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与全球化教育、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下,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进入反思和深化阶段,并且开始从"民族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向"全球社会多元文化教育"转向,在新的发展路径中,多元文化教育仍然面临着如何调适国家、民族利益与全世界共同利益,以及文化诉求、经济诉求与政治诉求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视阈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剑兰 《学理论》2009,(17):162-163
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作为社会亚文化的校园文化,也必然面对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在这种多元文化境遇中,带给校园文化建设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建设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当今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趋势中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更新发展的重要契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网络的普及、多元文化的出现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举措,不断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3)
文化全球化带来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思想地位受到冲击。在社会生活领域,我国主流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受到强势挑战,文化的精神抚慰功能和价值引导功能削弱,非主流文化滋生。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5.
"文化全球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剑 《理论导刊》2004,1(7):34-37
人们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元主义者认为文化全球化是文化一元化,多元主义者则把文化全球化看成是不同文化间的互动。我们认为,文化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一种文化能够消融世界上的其它多种文化而取得王者至尊的地位,或者不同的文化会自觉放弃自身的生存空间而最终相互融合成一种单一的文化。相反,文化全球化意味着多元文化并存、交流、对话和沟通机会的增加,意味着由所有文化交响与合奏构建的文化百花园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王豪 《学理论》2013,(5):269-270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价值选择已经成为每一个民主开放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着多元文化的冲突,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价值观的困惑,认识的局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要着眼于未来,以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以主流价值观为指导,采取多种手段有效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安全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是初级阶段的文化特征和要求 首先,和谐文化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文化形态。和谐社会应当是多元社会。多种所有制并存必然决定多元文化同在,为了开发多元文化的功能,就必须倡导多元文化。它可以消解文化间的冲突与摩擦,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建繁荣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8.
宋源 《行政论坛》2003,(5):72-75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进程带来的文化的普遍交往使得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进行本土文化的战略选择有着显而易见的紧迫性和现实价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文化建设,建设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正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挑战与应对: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颖珊  杨婧 《学理论》2010,(24):219-221
西方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世界背景下对中国正进行着强势的文化渗透,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对中国大学生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掌握西方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明确其带来的主要影响对我们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1,(8):1-1
文化是什么?文化做何用?这似乎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人人都能回答一二;但买乃一个高端性难题,要作出准确恰当的回答,还真非人人可为。正因为如此,在对文化性质与功能的理解上便出现一个巨大的模糊区间,以至于常常使人陷入认识和行动的误区,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样、多变,文化领域庸俗、低俗、媚俗之风颇盛的情况下,重新审视和努力厘清文化的性质与功能,就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觉与自信是文化强大的动力。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广西民族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受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负面影响,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传承和创新等文化自觉与自信意识不足,严重制约了民族文化健康发展。传承创新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高校的职责和使命。广西地方高校应充分结合地方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发挥高校智库功能、民族教育、传承创新文化和培养人才等方面作用,逐渐培育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传承和创新等文化自觉与自信意识,促进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的极大解放,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已经成为当代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现象,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精神家园迷失、内心冲突加剧的状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怀疑,这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严重信仰危机。本文旨在探讨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最后重点分析在多元文化下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 ,网络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并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对校园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积极关注网络社会的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其适应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论述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政治立场、道德观念、思想文化、行为方式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网络社会建设校园文化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4.
王燕 《学理论》2012,(26):91-92,1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也逐渐向全球化迈进。在各种文化相互冲击的今天,唯有把握住文化自觉和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树立起民族的信心,进而使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埃亮 《理论探讨》2005,3(1):125-126
文化全球化是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文化全球化强调文化在多元基础上对话和交流机制,它突出文化的开放性。文化全球化使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挑战和抉择。主要表现为文化全球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冲突,理性至上与传统思维方式的矛盾,本土化、现代化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只有正视这些冲突才能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的融合,利用文化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实现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加快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但并没有改变多元文化并存这一世界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文化全球化"为名进行文化扩张,宣扬未来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将消失在单一的"全球化"文化中,其实质是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与保持民族的独立性密切相关。中国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和"魂"的前提下,进行文化更新和融合。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文化生态中,增强中国文化认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增强文化认同,就是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其它社会思潮、传统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全球化对孔子学院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挑战方面,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的挑战、多元文化的挑战以及各国教育机构激烈竞争的挑战;提出孔子学院应对这些挑战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谭胜兰 《学理论》2010,(20):219-220
当前,中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作为社会亚文化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少挑战,导致高校校园主导文化功能弱化,校园文化价值冲突加剧,高校大学生文化取向低俗化等等。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主导作用,通过资源整合拓展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空间,通过思想引领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品位才能走出建设困境。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6)
全球化的主要趋势是趋于文化的同质化,但不意味着全部同化,而是有一定差别的全球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经受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之后,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化研究坚持构建"多元共存"的社会主张,多元文化观点和开放的文化理论同政治相结合,具有深远而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