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爽 《学理论》2012,(33):134-135
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提出无压抑的社会理论,指出这种社会以俄耳浦斯、那喀索斯为代表,具有阴柔之美,但论述并不充分。在艾斯勒《圣杯与剑——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未来》中这种阴柔之美将具体展开,是人类文化转型的目标——新型伙伴社会。  相似文献   

2.
"泛神论之争"是德国观念论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而这场争论的发起者雅可比则是启蒙理性和现代性原则最重要的批评者之一。他指出,以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通过反思性的理性演证来确定事物存在的根据,其结果将是与理性和自由的原则相背离的机械决定论和无神论,从而削弱道德、宗教和政治的根基;而康德的先验观念论作为理性主义哲学的另一种表现,将知识和道德的根据最终归于思维或先验自我的内在性时,认识的内容、形式和认识对象本身都成了主体的一种构造,这势必会导致唯我论,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虚无主义。只能通过个体的信仰、直觉和情感,而不能依靠理性的反思和推论,才能通达上帝在他的启示的直接性中向我们揭示出来的绝对真理。雅可比的理性批判及其信仰主义哲学中对"思有同一"原则的重申,对后康德的观念论哲学家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1)
"死者崇拜"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代"死者崇拜"是人们获取身份的重要象征。人们通过"死者崇拜"的方式来获取自身身份在家庭和社会中认同,人们也通过"死者崇拜"方式获取人们之间平等的想象力。由"死者崇拜"而拓展的"圣火"、"圣人"和"宗教"都是平等主题的变换,通过这些主题的建构从而刻写古代人的平等生活观。  相似文献   

4.
考茨基对伯恩施坦既有过沉默,退让,又有言辞激烈的批评。伯恩施坦从劳动价值论入手,通过批判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否定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质疑"崩溃论"、"剥夺论"和马克思的危机理论,进而否定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考茨基与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争,了解考茨基和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争论,对于我们了解全球性金融危机,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论精髓,更好地指导当今经济建设的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提出来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种构想。这一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科学运用,而邓小平在统一与自治的关系、统一的方式上等问题的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在中国的具体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共同胜利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演变所作出的对于未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预言,但并未成为现实;"独立建设论"成为和平与发展时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别于"共同胜利论"的"独立建设论"。从"共同胜利论"到"独立建设论"的转变揭示出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的与时俱进,彰显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立足现实社会发展实际,应高度重视"独立建设论"的理论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7.
渗透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哲学逻辑:一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实践观;二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法观;三是"创新论"与"治理论"相统一的唯物史观;四是价值目标与价值举措相统一的价值观;五是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世界史观;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2)
8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创作了"两论",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同时,从哲学的高度全面系统地对存在于党内的"顽疾"——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这一批判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革命结束之后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几代中央领导将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的作风一以贯之,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实践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丁璐璐 《学理论》2013,(6):37-38,71
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对分析哲学的影响意义深远。他的理论先后主要传承了两位学术巨擘弗雷格和罗素的哲学理论,对于罗素的分析哲学思想的批判地继承更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哲学史上经典理论碰撞的典范。维特根斯坦前期的主要思想语言图像论和真值函项理论以及其重要著作《逻辑哲学论》中的"可说与不可说"命题都是其哲学理论的精髓所在。理清维特根斯坦的理论来源以及其前期的重要学说对于更深刻地解读分析哲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小勇 《学理论》2015,(6):9-10
"接地气"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统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理论与实践、认知与行为相统一的科学性。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方法论,"接地气"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仅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深入群众,而且要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意识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接地气"不仅在哲学层面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夯实了方法论基础,而且在实践层面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驳接了方法论路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1)
费尔巴哈通过对古典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提出了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内的"人本质理论",然而该理论本质上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的实质进行了阐述,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的扬弃出发,分析了费尔巴哈理论中的合理内核,并阐明了马克思"人本质理论"对费尔巴哈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无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在实际研究和理论阐述上,马哲史家们遵循的认知逻辑,既有遵循以世界观为终极解释原则、以"形态论"为标识的本体论方法,也有遵循以本体原则与认识原则相统一为思维前提、以"范式论"为标识的范式论方法。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是"形态论",即以"解释教科书原理"为其根本特征;当下时代,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越来越趋向"范式论",即以"多元研究范式解释马哲史"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论是与"实践人本主义"并存的天才创意,"异化劳动"论是"实践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异化劳动"论是马克思由"国民经济学"这一形而下的科学理论提升(不是科学逻辑推导)到形而上的实践人道主义。故它在《手稿》中处于非常特殊的"中介"地位。"劳动异化"论是从经济科学通向人道哲学的"云梯"。"异化劳动"导致私有财产和人的自我异化,那么未来哲学性理想社会就要扬弃异化复归人的理想类本质、理想的脑体劳动和共产主义博爱关系,马克思由此天才地创意出当做人道主义理解的共产主义的哲学性理想或理想性哲学。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社会和谐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相适应、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相协调统一的观点和主张。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宗教作为社会子系统与社会主义社会整体的关系,二是宗教作为社会要素之一与其他社会要素的关系。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包括两部分:一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简称"适应论",二是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关系相和谐,简称"和谐论"。其中,"适应论"是"和谐论"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王凤阳 《学理论》2011,(1):285-286
对外汉语语气词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气词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研究对俄汉语语气词的教学,以语气词"吧"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与俄语的表达形式进行对比,用语言学的方法到俄语中寻找答案,从而研究俄罗斯学生该语气词使用错误的原因,力图对对俄汉语语气词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事实在科学哲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概念。拉图尔以“同盟”建构论的思想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了科学事实的产生、传播、确立、证明和转化的过程,认为科学事实从产生到转化是伴随“科学同盟”从形成到解体的整个过程而进行的。拉图尔“同盟”建构论的科学事实观在科学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远新 《理论探讨》2005,(2):118-120
江泽民文化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文化旗帜论、文化综合国力论、文化中国特色论、科学技术论、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化创新论、文化超越论等内容。研究江泽民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山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基于"生活决定意识"的理论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进程,不难梳理出内蕴于唯物史观之中的人学致思理路。在批判以往哲学将"人的本质"抽象化的理论传统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确立并系统阐发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现实的个人",从而确立了哲学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逻辑起点。着眼于"人是类存在物"的基本立场,马克思将唯物史观的理论视角从"现实的个人"拓展到"人类社会",系统阐发了"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彰显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旨归。  相似文献   

19.
张欣 《学理论》2010,(29):110-111
"阴""、阳"概念是董仲舒天人哲学的基础性概念。班固说: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这一评价肯定了董仲舒对儒学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董仲舒思想中的阴阳概念具备自然和人文双重含义,后者由前者推演而来,又是汉初政治改革中重要的"大一统""、三纲常"、德刑等的理论基础。分析阴阳概念,成为理解董仲舒天人哲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话语权物质论"和"话语权辩证法"相统一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思想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的理论基础;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本质和核心,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作为关键环节,将弘扬主旋律与抵制西方话语霸权作为坚定方针,将重点把握好互联网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作为重点方向,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的战略思考。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是领导权和主导权的实现方式,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举措,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