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在向西方"取经"到本土化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本土化研究成果的供需矛盾,也经历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世纪争辩。本文在系统归纳、阐述并回答社会科学研究中"何为本土化""为何本土化""如何本土化"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联系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辨析研究对象或议题本土化、研究方法本土化、研究目的本土化、研究价值本土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认为本土化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路径,但并非唯一路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体系,促进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进步,应摒弃西方中心取向,建构中国特色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并实现中国政治学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政治学与政治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的政治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学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一批优秀成果,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科健康发展,适应坚持和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中国的政治学应当根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要求,在政治学一系列基本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上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以牢固确立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3.
林毅 《理论探讨》2019,(4):33-38
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既需要对西方主流理论进行反思,更需要唤起建构本土理论体系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在构建本土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将经典阐释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性研究有机结合,发挥了巩固政治根基与理论根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发现真正关键的中国问题,并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框架内展开学理化的研究,又将对构筑本土化理论的学理基础提供助力。同时,创新中国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范式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处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研究、单一学科与多学科研究、国外研究范式与本土研究范式的关系,才可能把中国本土理论的创新推入一个自觉的全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门经邦济世的致用之学,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21世纪之后,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观,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要构建当代中国的发展政治学,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认真研究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体系,分析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思考中国政治发展的力量结构变动,探索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与实现机制,探讨发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4)
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引领中国政治的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极为重要的历史内容。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包括它的内涵和历史进程,同时,还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必要性,进一步探索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发展中国政治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研究对象"封闭化"为特征的传统法制现代化研究已经无法适应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及时转变研究视角,以"全球化"为研究背景,拓宽视野,注意处理好法律本土化、多样化和国际化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政治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政治性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面貌,科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任何离开科学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反映着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意志,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而任何离开政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企图追求人类"共有价值观的教育"只会使我们主动丧失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却正好满足资产阶级政治文化传播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是对既有政治学理论的重大挑战,基于理性人假设的"政治科学"对中国前途的观察一错再错。基于中国政治史的历史政治学,不但是观察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其本身还具有本体论意义。在历史政治学这里,当代中国政治不但是中华文明基因共同体的自然延续,也是新中国70年前后连续统一的政治发展过程。历史政治学堪称是为中国政治发展而量身定做的一种研究路径,作为案例的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使得历史政治学更有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学在中国恢复至今已近20年。在这20里,中国政治学在与中国政治发展的相互作用中相得益彰。发展至今,经历了恢复学科、转化范式、确定价值和发展学术这四个时期,其研究主要涉及到十二大主题。政治学发展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贡献是一种复合性的和内在性的贡献。事实证明,中国政治发展不能没有政治学的贡献和支持。中国政治学这20年的发展经验,对其未来发展有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带来显著的民主政治效应,表现为打破了信息垄断和旧的话语权力格局,为民意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以互联网为公共载体的网络舆论成为信息时代我国最活跃的民主政治场域。但技术是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舆论的特性决定了它可能造就"优质"民主,也可能带来"劣质"民主。要使网络舆论促进民主政治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回应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议题,培养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社会资本内涵的说明,力求探索“关系”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系,厘清社会资本和“关系”资源的区别。进而论述目前在我国构建社会资本的条件尚不充分,如果强行进行社会资本的运行,那么社会资本极易演变成“关系”资源的范畴,进而不利于社会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主导阶层的变化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导阶层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广义社会主导阶层方面,由原来单一的工人阶级变成了现在多元复合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私营企业主阶层。其中,知识分子阶层(包括技术工人阶层)正在成为广义社会主导阶层的核心部分。狭义社会主导阶层包括政治主导阶层、经济主导阶层、文化主导阶层三部分。  相似文献   

14.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领域.本文定义了辩证思维,阐明了辩证思维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如何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论述了辨证思维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战略家、世纪伟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已整整十周年了。邓小平这位历史巨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给后人留下的珍贵思想遗产——邓小平理论,是永世不朽的,它将造福子孙万代。邓小平多次指出,总括几十年的历史经验有许多条,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这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主线,其它问题都是由此而派生和展开的。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的意义,不仅在于回答了当时困扰人们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极其深刻的转变。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原有的阶层结构出现大规模的分化。与之相适应,我国工人阶级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工人阶级的这些变化提出了亟待回答的新问题: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主人翁地位如何体现?其历史使命是否已经完成,是否不再具有先进性了?不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了?这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学术界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现将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观点归纳如下,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异地商会已形成较完备的庞大组织体系和纵横交错的网络,说明异地商会对民营企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表明企业发展对信息、信任、合作等软资源的渴求,这是异地商会组织化发展的内在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异地商会也遭遇了法律地位不明、管理体制机制不顺、自身治理结构不完善、筹资能力弱等问题,亟需完善立法,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并落实财税支持体系,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8.
30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推进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改革开放的战略起点是突破中国发展面临的发展困境,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是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归宿的发展目标的动态演进,战略途径是渐进式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间接路线",战略手段是多力井举提升发展效应.改革开放战略的经验在于:战略目标的制定上,坚持阶段性与长远性相统一;战略路径的选择上,坚持重点性与系统性相统一;战略手段的选择上,坚持自主性与特色性相统一.在新阶段,中国改革开放应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实现战略升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监察法制建设历经两千多年,其中对监察官的管理一直受到历代王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相关制度或散见于皇帝的诏、谕及其他历史典籍中,或集中于专门的法律法规里,内涵十分丰富。梳理总结古代监察官管理制度的变迁历史,可发现以下几条发展规律:监察官的选任条件日趋细致全面,选任形式向以考选为主发展;监察官的考核形式与其他官员大致相同,但考核内容、机构设置及程序安排上往往另做规定;监察官的奖惩大都以考核结果为依据,但力度较大,厚赏与重罚并行;监察官的监督除内部纵向监督之外,十分重视外部其他权力机构的横向制约。这些发展规律蕴含着古代监察官管理实践中的很多经验教训,对当前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