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必武在民主建政思想的指导下,为中国政权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董必武民主建政思想的思想基础源于其民主政治思想,民主建政思想的核心是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建政思想的关键是建立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2.
1939年 1月 ,刘少奇作为中原局书记奔赴华中敌后领导抗战。在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中 ,他提出和阐述了关于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最高组织形式及其领导力量等一系列建政思想 ,以这一建政理论为指导 ,采取了选拔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大力推行“三三制”原则和分二步走的建政步骤等措施 ,为开辟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新局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董必武将马克思主义法制的学说,与新中国政权建设相结合,建立起了关于法治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理论体系。其中主要体现在民主政权、党政关系、执政方式等法制理论上。董必武独创性的法学思想和理论实践,对中国法制建设的贡献不可估量。本文着重对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在中国法制进程中的历史贡献进行分析,特别是分析了其法制思想与提高当今党的执政能力关系。  相似文献   

4.
孟红 《党的建设》2011,(4):63-63
董必武作为在国外学过法律专业的一位党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主管政法工作,其法治思想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后,董必武的法治思想和民主政治思想在研究中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民主建政是中共政治建设的目标。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中共民主建政的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一直特别关注,在代中央起草的相关文电中,不仅对其进行制度设计,而且在各地的组织实施中进行督促指导和相关经验的推介,从而极大地推动和保证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建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谢觉哉的民主宪政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素一 《理论学刊》2005,6(4):81-84
谢觉哉是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他在长期从事民主建政工作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丰富的民主宪政思想,包括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宪法观;人民民主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选举观及其严格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制思想。这些适时的宪政思想不但推动了当时的法制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学启 《学习导报》2012,(24):39-40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然规定国家政权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条件还不具备,于是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形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政的主要形式。从1950年到1952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民主建政的高潮,其主要内容就是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8.
所谓"民主建政",质言之,就是要建立保障人民民主的政权制度。破除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建立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庄严而艰巨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在一些局部地区建立地方政权后,围绕着在革命战争环境下如何掌握政权、组织政权、运用政权这一时代课题,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毛泽东三下上杭才溪调查,总结才溪乡民主建政经验,就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破题"之作,为全苏区民主建政树立了光辉典范,起到了榜样和导向作用,它所蕴涵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玉华 《党史博采》2014,(10):53-55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60年前的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的成功推进,是与建国初期党领导人民进行民主建政的实践探索分不开的。秦皇岛市在解放后和建国初期的民主建政工作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1,(17):65-65
董必武是功勋卓越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新中国人民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奠基人。董必武同志的一生,是革命战斗的一生,是不断开拓前进的一生,也是学习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地区(当时包括松江、黑龙江、合江、嫩江省和哈尔滨市)农村的民主建政运动从1948年11月开始到1949年3月结束,通过民主建政巩固了农村政权,加强了贫雇中农的团结,提高了群众的觉悟,密切了干群关系,贯彻了党的政策,推动了生产,同时也取得了基层民主建政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加强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48年7月2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为了适应土地改革后各项建设和革命的需要,指示各省1949年3月以前,召开村、区、县三级人民代表会议并选举村、区、县三级政府委员会。黑龙江地区根据东北政委会的指示,从le…  相似文献   

12.
董必武的法治思想包涵着丰富而深邃的价值意蕴。从宏观层面的形式结构上看,董必武法治思想是由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等维度构成的价值要素系统;就其微观层面的实际效用而言,它又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具体功能目标。对于董必武法治思想价值意蕴的分析,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董必武法治思想内涵和作用的全面把握,而且对董必武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福建在建国初期开展了以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主要标志的轰轰烈烈的民主建政运动,培养了广大人民 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素养,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执政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董必武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唯一一位科班出身的法律专家,共和国民主法律制度的重要奠基者。特别是在西柏坡时期,共产党即将执政全国,在这一重大而全新的考验面前,民主法治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尤为重要。董必武就此担负起了这一历史重任,在他筹备并主持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及担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期间,为建立新型的民主法律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做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联系群众以及人民参与管理国家政权的最好组织形式。新中国建立初期山西民主建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有效地保证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洁高效和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能够实行村人民代表大会,一方面,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民主建政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八年抗战和两年解放战争中形成的区村组织、大批干部以及受到民主熏陶的群众构成了其组织基础、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农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创举,这一探索的宝贵经验是: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采用群众信得过的选举方式,采用能够充分保证群众参与的议事方法和程序;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农民实际情况,注意与农民所思所想和实际利益结合起来;必须考虑农民的实际认识水平,特别要注意细节问题;基层民主建设还应当正确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的建构,与土地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地改革前后的民主建政,基本上完成了农村基层政权尤其是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的建构.这是此后农村基层政权开始运作的起点,也是农村基层政权在此后的实践中继续调整和完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前的政权形式,对各地民主建政和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学术界迄今对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对这一制度的产生、组织和职权,以及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建军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解决了党和军队建设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探讨了建政问题。75年过去了,古田精神愈来愈显现出伟大的思想光芒。其建党建政的理念方略、主体、制度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司法工作的几个问题(一九五八年四月)董必武编者按:今年3月5日是董必武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发表董必武《当前司法工作的几个问题》一文及有关研究文章,以志纪念。一大家讨论司法工作能不能跃进,应该说能够跃进。跃进,首先是思想跃进。思想不跃进,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