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工业化模式下的粗放经济增长是导致我国社会经济问题与矛盾不断积累的根本原因。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转变,也是湖南现实而紧迫的战略课题。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区域布局,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采取战略措施,加快推进湖南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的重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作用,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必须看到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现状,注重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走符合我国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进行梯度开发,推动产业转移,形成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工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进工业化进程,关键是要有一套好的发展思路。结合湖南的实际,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必须着眼于加大对工业经济的领导与管理力度,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宽融资渠道,治理经济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是用机器体系取代手工劳动的经济过程.黑龙江省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的构架是六大新兴产业、四个支柱产业、四项传统产业和一个国防科工产业.实现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的宏伟蓝图任务艰巨,必须深化改革,从体制上保证加速实现新型工业化;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从结构上促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为工业化进程的有效推进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强力助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杨铭德  刘松萍 《学理论》2012,(24):163-165
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承担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方面各有侧重。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培养人才之外着重拓展其服务社会的职能,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多作贡献。广州大学是省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会展专业教师团队对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双向驱动模式进行探索。一方面,通过服务社会了解社会需求,促进专业建设,并培养行业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又提高了服务社会的能力。这一双向驱动模式在国内高等教育界具有推广价值。文章主要进行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对培养人才的驱动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春和 《学理论》2009,(3):43-45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科技化为特征的工业化道路,人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竞争力越来越显现。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十分紧迫且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从课程设置、氛围营造、社会资源配置上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6,(3)
正中国梦的提出奏响了时代前进的号角,全国人民正在凝心聚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昂首迈进。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人才是实现中国梦最可依靠的力量,在逐梦的征程上需要大批各级各类人才,而高校既是人才的聚集地,同时也承载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能调动一切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他们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2)
多党合作制度在新中国建立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领域,在多党合作制度的贯彻落实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合作共事四个方面体现明显。并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提出高教领域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路径:创建统战工作新理念,提升统战服务新水平;构建统战工作大格局,创新多党合作新局面;坚持多党合作大底线,推广思政教育新途径;坚守求同存异大原则,推进组织建设新进程;发挥民主党派新优势,提升政治合作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