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冷战后崛起的欧洲安全研究的一支显赫流派,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建构主义的安全分析方法—安全化理论成为冷战后宽泛安全研究议程中最为重要的创新性概念与理论。安全化理论为传统派、宽泛派和批判派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理解路径和整合的潜力,也以此主导了近来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领域中最富活力和最具争议的辩论。本文回顾了奠定安全化理论基础的思想渊源,从定义、主体间性、权力与语境的地位、安全化政治等方面揭示了安全化理论的概念内涵和要素主体,简要评价了安全化理论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并对其局限困顿之处进行分析评论。哥本哈根学派由于对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安全实践分析而招致规范与伦理上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是哥本哈根学派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安全困境”概念、成因及其实践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以解释国际紧张、对立乃至冲突形成机理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命题。自20世纪中期该概念提出以来,被各国学者所广泛吸收、借鉴,运用于分析和说明国际安全环境与本国的安全境况。但“安全困境”概念本身存在一定的疏漏和弊病,尤其是国际关系学界对“安全困境”成因的理解和研究分歧较大,缺陷明显。笔者认为,在特定国际体系中,对他国国际战略意图的模糊性认识及对自身国家安全的无止境追求,是导致国家间“安全困境”的真正动因。走出“安全困境”需要对国际社会共有安全观念的构建。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集体的国际战略和外交实践为“困境超越”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主要存在经验研究和理性研究两种进路,二者均从不同视角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呈现样态。但囿于单一的研究视域,致使二者均未能从整体性的视角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总体样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困境的原因是在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观主义化、客观主义化以及主体主义化的认识偏误。以实践智慧为趋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进路,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的经验进路与理性进路的融合与超越。在此进路中,可创造性地把握以综合形态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势”,在情理交融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法”,在知行互动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术”,推进并开展以锁定自身为目的的实践研究,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集价值取向、知识经验、行动方式、存在规定彼此交融的实践智慧样态。  相似文献   

4.
在冷战后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国家需要有新的安全理论指导国家安全建设;另一方面,现时代的国家安全理论建构完全可以从现时代具有实践意义的伟大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中获取灵感。对可持续安全概念的探讨以及对可持续安全理论构建的思考,正是建立在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积极活动着的显性主体实际上受到一定社会对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即“隐性主体”的支配和制约,“隐性主体”作为显性主体实践的根本依据和行为尺度,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始终,并表现出相应的主体功能和特征。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生成、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评估三重视角分析“隐性主体”的存在与作用,并对思想政治教育“隐性主体”概念及研究“隐性主体”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探讨,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建设,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6.
警察法学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板块,也是提升社会安全法治能力的理论抓手。遗憾的是,当前我国警察法学的发展深陷概念模糊化、体系碎片化、研究边缘化、教学粗浅化的困境,若不及时矫正,势必将警察法学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引入歧途。领域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法学理念,强调问题导向与解决策略,能有效融合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的思维特点。在领域法学的指引下,研究者需明确警察法学的领域概念,厘清警察法学的法律体系,夯实警察法学的理论体系,增加警察法学的实践色彩,强调在完善警察法学理论体系的同时,提升警察法学的实践与教学效用。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由可控的安全困境转化成为更加复杂的复合安全困境,包括地区均势安全困境、结构性安全困境和核安全困境。根据建构主义分析,东北亚地区相关国家的敌人角色身份和利益的长期互动造就了它们对敌人的共有观念,这种由历史延续下来并被不断重构的霍布斯文化就是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治安理论与实践的上位概念或核心范畴———能够规定、衍生治安学基本概念的范畴———是国家关于治安价值、政策、制度、策略、工具选择的理论逻辑起点。治安学理论研究状况凸显了我国治安学界在理论治安学构建方面存在的最需要关注的缺陷———治安学思想始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上位的核心概念。安全是主体对客观的安全状态的反映。治安学论域的安全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与自然的非危险关系———社会安全关系,其典型结构形态是社区安全复合体。治安秩序是由国家安全政策、治安行政和刑事法律、法规所确定和协调的以社会、社区安全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外显形态。安全是秩序的实质内容,秩序是安全的规则形式,安全与秩序具有共在性。安全关系是治安领域固有的唯一的自变量,是划分治安秩序边界的根本依据。社会共同体及其主体间的安全关系行动有圈地自守型、攻城略地型、分工协作型和和谐发展型四种基本类型,分别决定着各个层次不同的治安秩序运行形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即社会思潮的交汇与碰撞、信息化新媒体的繁荣发展等社会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现实挑战,以及理论创新乏力和实践探索滞后的自身发展困境。在此理念和价值导向的启示下,应尝试从多元主体和管理模式多样化两个方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理论创新路径;从高校与中小学、高校与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衔接两个维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台湾"中央警察大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的考察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冷战后尤其是"9.11"事件以来的情报改革与情报转型问题、情报控制问题、情报基础理论、现实情报工作。通过对试题及其考察重点的分析,可以发现台湾地区情报理论研究有如下特点:注重引进与借鉴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情报理论及实践成果、注重情报控制与"国家"安全法制化问题研究、注重情报与非传统安全及国土安全等安全问题研究、注重情报理论研究和情报实践的结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11.
