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理论意蕴的探索可从四个方向展开:从以人为本的幸福主体维度,阐述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层关系中的幸福思考;从唯物辩证法的幸福认识维度,阐述其对西方幸福思想的批判,对中国传统幸福观念的扬弃和对中国共产党人幸福观的发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幸福实践维度,阐述需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奋斗劳动中追求幸福;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幸福旨归维度,阐述其理论最终落脚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研究习近平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具有非凡的意义,这是对习近平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一个整体性把握。习近平的人民主体地位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研究习近平的人民主体地位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逻辑的支点;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同时还是对西方"人民主权论"的超越。此外,习近平的人民主体地位思想具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中国现代政治生活的新气象以及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新时代,习近平作出了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推进共同富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整体理论形态。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对于指导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确立了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人民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人民主体地位做了一系列新阐释新发挥,突出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概括提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优势,突出了人民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根基。以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为核心和起点,逻辑地展开论述坚持人民赋权主体地位、人民监督主体地位,以坚持人民利益主体地位为逻辑归宿,实现了人民的利益主体与价值主体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宗旨和根本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丰富发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权力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奋斗观以及我是黄土地的儿子的亲情观。在新时代,必须抓好人生的总开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用发展成果服务人民;严把干部的权力关,让权力真正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6.
希腊化时期,哲学家们由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关注转向了对个人幸福的追寻,认为实现幸福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心灵的宁静和无纷扰.伊壁鸠鲁学派的快乐、斯多葛学派的德性、怀疑主义的悬置判断是三大哲学流派的幸福观.这些幸福观表面上看起来内涵有差异,但仔细推敲却是殊途同归.它们体现了晚期希腊哲学的伦理化转向,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和高校德育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关于“奋斗幸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中华文化中的勤劳奋斗观,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继承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奋斗与幸福的内在统一性,“人民至上”的价值指向以及实现幸福的双重奋斗主体构成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核心内容。习近平的“奋斗幸福观”对培育新时代共产党人奋斗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个全面的治国方略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治国理政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治国理政的力量源泉——紧密联系群众,衡量治国理政成效的价值尺度——人民的福祉。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习近平丰富而完整的人民观。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制胜的法宝,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在理论渊源和方法论上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的活的灵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新的贡献和发展,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共同走向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人民民主,以及如何建设人民民主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发展更加广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有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信心,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实现。如何建设这样的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了衡量标准,如坚持走与本国实际相符的民主之路,坚持相应的民主评价标准和建设要求,积极吸收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有益的政治发展经验,又结合我国实际指出具体实践路径,如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人民民主制度化法治化,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建设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思想、传统民本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形成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逻辑。这一思想内涵丰富,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力量是推进“四个伟大”前进的动力及人民满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等方面,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2.
13.
康德的幸福观以人的两重性为哲学基础,以理性主义为判断原则,超越了以往的幸福观念,主张德福统一,认为只有与德性匹配的幸福才是有价值的,有德性的人才配享幸福,德性是幸福的至上条件,并强调,从义务出发而做出的行为,就可以在效果上成为他幸福的途径或方式.认真分析康德的幸福观,对当代人如何配享幸福及如何实现幸福有着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4.
幸福作为一种主观层面的东西,被不同时代的人诠释其深刻的内涵。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同时幸福是最高的善,幸福是至善。康德认为幸福依赖于人的主观感受,感受到幸福,就是感受到了愉快和福分。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幸福,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明确马克思的幸福观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康德的幸福观的区别和联系,把握住幸福观的真谛,对培育幸福观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与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切入,阐述中西方学者对幸福观的不同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的因素,探索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多维度的幸福观。需要是追求幸福的驱动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幸福的主要内容,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源泉,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奉献是追求幸福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17.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当今高度物质追求的社会,我们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大学生在幸福观、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极端主义有所抬头。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获得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的家庭幸福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协娜 《理论前沿》2006,485(20):10-11
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男人和女人的两性关系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家庭幸福和两性和谐关系应当坚持个体幸福与整体幸福的和谐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和谐统一;创造生活与享受生活的和谐统一;幸福追求与道德责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消费文化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尤其是消费观和幸福观产生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更注重生活的需要和享受,消费观、节约观与老一辈不同。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积极向上,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幸福、金钱和消费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并关注自己的主观幸福和精神生活,但在幸福价值观和幸福行为追求上有一定的知行背离。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财富、消费代表幸福,存在非理性消费现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适度消费和反对消费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释马克思幸福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理解马克思幸福观,有助于人们从过分注重物质享用向真正的人类幸福复归;有助于人们既要注重GDP,又要注重GNH,更要注重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有助于人们从价值虚无的后现代冲击回归到对现实的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