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学生流行手机红段子时下,一种红段子新兴的手机网络文化正在中学生中流行,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方式,它激发学生高尚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流行手机“红段子” 时下.一种“红段子”新兴的手机网络文化正在中学生中流行,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方式。它激发学生高尚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电脑、网络和手机不仅进入了中国大部分家庭,也成为中学生学习增长知识、了解社会和交流娱乐的主要工具。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现状、对电脑、网络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提供研究参考,特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并开展了调查和结果分析。一、研究设计  相似文献   

4.
网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目前高校网络文化的现状和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影响,提出了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文化生活的主要场域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正式发布:"多项身体素质检测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中学生的数据目前都已止‘跌’并逐步回升,但大学生耐力素质依然持续下降"。[1]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程杰认为:"现代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明显",指出游戏和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还有不少学生的业余时间被社会实践所占据,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2]。草荣以《警惕以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网络空间已成为信息集散地和信息传播倍增器,也成为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和进行舆论引导的主要平台和渠道。高校应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面向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正视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深入把握网络舆论引导力的内涵,遵循网络舆论引导的原则和规律,创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理念和路径,有效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河田镇中学生网络性教育开展已有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当中还存在如缺乏监管等的不少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在网络性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在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系列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如电子邮件、BBS、IM、博客和短信平台等网络技术,在河田镇范围内更好地开展中学生网络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信业的迅猛发展,如今的中学校园,不少的学生都已拥有手机。如果说大学生使用手机有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人们也渐渐适应和理解的话,那么,中学生使用手机有没有必要?它会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为此,笔设计了一份《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对某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某班全体同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张瑞娟 《世纪桥》2011,(1):135-136
中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影响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为提高中学生的公德素质,应努力使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得到优化,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为中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提高创造全面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11.
黄艳军  刘玱 《求实》2012,(Z1):235-236
随着与网络语言相伴成长的80后、90后成为青年官兵的主体,带有非主流文化特点的网络语言走入了军营,成为青年官兵网络交流和网下调侃的特有语言。据某师级单位调查显示,基层连队官兵中有90%在军营里使用过网络语言,使用区域主要为军营网络。然而,网络语言时尚性、非规  相似文献   

12.
杨艳秋 《实践》2014,(10):17-17
<正>小的时候,我的梦想纯粹而简单。一转眼,我就由一个稚嫩的小男孩成长为翩翩少年。已是中学生的我,会对曾经的梦想嗤之以鼻,因为我已经有了"鸿鹄之志",那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成为国有企业的一名职工或是一名国家机关干部,彻底摆脱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梦想就是玫瑰和百合,尖尖的刺明晃晃的,她摇曳着婀娜的身姿向我  相似文献   

13.
孔德明 《世纪桥》2008,(6):135-136
当前,河田镇中学生网络性教育开展已有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当中还存在如缺乏监管等的不少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在网络性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在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系列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如电子邮件、BBS、IM、博客和短信平台等网络技术,在河田镇范围内更好地开展中学生网络性教育。  相似文献   

14.
1999年3月,我校开展了“心灵之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短短的1个月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共接待了咨询学生26人次,心理信箱收到学生咨询信件17封。其中。有8人次和6封信都涉及男女生交往困惑和早恋问题,占咨询学生的30%和咨询信件的36%。看来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和早恋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而学校、教师和家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以及采取的方法关系到学生健康、全面成长。那么,如何认识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和早恋问题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在我国迅猛发展。据2001年一项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青少年参与网络活动的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网络时代主力军。一方面,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信息来源,为其发展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也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挑战。其中,网络语言以其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等  相似文献   

16.
解决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较差问题的关键是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系统分析心理暗示概念、分类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即构建多元化的暗示源网络、选择合适的心理暗示类型和注重心理暗示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网络社会作为当代青年成长最为重要的背景之一,在更加凸显青年的主体特性的同时,也造就了青年的成长困局。文章从教育视野出发,沿着当代青年"网络原住民—网络新青年—圆梦新一代"的成长路径,明确了网络社会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重新审视了我们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8.
网络结社是现实结社行为在网络空间的能动性映射。作为网络社会主体的大学生,大都加入了不同类型的网络社团。这些网络社团对大学生政治和社会参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是,由于大学生媒介素养、个性特质及网络监管乏力、教育引导缺位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结社呈现出盲从性加盟、极端性表达、无涉性维权、非理性离团等矛盾特征。针对大学生网络结社的现实,必须从大学生的成长要求、心路历程、行为规律等角度出发,建构大学生网络结社的教育、引导、管理路径,减少和避免网络结社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负面冲击,为大学生全面成长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网上德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困扰,提出任课教师要强化网络德育意识,主动占领网络教育的新阵地,创新网络德育的模式,实现网络德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宋国力 《奋斗》2007,(1):50-51
“网络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不仅国外青少年有这样评价,中国年轻人也有同样的感受。说它是天使,因为它给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海洋的窗户。说它是魔鬼,因为它也有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内容。对于互联网的双面性,中国的孩子和父母们开始有所警觉和应对的准备。时下,网络正在改变着中国公众尤其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及人际交往方式与准则。如果借用年轻人的话说,“上网,已经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与睡觉、吃饭同等重要。”但是,“过于沉迷网络”、“过于信赖网络”、“过于衷情网络”,正在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发生影响,目前“网络成瘾”已经成新生代发展进程中的一道难题。释解这道难题,需要我们从文化、价值、方法、态度、技术等多层面、多视角、多领域进行一次观念冲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