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军垦文化是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它继承了中国自西汉以来的历代屯垦文化传统,并在兵团人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过程中进行了崭新创造,其核心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兵团精神。农七师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注重军垦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努力在实践中培养兵团人独有的风格和神韵,在创新中发展与弘扬兵团精神,为七师的屯垦戍边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2.
石巨文 《学理论》2014,(8):270-271
兵团精神是兵团几代人半个多世纪屯垦戍边事业中形成的,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兵团的价值体现,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奉献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教育实践,发挥兵团精神的德育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力量。长期以来,几代兵团人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认真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使命,在兵团建设和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边疆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家园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着眼屯垦戍边重大使命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兴边战略,发挥兵团军垦文化的秉赋和优势,推进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文化创新和发展。为反映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依托兵团军垦文化特色,推进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果,我刊编辑部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了本期文化前沿栏目。《实施文化兴边战略》一文从宏观层面介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断创新载体、拓展平台、丰富内涵、夯实基础,促进兵团军垦文化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其他文章从微观层面介绍兵团各师党委发挥军垦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安巧珍  王爱兰 《理论导刊》2015,(3):77-79,9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年来,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是一代代兵团人实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的结果。"兵团精神"是对祖国历史上屯垦戍边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兵团固守边防、维护稳定的精神动力;是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思想资源;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6.
兵团流动人口状况与全国相比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兵团流动人口所表现出来的省际流动为主、增长速度快、男性多、以农村青壮年为主、文化程度低等特征与全国流动人口整体所表现出的特征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从内地来兵团的流动人口主要流入兵团的各农牧团场从事农业生产,与全国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特点不同,呈现出从"农村到农村"的流动特点.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绿色营销发展成为世界农产品市场营销新动向.兵团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在农业领域必须贯彻绿色营销观念,才能不断提升兵团农业的持续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兵团农产品绿色营销现状与意义,提出兵团农产品兵团农产品绿色营销战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新疆高校民族文化传承提供了平台.分析了新疆高校民族文化传承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新疆高校如何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云南民族文化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充分利用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与国际社会广泛进行文化交流与对话来促进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在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我们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任意以一种强势文化来改造民族文化,这只能导致民族文化特征的丧失和消亡;二是片面强调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而拒绝吸纳外来文化的有益养料,这将导致民族文化走向倒退与衰落.云南民族文化建设既要冲出民族和地区的界限,从国内外别的民族文化中吸取新鲜的养料,又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科技进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实现兵团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兵团发展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兵团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发展兵团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战略、对策,使兵团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运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民族精神面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思想感情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民族在形成民族文化中最核心、最本质、最凝练的部分.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的两种基本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族国家造就的国家民族出现以后,人类的民族就分为了政治民族与文化民族两个基本的类型.客观存在的两种民族类型反映在认识中,就形成政治民族的概念和文化民族的概念.民族概念以及有关民族与民族关系的既定认识和政策,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现实中的民族和民族关系.因此,在对待民族的问题上,既需要客观地把握现实的民族现象,也需要恰当地使用民族概念去认识和分析民族现象及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他们是军人,1949年9月,河南省社旗籍的黄秀卿和战友们徒步进疆,参加剿匪和生产。他们在茫茫戈壁中安营扎寨,修渠开荒。他们是兵团战士,1954年,当年的10.5万名解放军官兵集体就地转业,他们成为中国首批不列入军队编制、不穿军装、不拿军饷的戍边队伍。他们在天山南北书写着自己的人生。60多年过去了,黄秀卿进疆时的一个团3000多人,如今仅剩30多人。有人形容他们这代军垦人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流行多种文化,纷繁复杂,社会的各个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受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在高校学习和生活的时代,“弄潮儿”面临前所未有的文化挑战,在肩负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同时,他们的文化取向也从另一个侧面预示着文化的前进方向.着重论述多元文化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把握与民族精神的培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是由共同文化连结而成的人群共同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而且发展程度各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类型.但是,每个民族都具有政治属性.这也是民族的根本属性.民族的政治属性在社会生活中展开为民族政治.这是民族同一定的公共权力结合而形成的特定领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治生活,但各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又有自己的特点,由此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政治.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语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比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必定具备独有的特征.丰富的民族语言载录着一个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尤其在词汇上留下了民族文化的印迹,展现了一定的民族风格.因此,词汇作为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或表达思想的媒介,被赋予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具有浓重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生存环境,生存环境可分为外因系统和内因系统,它们均可分为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和不同层面影响民族文化的发展,决定其文化类型与样式及其文化发展取向.各民族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创造自己的文化,必须对其生存环境进行利用、调适、加工、改造.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我国文化战线上,围绕着民族文化的论争,出现的宣扬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民族文化的错误倾向,与巩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所主张的“全盘西化”有密切的联系.面对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和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和平演变”攻势,能否正确认识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文化的兴衰,而且在政治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邹海伟 《民主》2014,(4):37-39
<正>"近些年方言的式微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式微的范围在不断扩大,速度在不断加快,长此以往,作为我国各地民俗文化、本土文化重要载体的方言前景堪忧,因为方言消亡,流失的是认同感,影响的是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尹旦萍 《学理论》2010,(12):134-136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灵魂。民族旅游规划者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还原和强化,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而民族旅游地民众的真实生活实践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偏离民族文化的趋势,因而在一个族群中形成了旅游文化和真实文化不一致的两种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