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治博览     
正党领导人民建设法治中国的思想指引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林研究员在《红旗文摘》2016年第9期刊文《党领导人民建设法治中国的思想指引》认为,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治国方略论。二是人民主体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确规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我国法治的民主性和人民性,体现了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宪法权威论。该理论主张,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四是良  相似文献   

2.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张恒山2015年1月4日在《光明日报》撰文《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这里的人民主体地位是指人民是国家治理的主人,人民在依法治国中处主要地位,起主要作用。人民通过法治的方式实现当家作主,人民以法治的方式治理国家,人民也在法治中自我约束、遵法守制。在依法治国中如何坚持和体现人民主体地位?人民通过代表大会立法,通过有序参与立  相似文献   

3.
马忠泉 《理论月刊》2024,(3):122-13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人民主体性原则落实到执法实践中就是要在执法过程中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包容性执法是行政执法经历“有法必依”“严格执法”阶段后必然要求的原则,是行政自由裁量范围扩大和实质平等、实质法治观念普及的必然结果,是人民主体性原则在执法过程中的体现。包容性执法原则有着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其体现的是实质的法治观和平等观,并不违背法治原则和平等原则。在严格执法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倡包容性执法原则无论对发展法治中国理论还是推动法治中国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治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其民主性。现代民主的实质就是平等的社会主体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平等、人权及社会正义控制和行使国家权利。法治的民主特征决定了当代中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是当代中国国家统治权的最终归属者;当代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决定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宪法和法律确认了人民群众依法治国主体的地位。法治的规范性表明当代中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人的社会行为或社会活动,即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等公权力活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确立的依法治国的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因为它必定是社会主义的法,必定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5.
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在我国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居于战略核心地位。我国服务型法治政府是在人民主体地位和公民权利本位的指导原则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内,根据公民意志和国家法律组建起来并且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和基本职责的政府形态。人民主体性是服务型法治政府的本质属性,决定着服务型法治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民主性和法治性特征。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要以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和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机构设置、创新运行机制、强化依法行政"这一整体布局中持续和创造性加以推进,并且有效建立高质量的制度保障、法治保障和高水平的队伍保障。  相似文献   

6.
《公民导刊》2012,(8):4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强化民主法治意识,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加强民主法治,坚持依法治市,努力建设良好法治环境;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能作用。民主为法治奠定基础,是法治的灵魂;法治为民主提供保障,是民主的支撑。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的这些重要启示,表明了重庆市委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也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确任务和要求。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在依法治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人大代表必须深刻认识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须深刻把握在法治建设的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地方立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地方立法,必须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地、现实地贯穿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不断发展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制度形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任务的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强有力的领导,攻坚克难,最终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可以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思想保障、队伍保障、政治生态保障以及制度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实基础,可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法治延伸到党的治理体系中,能够提高党的自身建设水平。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都立足于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也都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过程中是高度一致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人民是依法  相似文献   

11.
实行依法治国已经具备了良好条件第一,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为依法治国提供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约束和保障各种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维护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良好秩序。第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年来的普法教育和实践,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越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梦·法治梦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建设美好中国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领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提出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内涵包括了丰富的法治领导观、法治人民观、法治道路观、法治治国执政观、法治治理观、法治体系观、法治谋划观、法治推进观、法治全球观、法治保障观、法治干部观。其时代价值在于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指明了我国法治事业的发展航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依法治国建立现代法治若干问题探讨王建国一、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治国方略邓小平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人最早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加快发展和落实执政党基层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如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那样,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基层民主包括基层人民民主和基层党内民主两大部分,其中基层党内民主尤其重要,因为作为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着带动、示范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要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来推动并实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来推动并实现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如果执政党的基层党内民主没有搞好,就会影响到基层人民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松州》2014,(6)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这就科学阐明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问题。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2,(8):4-5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确定下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对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和首要之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依法治国的含义决不是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以权治民"。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是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治理国家,其中包括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运作和行为,也就是"依法治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开辟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征程。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结合省情和实践,作出了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