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全会强调,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党纪与国法的关系,把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以遵守党纪的自觉性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党纪与国法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党纪不能代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被舆论称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最严党纪"。那么,"最严党纪"如何将违纪情况分类定性?根据违纪程度的不同,违反规定的党员又会受到怎样的处理?按照党章和《条例》规定,党内纪律处分分为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根据违纪程度做出不同处理,由前至后程度依次加重。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资讯纵览     
《清风》2018,(3)
正44名厅级干部因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讯2018年1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058起,5641人受到处理,4327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其中,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干部中,包含地厅级44人、县处级522人,乡科级3761人。中央印发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新华社讯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该《规划》着眼于到建党100周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22):6-6
党的事业发展,既要求管好党、治好党,又要求建设好党。拥有一套完整的党内法规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党规党纪体现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组织保障、行为准则和纪律约束。要认真总结我们党93年、无产阶级政党100多年、世界政党300多年制度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统筹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确保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规党纪要实现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着重规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做到要义明确、简明易懂、便于执行。要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实践成果固化为制度,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透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有必要从界定党内法规开始,讨论党内法规体系与法律规范体系的结构与关系。"党内法规"一词是沿袭性政治用语,不是规范的法律语言。党内法规属政党规范的范畴。从二者关系上来看,国法高于党纪、党纪严于国法是其最基本的关系体现。国法高于党纪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党纪严于国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体现。从二者结构上来看,法律规范体系是权利本位的底线自由,党内法规体系是义务本位的责任要求。在法治运行中,二者形成了一大一小、一松一紧的双重规范结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法规制度的基本框架日趋完善,但制约监督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需要从完善党内法规的立法制度、完善党内法规整体框架、完善党章、协调党内法规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党内立法科学化水平、注重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反馈等方面着手,推进党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中的作用是,规范党内生活,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工作;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于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目标;确保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全局工作。运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要做好党内法规制度的学习、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维护和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注重党内法规制度同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党内反腐制度建设,形成了由规范从政行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反腐败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等方面制度构成的党内反腐败制度体系。党内反腐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坚持党内法规与党内规范性文件相配套,注重制定反腐败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注重制定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党内法规。  相似文献   

9.
正2月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通报:四川原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因严重违纪受到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降为副厅级非领导职务;湖北省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贺家铁因严重违纪受到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降为正厅级非领导职务。有专家分析,在上述通报中,魏宏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标志意义——他是新的党规党纪实施后第一个受到降职处理的正省级干部。那么,这些受到降职处理的官员  相似文献   

10.
党内法规建设是加强党建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要求和重要保障。党内法规的基本性质是社会法,但又兼具一定的国家法因素;党内法规建设在社会治理中有助于保障党领导社会治理创新,保障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当前尤其要注意加强党内法规的清理和制定、党纪与国法的衔接以及党内法规的备案审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式确立党内法规的概念,建立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制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规划,阐明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对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行"规范建构"。同时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蕴含着政治性、人民性和理性的"内在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制度建设不可或缺,党规党纪是其载体和依据。党内法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之源,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四梁八柱",执纪问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之根。随着《党章》的修改、《宪法》的修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颁布实施,党内法治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党规党纪建设也将更加体系化,执行力将更强劲。  相似文献   

13.
国外政党严明党纪的做法效果明显,对中国共产党有借鉴和启示意义。国外政党严明党纪的主要做法是:健全政党规范体系,约束政党行为;重视党纪执行力建设,确保纪律的刚性约束;坚持党内外监督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党内外监督体系;完善党内道德生态,注重道德软力量对党纪硬约束的补充作用;全方位维护党的政治形象,提升政党公信力;开展党内规训,培养党员纪律意识的内在自觉。上述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完善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明确党员干部的行为边界;自觉严格公正执纪,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高压线";拓宽党纪监督渠道,促进民主监督的精细化;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加强党性理论研究,提高党性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国外政党严明党纪的做法效果明显,对中国共产党有借鉴和启示意义。国外政党严明党纪的主要做法是:健全政党规范体系,约束政党行为;重视党纪执行力建设,确保纪律的刚性约束;坚持党内外监督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党内外监督体系;完善党内道德生态,注重道德软力量对党纪硬约束的补充作用;全方位维护党的政治形象,提升政党公信力;开展党内规训,培养党员纪律意识的内在自觉。上述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完善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明确党员干部的行为边界;自觉严格公正执纪,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高压线";拓宽党纪监督渠道,促进民主监督的精细化;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加强党性理论研究,提高党性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正>巡察制度主要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发挥重要"利剑"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层巡察的有效方式,通过巡察制度提高基层党内监督的效果,从而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目标,打通党内监督"最后一公里"。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建立了巡察制度,共有15个副省级城市、382个市(地、州、盟)以及1722个县(市、区、旗)开展了巡察工作。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始,中央相关部门对1978-2012年发布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先后出版了四本《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从其中收录的486件文件来看,党内法规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制定主体混乱、程序法缺位、法规制定缺乏前瞻性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要想使党内法规切实发挥好制度保障作用,必须在加强系统性建设、理顺党规党纪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完善事后评估机制等方面下工夫,以不断提高党内法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范畴,彰显了党纪党规体系性建设的重要性。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科学严谨的党纪党规体系能够提高党内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及权威性,更好的服务于全面从严治党。当前党纪党规存在着实体内容不完善、制定程序不健全、整体体系不科学等多方面问题,需要以法律体系为参照,以法学的视角。以党纪党规的内容和效力为主线,厘清效力位阶,依照根本类、组织类、行为类、监督及权利保障类等分类方法,构建一个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纪党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遵循了中国共产党把握执政规律之"真"、追求执政伦理之"善"、塑造执政形象之"美"的生成逻辑,构成了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党内法规制度短板、与时俱进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认真贯彻执行党内法规制度的实践逻辑,形成了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建设理论注入新活力、使全面从严治党迈向新阶段、为法治国家建设打开新局面、助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进入新境界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9.
党内法规作为党内治理的自治性规范,并不意味着它与法治国家建设没有关联。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际上就是推动形成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格局的动态过程。党内法规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党内法规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制度构成,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终建成意义重大。党内法规能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理论基础在于,承认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立足"中国特色"和"中国立场",坚持党的领导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制度化、法理化。党内法规能为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制度依据,在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贡献创造性方案与法理支撑的同时,调整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法律所难以深入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正>6月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原副总经理戴春宁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在违纪情况通报中,出现"与他人通奸"的措辞,引起舆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网上也一时成为热词。此前,"生活糜烂"、"乱搞两性关系"、"玩弄女性"等说法较为常见。对此,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表题为《从一个热词看党纪严于国法》的文章称,通奸属于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通奸"指有配偶的一方与配偶以外的异性自愿发生性行为。在我国的刑法及相关法律中,一般情况下,没有对通奸作出定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