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大众文化长达半个世纪的分析、研究中 ,揭示了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 ,形成了独具特色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这个理论不仅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当代文化研究发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文艳 《传承》2015,(3):64-65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之话语权陷入时代困境。从"话语"的语辞分析入手,运用传播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话语困境进行原因分析,分别从教育传播主体、受众和吸引力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对推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贺梅  王建 《前沿》2014,(15):165-16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础性工程。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延伸,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序高效地运转,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因诸多的合力,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面临了各种操作困境,本文拟对这些困境进行分析并试图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探索化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试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边际效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是其经济实力扩张后主体意识增强的一种积极的政治参与活动。但在实践过程中 ,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热情并不是随着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而增长 ,而是相反地呈现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本文依据西方经济学的消费需求理论 ,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边际效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百顺 《前沿》2012,(11):30-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与我国广大人民政治参与实践相结合的历程中生成的,其中坚持人民群众是政治参与的主体、政治参与必须加以制度保障、政治参与方式服务于政治参与目的等理论,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石,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霸权护持理论,用地缘政治学和安全困境理论对美国的对华外交,特别是对台政策进行分析和解读。台湾问题并不仅仅是两国三边的关系。美国是将台湾问题纳入到其整个区域霸权乃至全球霸权护持的总体框架来考虑的。从地缘政治学角度分析,台湾具有重要的、不能替代的地缘战略价值:从"安全困境"理论角度分析,美国认为,使台湾与中国大陆以及东亚国家问陷入军备竞赛和"安全困境"是阻遏中国发展、护持其东亚霸权的—个成本较低和较有效的方法。因此,从和平统一台湾的角度,冷战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扮演的更多将是消极的角色,问题只在于不同时期程度高低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7.
康瑞林 《人民论坛》2014,(8):250-252
“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来解读国际紧张局势、对立乃至冲突现象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冷战结束后,东北亚成为世界上安全困境表现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有朝韩对峙、中美矛盾、美朝矛盾、中日矛盾、日俄矛盾等。导致这些矛盾的原因可归结为地缘战略争夺、大国竞争、安全合作机制缺乏、历史遗留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来解读国际紧张局势、对立乃至冲突现象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冷战结束后,东北亚成为世界上安全困境表现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有朝韩对峙、中美矛盾、美朝矛盾、中日矛盾、日俄矛盾等。导致这些矛盾的原因可归结为地缘战略争夺、大国竞争、安全合作机制缺乏、历史遗留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亚太安全格局的概念,即指亚太地区总体上的安全形势,内容包括该地区国家间由政治、经济、军事关系而产生的安全方面的合作与相互威慑.本文拟从后冷战时代“亚太安全格局”,特别是从大国关系变化影响的角度,分析和探讨美台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学习与实践》2003,(6):33-38
影响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因素郭隆隆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冷战结束后,世界“两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了并行发展的势头。从冷战结束后的现实来看,二者之间有相互制约的一面,但相互促进仍是主要的一面。各国利益上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国际安全环境中的敌友阵线已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泾渭分明。这一特征为当代的政治多极化进程提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