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其政治转轨的特点主要有: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既具冲突性,又具和平性;既具迅速性,又具长期性;既具同步性,又具差异性;既具内生性,又具外部导向性;既付出了代价,又取得了进展。这些特点对我们阐释和分析中东欧国家政治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从古到今,无论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地缘政治上,处于西欧和东欧之间的中东欧地区都十分重要。由于受不同文明的影响和东西方大国的控制,该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为自己做主,社会发展带有极强的被动性。这是观察正在集体回归西欧的中东欧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有助于发现其历史发展逻辑和潜在的动因。文明归宿上的困惑和政治定位上的摇摆是中东欧社会发展的常态,而在其自身认同和同东西方大国对它们的认同上的矛盾会长久存在。  相似文献   

3.
加入欧盟后,中东欧国家面临新的发展困境。这些困境表现在认同、政治思潮、双边关系、增长模式、安全和地缘政治等方面。造成困境的原因包括中东欧国家发展中的自身问题、欧盟结构和政策,以及欧洲与大西洋之间关系的影响等。目前,政治思潮、双边关系和经济增长模式困境的消极性和危害已经凸显,其他困境的潜在消极性亦不时显现。正确认识和多方参与化解这些困境已经成为中东欧国家、欧盟甚至美国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同,中东欧国家近20年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两种模式。一种是波兰等国的平稳演进型,即政治发展相对平稳、民主制度比较巩固,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比较接近;另一种是除斯洛文尼亚外的前南地区的冲突裂变型,即政治发展受民族主义影响比较大,民主化引发了国家分裂和民族冲突。建立西方式民主制是各国政治转型的既定目标,两种类型都不会退回到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党政治;但民主化并不是中东欧历史的终结,国情的多样性为各国培育新的民主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熊俊莉 《台湾研究》2010,(1):25-30,64
美国次级房贷引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都受到剧烈冲击,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也不能置身其外,均呈现经济成长趋缓与外贸出口下滑的现象,快速发展的两岸经贸往来也遭遇挑战。然而,2008年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出现了重大的积极变化,大陆地区陆续出台多项惠台政策协助台湾抵御金融危机,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思路也作了重要调整。在两岸均持开放态度并积极推动下.两岸经济关系将更加紧密。两岸经济合作将朝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的方向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地区政治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对世界金融、信贷、银行和房地产业等产生巨大冲击,导致世界经济总体衰退。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虽仅波及中东地区少数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紧密的国家,对多数中东国家影响有限,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和蔓延,其传导效应将对中东地区政治经济产生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在中东欧国家由苏联"卫星国"向北约和欧盟成员的转变中,苏联、美国、北约、欧盟及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在美苏对峙格局崩溃,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欧、俄的博弈渐次展开但远未构成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中东欧国家以加入北约与欧盟为主要内容的"回归欧洲"战略得以确立和实施。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对美、欧、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与美、欧、俄之间现有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经济全球化与中东欧国家制度变迁的关系,指出:经济全球化给中东欧国家造成的内外压力促动了中东欧制度变迁进程的开启,并在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影响着制度变迁的进行;同时,中东欧国家的制度变迁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中东欧国家制度变迁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中东欧国家必须学会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才能顺利完成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爆发并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对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与格局及诸多国家(地区)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影响与冲击到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两岸贸易出现大幅衰退,台商对大陆投资显著减少,大陆台资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与此同时,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为两岸经济关系结构的调整及台商在大陆投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为海峡两岸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创造了机会。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的形势下以及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济协商与经济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表明了美国金融霸权的衰落。这是美国经济霸权的危机,也是美国大力推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即新自由主义的危机。这场经济危机显示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特点,即金融产业脱离实体经济片面畸形发展,全球经济过分金融化,因而被称作“全球金融市场资本主义”。目前经济危机还在持续,与此同时,世界政治也开始进入一个动荡不安的高风险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多边外交明显比过去活跃。从20国峰会到西方八国集团与新兴经济体对话会,从金砖四国首脑会晤到中美日三边对话机制启动,这些多边外交活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成为各国媒体关注的热点。当前,多边主义大行其道。多边主义盛行必将给世界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预计,在多边主义的助推下,“多极化”和“非极化”将进一步发展,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会进一步下降。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出现还需要时日,世界格局转型将是渐进式的,而不是突变式的。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key facet of the ideational dynamic underlying the politic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examining the interpretative and communicative practices through which the two most powerful central banks in the world—the Fed and the ECB—made sense of the events. Drawing on a constructivist neo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the study traces and analyzes the diagnoses and causal account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ormulated and voiced by these two actors, mapping and examining their evolu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events in the American subprime market in mid-2007 through the peak of the crisis in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in mid-2009. The analysis assess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two central banks diagnosed and explained the crisis in ways that challenged dominant notions and conceptual assumptions regarding the economic field, particularly the financial realm, or rather in ways that served to ratify them. While in the first stages of the crisis the diagnoses and causal accounts tended to ratify dominant notions and understandings of the financial field, they later evolved as involving a partial, but still significant, reassessment of established truths. These coherent and detailed sense-making plots touched upon some of the most basic attributes of global financial capitalism, carrying with them the potential for helping to open up the political space for a reevaluation of some of its ideational underpinnings.  相似文献   

14.
As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emanating from the United States shuts down world markets, can globalization survive? Will the resurgent intrusion of the state—and thus politics—into the market lead to protectionism and collapse, as was the cas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Or will the new interconnectivity of climate change and mutual economic dependence—especially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deepen global links? The former mayor of Shanghai, legendary Nobel economist Paul Samuelson and Third Way guru Anthony Giddens ponder those questions in this section.  相似文献   

15.
杨明华  李晨 《当代世界》2009,(10):37-39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和欧元诞生的启示,十几年来,东亚地区各国均致力于金融市场的改革和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寻求推动和完善东亚地区金融合作的途径。时隔11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东亚地区的金融安全再次面临着巨大威胁。只有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金融危机对东亚地区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沈耕 《当代世界》2009,(10):50-52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向全球蔓延扩散,阻断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进程,致使世界历经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探讨这次危机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次危机的根源和性质,更好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9年2月,应邀访问美国工会十余日.时值新自由主义盛行多年而导致金融危机,同时人们对奥巴马社会主义新政多有期冀,其中对工会的所见所闻,留下颇多生动印象,生发几多思考.尤其是工会在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谋求新的权利构建,让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8.
苏东剧变后,中东欧国家毫无例外地摒弃了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从1989年开始,这个转轨进程已经历时14年,并与全球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全球金融危机阶段性特点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金融危机从2007年发端于美国房地产次贷市场,此后范围逐步扩大,程度愈演愈烈,至2008年9月美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倒闭达到高潮。在本轮危机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无一幸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缠绕一起,目前还未见穷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8月统计,全球金融资产损失达到1.4万亿美元,近期IMF又将损失估值调高为2.2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