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68—1973年期间,巴西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10%以上,被誉为“经济奇迹”。对于巴西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经济界人士褒贬不一。我国对巴西经济奇迹期间取得的成功经验做过一些介绍,但巴西经济奇迹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经验教训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巴西的经济奇迹主要表现在:(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在1968—1973年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历年分别增长11.2%,10.0%,8,8%,13,3%,11,7%和14.0%。  相似文献   

2.
1980年是马来西亚实施第三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按1970年固定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61.88亿元(马元,下同),比1979年的243.46亿元增长了7.6%,低于1979年的增长率8.5%和1976—80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8.6%,但高于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率,在东盟五国当中仅次子新加坡居第二位。通货膨胀率为7%,在东盟五国中是最低的。平均人口国民收入达3,649元,比1979年增长了34%。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墨西哥基本上还是一个以农、矿业生产为主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现己跻于第三世界工业比较发达、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国家之列。1980年墨西哥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千六百七十亿美元,其绝对值已经超过许多欧洲国家,在拉美地区仅次于巴西,居第二位。从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1940-1954年为5. 81%,1955-1961年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拉丁美州地区的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1950-1980年三十年间,整个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 6%,仅低于石油输出国组织(6. 6%),而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5. 3%)和工业发达国家(3. 2%)。按当年对美元平均汇率折算,1980年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约为七千六百亿美元,其中巴西约二千四百八  相似文献   

5.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衰退给马来西亚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马来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固定价格计算):1982年为5.2%,1983年为5.6%,而1976—1981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则在7%以上。今明两年(指1984年和1985年—译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可望达到6.1—6.3%的水平(据估计,按1970年的固定价格计算,198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359亿马元),但据估计,以后几年的增长率将会再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泰国在第一和第二个发展计划期间(1961—1971)着重发展代替进口工业,第三个发展计划(1972—1976)则着重发展面向出口的工业,第四个发展计划(1977—1981)除继续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外,还着重发展劳动集约型工业、甚础工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过去20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8%。按当年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539.84亿铢增加到1970年的1,360.6亿铢、1980年的6,849.3亿铢和1981年的8,031.61亿铢,与此同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89铢增加到3,751铢、1,425.5铢和16,312铢。其中,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从1960年的39.8%逐步下降到1970年  相似文献   

7.
1973年智利军政府执政以来,推行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十年多的实践表明,对外开放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76年经济开始复苏,1977—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8%以上,1981年为5.5%;1979年基本消灭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率由1973年的508.1%降至1981年的9.5%;国际储备回升,经济情况基本好转。智利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和发展,是有其多方面因素的,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之一。智利的对外开放主要包括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和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本文分别就这几方面的利弊得失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巴西是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1947年以来,除1961—1967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3.7%以外,其余年份的平均增长率均在6.8%以上。1978年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一千六百五十美元。目前,巴西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已成为第八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经济以很高的速度发展。1971—1980年,国内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率达7.8%(六十年代为6%),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增长率最高的。其中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1973年(12.3%)和1976年(11.6%),最低年份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经受严重危机的1975年。就产值来说,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国内总产值增长了1倍多,1980年为261.88亿马元,人均年收入增长5.5%,达1,142马元。  相似文献   

10.
一、序言新加坡自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出来独立以后,在整个七十年代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率。根据世界银行《1986年世界发展报告书》的数据,它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965—73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1973—84年期间为8.4%;除了产油国之外,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这两段期间有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比较接近的国家也只有以下几个国家:南朝鲜(分别为10%和7.2%)、香港(7.9%和9.1%)、日本  相似文献   

11.
一、序言新加坡自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出来独立以后,在整个七十年代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率。根据世界银行《1986年世界发展报告书》的数据,它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965—73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1973—84年期间为8.4%;除了产油国之外,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这两段期间有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比较接近的国家也只有以下几个国家:南朝鲜(分别为10%和7.2%)、香港(7.9%和9.1%)、日本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经济增长迅速,1948—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2%。特别是自1968年起,巴西经济曾一度飞跃发展。1968—1974年巴西“经济奇迹”期间,年平均增长达10.1%。到七十年代术,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八位。198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二千八百亿美元。钢铁、汽车、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电力和核能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农牧业和制造业也建立起较好的基础。从1968年以后的短短二十年间,巴西已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退维谷,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步履艰难。在此期间,智利的经济发展却引人注目。1976年,智利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1977—1978年,年平均增长率超过8%。这种增长速度不但高于同期整个拉丁美洲地区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差距战后,世界贸易大致在任何期间均一直是以高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速度扩大着。在战后世界经济的黄金时期、即:六十年代期间,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在七十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时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为5%,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范围内,拉丁美洲是战后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三世界中处于领先地位,1974-1975年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不曾打断拉美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1970-1974年十九个主要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 2%,1975年虽降至3. 8%,而1976-1980年五年中最低年增长率也有4. 8%、最高达到6. 5%。然而,最近这两年,拉美国家竟出现了“近四十年来最低的经济增长率”,整个地区的经济陷入了“近五十年来最深刻的危机”。这个变化是如此之大而突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具体地说是从1988年到1995年)是泰国经济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1988—1995年期间,泰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4%,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物价年平均仅上涨5.3%,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8%.到了1996年,泰国经济的上空便阴云密布,各种经济衰退的迹象出现了.1997年7月泰国引发了亚洲地区的货币、金融危机,经济濒临破产边缘.这种180度的转变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当前泰国的经济形势又如何?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63年至1977年期间,由于巴西四届政府的努力和人民的劳动创造性,巴西取得了巨大进步,具体可由下而几项社会经济总指标来衡量: 一、在1963年至1977年期间,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五百四十六亿美元增加到一千六百四十四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8.2%(在此期间总共增长201%)。人口增长了48%(由1963年的七千六百四十万增加到1977年的一亿一千三百二十万人),而按人口  相似文献   

18.
拉丁美洲受通货膨胀的难扰为时已久。从五、六十年代起,拉美的通货膨胀率就是世界最高的。七十年代以来,形势日趋严重,消费物价的年平均上涨率扶摇直上。1971年消费物价上涨率为14.6%,1980年增至55.2%,1984年猛升到144.9%,1985年达到164%。通货膨胀的恶化状况还反映在高通货膨胀的国家不断增加。1961—1970年,消费物价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5%的国家只有阿根廷、智利、巴西和乌拉圭四个国家。1971—1980年增加到九个国家(哥伦比亚、  相似文献   

19.
战后,委内瑞拉经济沿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得到发展。从1950年到1980年,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① ,成为第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在拉丁美洲则跃升为仅次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第四经济大国和按人口平均国民生产总值领先的国家。因此,分析探讨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成败得失无疑具有某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来,哥伦比亚虽然没有出现象巴西那样的“经济奇迹”和智利的“经济复兴样板”,也没有象委内瑞拉和墨西哥那样从出口石油中得到繁荣。但是,它以令人满意的速度在持续增长。据统计,七十年代,哥伦比亚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超过拉丁美洲地区经济增长平均数的0. 5%。国内生产总值从1970年的七十一亿三百万美元,提高到1980年的三百二十七亿三千八百万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