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海波 《学理论》2011,(2):331-332
高职英语教育费时低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介绍了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调查了学生的归因倾向,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说明了归因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几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做积极科学的归因,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2.
严尔玮 《学理论》2011,(2):298-299
基于安顺市专升本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英语学习动力等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测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能改善这些状况。通过对归因理论的概述,分析了归因理论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关系,探讨了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归因训练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学习不良初中生和学习优良初中生在学业归因方式、期望变化、情感反应、成就动机等方面的差异,为学习不良初中生的教育和转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中小学生学业成败归因量表、中小学生成就动机量表对两组初二学生各30名进行调查。结论:与学习优良初中生相比,学习不良初中生的成败归因方式、结果期望、情感反应和成就动机不够合理或明显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教育和转化。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运用自编的就业压力归因问卷,拟研究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归因方式,研究结果如下:1)高校学生在就业压力归因的任务难度、运气、能力、努力四个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显著;2)高校学生在就业压力归因的运气、能力、努力三个维度上学历差异不显著,在任务难度维度上学历差异非常显著,研究生明显高于本科生;3)高校学生在就业压力归因的任务难度、能力、努力三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运气维度上差异显著,理科生明显高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高三学生对高考结果的归因特点及其影响的因素。结果发现:(1),高三学生中对高考成功归因的排序为:能力,教学质量,持久努力,心境,运气,他人帮助,临时努力,任务难度;对高考失败归因的排序为:心境,能力,持久努力,教学质量,临时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他人帮助。成功与失败的学生对考试成败的认知不同。(2),影响高三学生考试成败的其它因素,依据其发生的频率分别为:1环境因素,2身体状态,3个性品质,4自我调节,5学习基础,6家庭因素,7目标水平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3)
快乐学习是一种内心愉悦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善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然而,研究表明班级中学生学习的情绪多呈负面。积极心理学家Seligman先生提出"习得乐观"理论,即通过学习可以将悲观的归因方式转为乐观的归因方式。基于这一理论,从问题分析入手探讨如何避免学生出现消极学习状况并牵引学生快乐积极地学习。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4)
习得性无助感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与人生态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学生成长与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不良的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等客观因素,与学生过多的失败经历和消极的归因方式等主观因素构成了学生习得性无助感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成功机会的创设、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评价和归因方式的调整等措施不失为较好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冯菲菲  韩仁生 《学理论》2012,(11):224-226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初中生被试466人,并从中选取学习优秀组122人,学习不良组129人,探讨两个组的初中生对考试成败归因的特点。通过与学习优秀的初中生相比,结果发现:一是学习不良初中生有着较为消极的归因方式。二是学习不良初中生对未来考试成功的期望小,努力程度低。三是学习不良初中生对考试成功后自豪、欣慰等积极情感反应较弱,对考试失败后自卑、愤怒等消极情感反应较强。  相似文献   

9.
下岗者产生消极自我体验的原因分析及其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从归因、自我意识、归属感、社会比较等四个方面,探析下岗者消极自我体验产生的原因,并指出调适下岗者心理必须依靠社会调适和个人调适两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贾向阳 《学理论》2013,(32):257-258
归因理论也称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有多种类型,归因理论是其中的一种,多种动机理论的出现是因为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动机。通过学生的归因分析可以找出不同的归因对其动机与态度造成怎样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搞好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11.
环境话语是试图明确环境价值承诺、定位环境制度、引导环境利用和改造活动、形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话语实践。西方环保主义基于话语框架理论特别是话语即权力与权利的理念,把环境问题裁定为危机、困境、灾难,进行归因分析,然后从伦理修辞、政党规训、仪式话语和全球动员多个维度,探讨环境问题的消解,建构了包含环境问题性状话语、归因话语和路径话语于一体的环境话语体系,是我国环境话语建构的有益养料。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农村与城市初中生学业成绩归因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杏 《青年研究》2002,18(3):32-37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讨论城乡初中生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研究认为 ,城乡初中生归因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归因训练应引起教育界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以危机事件为中心展开的网络场域,呈现出公众的差异化认知,反映了公众责任归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然而,目前学界对公众责任归因的议题还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有必要对其进行类型学研究.从归因的概念本源出发,梳理客观信息资源与情绪扩散对归因方向和强度的影响,以信息资源占有量和情绪扩散程度为划分维度,事故灾难中的多重归因可被划分为:信息资源占有量多、情绪扩散程度高的显性表达型归因;信息资源占有量少、情绪扩散程度高的惯性偏差型归因;信息资源占有量少、情绪扩散程度低的慎重延迟型归因;信息资源占有量多、情绪扩散程度低的隐性间接型归因.同时,结合无锡高架桥坍塌事故,整理公众评论及其话语指向,强调四种归因类型的外在表征,以弥补当前公众责任归因研究的不足,进而为政府舆情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归因作为一种社会判断过程,指的是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心理学上的归因与科学研究中的因果分析不同,它不甚严密,容许错误,属于一种价值判断。关于归因问题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海德的二元论、琼斯与戴维斯的相应推断论、凯利的三度理论和维纳的归因效果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管理人的行为的活动,那么,作为解释人的行为原因的归因理论必然可以广泛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韦纳在其提出的责任归因理论中指出,不同的归因会影响到不同的责任推断,进而引起不同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借鉴韦纳的"借笔记"调查问卷方法对现阶段的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结论,结合相关学者针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并通过对大学生学习行为责任归因的研究来影响学生的自我归因,以帮助其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大学生逐渐养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社交焦虑是大学生日常社会交往中常见的心理不适,本研究对某大学365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自尊水平以及人际归因的倾向进行测量并讨论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三个因子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自尊水平、外控失败归因以及有无学干经历可以作为社交焦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信任修复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归因理论构建了政府信任修复的总体框架,试图考察公共危机事件后,公众归因(责任归属、可控性、稳定性)对政府信任受损和修复的影响,以及政府对危机事件四种解释策略(否认、借口、道歉和理由)的修复效果。研究基于中国现实案例,采取情景实验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内部归因、稳定性归因越强,政府信任受损越大;(2)增加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外部归因和不稳定归因,有利于修复政府信任;(3)否认和借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能力信任,但不能修复诚信信任,而道歉和理由对政府信任没有显著修复效果。本研究拓展了政府信任修复领域的文献,研究结论有助于从理论上理解政府信任修复的内在机理,以及指导政府部门更加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文主要从归因的角度出发 ,研究他人对艾滋病患者的归因及帮助反应。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27)
研究中调查了464名大学英语不善学者学习成败归因的具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不善学者将自己英语学习的失败更多地归咎于教师、环境以及天赋等外在因素,未能认识到自己才是决定其学习成败的关键所在。研究建议有效利用不善学者错误的归因观念,积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成败归因观,着手对其实施相关的英语学习策略培训。  相似文献   

20.
孟建辉  肖祥敏  年婕 《学理论》2010,(19):123-124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民办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针对民办学校师德的现状问题及问题归因进行探讨,从四个方面系统地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