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苏联解体后,在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进程中,俄罗斯倾向于自由主义的政治精英们一直致力于形成俄罗斯的中产阶级。与西方社会不同,当代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建立是作为政治上的战略任务自上而下提出来的,企图通过私有化等方式确立起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新政治制度的社会基础。但是时值普京执政八年的结束,关于俄罗斯是否存在着中产阶级,依然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远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对俄罗斯中产阶级的界定,尽管从范围和特点上都具有较大的代表性,但依然具有较高的异质性。2008年普京时代向梅德维杰夫时代过渡时期,社会学家又对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1991年开始,俄罗斯私有化改革快速展开,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其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学界对于本国中产阶级问题表现出极大兴趣并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在社会转型期的第一阶段即叶利钦时代,学界的研究重点是中产阶级是否形成的问题;转型期的第二阶段即普京第一次执政时期,社会渐趋稳定,学界把目光更多转向了包括衡量标准在内的中产阶级特征方面的研究上来。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现实来看,其中产阶级队伍既具备了全球语境下的中产阶级的普遍特征,同时又打上了俄罗斯转型期社会的特殊烙印,不能将其等同于西方意义上的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1991年底俄罗斯独立后,立即开始了向市场经济转轨。私有化作为激进转轨改革措施的核心内容,目的是要为新的制度“塑造”一个强大的社会基础——中产阶级。即通过私有化形成一个广泛的私有者阶层,从而构建新的社会结构。 所谓中产阶级,也叫中产阶层。在西方,一般根据收入、名望、教育、  相似文献   

4.
赵灵敏 《南风窗》2007,(1):38-40
尽管民众、官方和学者对“中产阶级”的界定很不相同,但这个群体的出现看来是公认的。不仅如此,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现状,让“中产”不再单纯是一个收入的概念,而被赋予了政治的、文化的、道德等多重涵义。一个流行的理论是,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中产阶级越庞大,社会就越稳定。因为中产阶级渴望保持稳定,不希望激进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北京的爱护动物人士,向广东屠猫的食店下了战书,纷纷声讨抗议。一个社会,有中产阶级崛兴,不止是工资收入的数字,也不止以消费享受能用多少法国欧洲名牌为指标,中产阶级有一套对人生和世界的价值,中产阶级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还要追求精神的丰足,想听莫扎特的音乐,欣赏印象主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民粹主义既指称俄罗斯19世纪激进社会主义运动,也用以描述当代政治现象,这一现象既是表达民意的形式,也是执政当局或体制内外反对派的政治工具。俄罗斯民粹主义是对现代化进程所引发冲突的反应,它声张人民立场,把现代化进程中的"受损"归结于资本主义,用区分"自己人"和"他人"的简单逻辑解释复杂问题,依靠人民力量达到政治目的。俄罗斯民粹主义的这些共性源于俄罗斯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摇摆性、矛盾性,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鼓励追求正义,但现代化和全球化又使俄罗斯的民族独特性受到冲击,非理性、矛盾性和宗教性的俄罗斯文化鼓励了民粹主义。俄罗斯社会结构变化、知识分子与人民的互动趋于紧密,以及自由主义的巨大影响,使当代俄罗斯民粹主义呈现出新特点,即民粹主义的主体从知识分子变成中产阶级,重视利益政治,淡化道德理想政治。  相似文献   

7.
台湾中产阶级可分为“旧中产阶级”和“新中产阶级”。旧中产阶级主要指自营小店东和自雇作业者,新中产阶级主要是以技能、学历、文凭为取向的事业及管理人才。196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多元化的工商社会,中产阶级兴起。1990年代,中产阶级上升为台湾社会主体,而且不断发展,深刻地影响台湾社会发展。台湾经济发达,民众特别是中产阶级关注财经资讯,财经杂志以其专业、深度报道,持续维持财经资讯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产阶级在过去数十年来,一直在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一股不可或缺中坚力量。但是近年来,台湾学界和一般民众都对中产阶级的衰落忧心忡忡,更有不少人惊呼“M型社会”已经悄然来到他们的身边。所谓“M型社会”是日本趋势学者大前研一在200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上层社会财富快速攀升,中产阶级因失去竞争力,而沦落到中下阶层。  相似文献   

9.
在俄罗斯十几年的改革历史中,转型期已接近尾声.大部分俄罗斯人已经摆脱了国内的不稳定感觉.这是近日公布的<俄罗斯人眼中的俄罗斯十年改革报告>作出的结论.这项报告是俄罗斯科学院综合社会学研究所和俄罗斯社会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众多学者多年的社会学研究成果.学者们对俄罗斯人进行了多年的社会调查,最终发现,俄罗斯人已经适应了新的现实,并且比较乐观地看待未来.  相似文献   

