一定的时间得到保存的手段。”从这个意义来讲,  相似文献   

9.
从当下来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困境难以突破: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保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如何进一步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定位,如何构建面向全体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体系,如何消解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的"灌输论"色彩,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等等。马克思主义传播学旨在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破题求解,其主要内容是按照现代传播学的框架建立包括传播环境研究、传播主体研究、传播客体研究、传播内容研究、传播方式和路径研究、传播受众研究等在内的内容体系。路径选择包括: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环境、整合马克思主义传播媒介、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受众细分和策略选择、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作为抽象的理论体系,必须通过感性化传播才便于广大民众理解和认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不断探索意识形态传播规律,在传播内容上关照大众感性心理需求,在传播方式上契合大众感性认知习惯,有效推动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和大众认同。回顾梳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发展历程,总结反思其经验教训,对于推进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落地生根和广泛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支持,汉语国际传播迎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汉语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至关重要的纽带。本文尝试从传播学视角,包括传播的主体、传播的要素对象,传播的渠道、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在外语沟通的基础上,提倡一种更积极的政策适用,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为提供了更多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传播学和图书情报学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之间存在学科发展共生性、研究对象相似性、系统结构同一性的特征,彼此渗透、相互交叉。基于两门学科相关性分析,在图书情报学领域中,引进传播学理论,不但可以丰富其理论研究,利于学科体系构建,而且对推动交流学派与传播学派的深入发展,加强信息行为与用户研究,探索交叉学科领域及分支学科兴起产生积极影响。传播学理论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应用,拓宽了图书情报学研究视野,也为交叉学科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政治传播是政治与传播相互交汇的一门学问。在西方,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政治传播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在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直至今天,经过30多年来众多学者的努力,这项研究经历了由最初的译介西方的政治传播理论到如今试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理论的过程,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政治传播的内涵、政治传播的要素、政治传播的形式、政治传播的环境、政治传播的功能五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五个基本特点,并对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从传播功能研究与传播效果研究的角度来看,电视公益节目是促进社会规范实行以及潜移默化进行社会教养的强有力武器;而从传播控制研究来看,它是电视人超脱于"政治控制"、"经济控制"以及"受众控制"之上的"自我控制"的体现,是传播控制论中最理想的一种控制状态.从传播学理论中的三个角度入手,研究电视公益节目的理论基础,以期待业界对其的充分认识与重视.  相似文献   

15.
大众认同在话语权的建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中国特色"的大众认同正遭遇多重话语困境,集中体现为我国在"中国特色"话语的建构和传播中未能很好地满足"中国特色"大众认同的话语需求。要牢牢掌握在"中国特色"问题上的话语权,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大众认同的一般规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话语的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建构,多维度强化"中国特色"的大众认同。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以其新颖独特的形式深受大学生群体的追捧和喜爱,并快速、广泛地在社会各大媒介中接力、传播。以社会语言学和传播学为视角,从网络语言的传播内容、类型、媒介的参与以及大学生个体心理因素的差异研究网络语言与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关联。  相似文献   

17.
作为政治传播研究的重要理论,议题设置、启动效应和框架效应均着眼于个人如何处理、认知、理解和评价政治议题或政策等方面,但三者的内在心理机制并不相同。其中,媒介因素及个体因素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常用的效果测量方法如横向等级排列及实验室测量方法均存在一定问题,以个人信息处理为核心,不同心理机制对于政治传播会产生不同的效用,不能完全解释现实环境中各种因素所发生的作用。这正是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深入研究政治传播的发生机制和作用规律,不仅对于中国政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传播学等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提升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政治效能感,增强执政党和政府的政治效能,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侧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关键。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信息接收特点,借鉴传播学理论,从提升传播艺术的角度入手,探讨了有声语言传播艺术、非语言传播艺术和多媒体超文本语言传播艺术等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效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为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自然新时代社会主义传播理论创新路径也成为一个重要研究维度。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文化"软实力"入手,梳理了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产生及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传播学理论创新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受众是传播反馈的核心环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否大众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接受效果。创新扩散论是从受众视角研究传播效果的理论。因此可以尝试运用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原理,探寻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根据创新扩散论的要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环节是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传播;大众传媒仅是产生传播效果的一种中介因素,根据创新扩散论的要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在利用大众媒介传播的基础上,还要辅之以人际传播的形式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