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也称自由个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观点。其中,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是自由个性理论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的历史发展导向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提法表明马克思关注的是个人自由发展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与虚假的集体到真实的集体的进展相一致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是建立在"公共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2.
弘扬人的个性,使其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马克思的个性发展机制思想为理论依托,进一步揭示出人的个性发展的内在规律,用以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性塑造和个性发展。文章认为,当前个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可归结为:1.在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努力寻求能够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2.按照十六大报告的的规划,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必须立足于新的历史条件,弘扬和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对人的个性发展进行必要的社会整合;4.必须在实践和交往中努力培养和塑造个性意识和个性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继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最终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融合了历史与现实、实存与本质、理论与实践。贯穿其中的红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深刻地体现了于历史中发展变化着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说来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我国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单纯的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主要矛盾因此随之发生改变。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才能把握新发展理念,正确回答时代问题。这个时代问题就是以"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新发展理念建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基础上,是对时代问题的正确解答,是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①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人的个性即自我意识的发展 ;人的本质力量即人的能力的发展 ;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关系的丰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既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 ,又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是当代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历史选择 ,它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作用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强大推动力。一、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价值原则与历史原则的统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旭辉 《理论探讨》2006,3(1):58-60
可持续发展观本质上是关于发展的哲学研究,并把发展融入了哲学人类学的新视野,旨在重建发展的元价值及其深层意义。求真、明善、审美是可持续发展观蕴涵的自然价值观。公平、合作、道义是可持续发展观包容的社会价值观。全面发展、合理消费、生态人格是可持续发展观关于人的价值观。人类对生活价值信念与自由解放的追求必须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否定性的统一关系才能得以实现,这意味着,人所追求的自由幸福与真善美状态决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价值原则与历史原则相统一的基础上,无论是人与自然,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必须在实践中经过漫长发展的辩证历程才能真正实现全面丰富的一体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生存发展与历史跳跃性规律的契合东北师范大学张俊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并通过人的主体活动形成、实现。社会发展是人们在劳动实践基础上创造与选择相统一的活动过程,这就决定了历史运动必然呈现出普遍性与特殊性、同一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在技术非中性论看来,现代技术在本质上是非中性的,具有先验性、普遍性、自主自律性、宗教性的基本特征,是构成支配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的生存命运的惟一逻辑。技术非中性论对技术地位作用的绝对化强调,否定了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根基性决定地位,忽视了人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的个性是个人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的统一,影响人的个性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制度是其中最重要和直接的因素。人的个性的发展史与社会制度的变迁史是相一致的;制度规定人的个性的内容,制度是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不同的制度模式中,人的个性的不同层面会得到强化和凸现。因此,建构和创设能够促进人的个性的成熟与自由发展的社会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汪皎英 《理论探讨》2004,1(2):38-39
人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又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表明人在社会历史中具有双重身份,要想正确理解人的这一双重身份,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人的本质、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性、人的对象性活动的二重性、人的"感性活动"与历史的"过程活动"三个方面探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之历史性的阐释,在人之现实性逻辑起点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所蕴含的动态过程的把握是全面理解唯物史观及其价值目标的理论认识基点,同时对现今历史条件下实现个性解放与发展和全人类社会进步的共生关系有现实启示价值,引领现代人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人生方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人学中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发展和人的实践等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何以可能"、"何以必须"和"何以实现"提供了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实践性基础.基于这三重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进行探讨,其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价值性才能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2.
孙丽青 《理论探索》2004,2(4):40-41
艰苦奋斗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就必须澄清认识上的误区 ;与此同时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只有这样 ,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得以弘扬。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伦光 《理论探讨》2006,1(3):21-23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高表现、终极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劳动能力、需要、自由个性、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其历史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的社会基础,要求我们的市场经济必须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才能使市场经济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消极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是一个由多阶层、多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发展是一个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青年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的发展状况无一不制约或推动青年的发展。因此,在青年与社会之间只有建立一种协调关系,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才能顺利实现,青年的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理论思考:“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是马克想主义的主题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主体。“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中、在组织和自组织的互动中实现的.人与宇宙一体的系统存在性、社会发展性和现实存在形态决定了教育必须有明确且宏大的目标设定.离开人的存在和发展特性而主张发展"个性"、"本性"是抽象的,不现实的,更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7.
贾孟喜 《理论探讨》2006,3(5):51-54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创立时期提出,人类历史的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这是两个具有历史观意义的重要命题。此后,个人发展问题成了马克思研究的一个主题。马克思从个体人的发展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后来进一步将人类总体的进步、社会历史的未来发展落脚到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上,这表明个人发展是唯物史观的基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都只有以个人发展为前提进行说明,才能得到科学的理解。由此形成这样的观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个人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8.
尹凯丰 《学理论》2013,(15):364-365
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和人对自身个性发展要求是学校德育必须做到的两个基本方面,展现着两个方面的基本方针,是德育社会化与个性发展的协调,做到德育的社会性与个性相结合,注重对人的主体性精神的培养,充分体现个体人格发展的内涵及层次性,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根本任务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强调发展的平衡充分可持续,其理论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提升。可持续性成长与发展成为新时代必须要做的事情,是新时代客观必然的历史走向,是与时俱进地按规律成长与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综合发展。唯有可持续性成长与发展才能真正立足于时代,享有社会认可度,拥有社会话语权,获得社会尊严,展现人生价值;唯有人的不断成长,才有国家社会民族的不断发展,并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持续。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1)
马克思的对象化思想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之中。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批判和扬弃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对象化思想,论述了客观事物对象性的普遍性、人是对象性存在物、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对象化是受动与能动的统一、人的对象性是一个历史生成过程等五个方面的丰富内涵。马克思的对象化思想在人自身的内在能力、外在的物质世界、人的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对当今人的发展问题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