10.
在威权制的后发展国家,中产阶级支持民主化吗?学者们在这一问题上似乎并没有达成明确的共识。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文基于概率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考察了中国中产阶级的情况。本研究的结论表明:(1)威权制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并非一定支持民主化;(2)中产阶级对国家的依赖度与其对民主的支持度之间存在负相关性;(3)中产阶级所感知到的社会和经济福利同样也与其对民主的支持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美国网站www.rense.com 2011年9月16日刊登了题为《欧洲和美国工人阶级:右派、左派和中间派》的文章.文章认为,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南欧形成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强硬右派的制度性权力得到巩固,另一方面非议会左派动员"街头力量"的能力也得到提升.相反,北欧和中欧强硬右派和新法西斯主义运动以牺牲传统中间偏左/右政党为代价,大肆侵袭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下层.文章内容如下. 欧洲和美国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引起了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截然迥异的社会政治反应.在欧洲,尤其是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地中海国家,失业青年、工人和中产阶级下层公职人员组织了一系列的总罢工、占领公共广场及其他形式的直接行动.而中产阶级、私营企业雇员和小商贩等则转向强硬右派,选举出或即将选举反对派首相.换言之,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南欧形成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强硬右派的制度性权力得到巩固,另一方面非议会左派动员"街头力量"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阶级属性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从执政开始就重视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对政党活动的影响,进而努力实现社会阶级基础的转换.人民行动党执政之后及时调整自己的社会基础和成员构成,大力吸纳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新生力量和精英入党,努力塑造大众政党的形象,以寻求全社会的支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人民行动党还力图充当中产阶级与下层民众的"调解人"角色,避免出现阶级对立.人民行动党广泛地从社会各阶层中吸纳新生力量,力图使该党成为代表各种族、各阶层的"全国性运动".人民行动党完成了从工人政党到全民党的转变,由声称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转变为代表全体新加坡人的利益,开发和丰富了自己的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13.
如果社会尚未形成一个够规模的中产阶级,普遍的都是穷人,那么,众多穷人们就有很大的倾向选出为了照顾穷人而不惜牺牲效率与增长的民意代表,到头来整个社会必将付出昂贵代价。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的俄罗斯外交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的俄罗斯社会处于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其对外战略也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由最初的全面倒向西方,逐步演变为全方位、多极化和实用主义的外交取向,最终目标是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与西方的关系由热变冷,逐步拉开距离;与东方的关系则由冷变热,逐步修复传统友好关系.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更加清晰,实用主义色彩更加浓厚,基本确定了未来俄罗斯外交的总体走向.  相似文献   

15.
台湾中产阶级形成及发展趋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级的形成是世界各地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不同,中产阶级产生的条件和构成也不完全相同。台湾的中产阶级是台湾特有的政经背景的产物,随着台湾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它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的社会思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时期的社会存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当前的社会思潮也是如此。近期俄罗斯社会思潮的突出特点就是回顾历史,尤其是回顾前苏联历史,对比今昔,重新思考俄罗斯国家的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美国民意调查表明,美国民众对"中产阶级"存在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梦"就是"中产阶级梦"。然而,近20、30年来,收入、变动及支出变动的情况表明,美国中产阶级面临很大的挑战或危机。中产阶级不仅是"美国梦"的重要载体,也是美国政治生活乃至整个自由民主制的根基,中产阶级的衰落意味着"美国梦"的衰落。因此,通过重建中产阶级的基石来重振"美国梦",成为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实施政治路线图的优先目标。奥巴马政府为此采取了创造工作岗位、提高退休安全保障、促进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等措施,并在学费和入学上进行改革,使美国人上得起和易进入大学等,取得了初步成效。不过,美国中产阶级能否重振旗鼓,有赖于美国经济复苏、社会政策调整等根本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及其发展的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社会民主党是俄罗斯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载体。伴随着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动荡与转型,俄罗斯社会民主党也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俄国社会民主党对俄国政治生活的影响不大,得到群众的支持率不高,出现“思潮与政党相脱离的奇异现象”。俄罗斯的社会条件、政党格局、政治文化以及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内部自身存在的缺陷等因素制约了俄罗斯社会民主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析俄罗斯的"政权党"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俄罗斯的政党政治中,1993年、1995年和1999年先后出现了"政权党"现象.每一个"政权党"在不同时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它的出现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倾向.但是,俄罗斯的这种现象并不同于西方意义上的政党政治,要出现西方意义上的政党政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政局动荡 ,经济滑坡 ,两极分化严重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社会紧张局势加剧 ,社会治安状况恶化 ,俄罗斯民众的社会安全感急剧下降 ,社会安全问题成为俄罗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不力 ,尤其是车臣分子的恐怖暴力活动使俄罗斯的社会安全问题更加尖锐和复杂。俄罗斯社会安全问题的尖锐是由苏联解体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引起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变化的自然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