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资本主义的纵深发展,资本触角的全面延伸,马克思当年所面临的"异化劳动"已经转变为一种人类的生存危机,毋宁说是"文化危机"。面对这种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总结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经验教训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基础上,以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现代性批判等多元化的视角开始重新反思启蒙的理性叙事,这种精神自觉主要表现在卢卡奇对阶级意识的历史反思、科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强调,以及葛兰西对实践哲学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主题思考切中了20世纪的核心问题,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同时为"文化焦虑"中的人类的精神自觉提供了某种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是一个为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有不同的解读。而马克思通过揭示现代性问题内部矛盾,从实践角度出发为人类走出现代性困境指出了方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两者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晓琼 《学理论》2010,(4):21-23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伦理学从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角度对以往西方社会所坚持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现代生态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制度、技术、文化等层面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新的批判与重构,进而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继承了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提出了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对当今社会消费主义和异化消费现象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倡导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为分析和解决当今人类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富于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生态危机、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批判对象,是对自19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统治地位的西方资本主义体系最强有力的批判,深刻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具有压迫性和剥削性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视野宏大、内容丰富的思想宝库,不同思想流派为解决所处时代的问题都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营养。当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将在21世纪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塞尔日·莫斯科维奇(sergeMoscovici)是西方生态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西方生态主义学者、生态运动乃至绿色政治都有重要影响.本文认为,莫斯科维奇对生态主义思想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六个方面:深入探究人和自然冲突和矛盾的根本原因;明确提出并充分论证自然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唯一问题";引入自然政治概念对传统自然观和科学理性信仰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全面评析和讨论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的世俗化;倡导人与自然共生的思维原则;主张通过以"自然人文主义"为目标的生态主义运动来重建人和自然的关系.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角度考察,莫斯科维奇的生态思想的局限性有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停留在文化改良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空想色彩浓厚.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社会学家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是从总体上对当代的现代化和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结晶,它从一个自反性的角度对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深层的剖析和揭露,对现代文明发展的前景表达了深度的忧思和关切.因此在吸收国内外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当今中国的实际,应该对风险和风险社会进行本体的考辨,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内生机制、本质根源进行哲学的透视,并据此提出社会风险和社会危机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8.
王芳 《学理论》2012,(5):43-44
1 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盛行,继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法学思想,即女权主义法学。这同时也意味着女性的意识开始觉醒,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地位和权益的保障。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探讨穆斯林的女性,以及目前穆斯林女性的进步表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社会学家所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是从总体上对当代的现代化和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结晶,它从一个自反性的角度对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深层的剖析和揭露,对现代文明发展的前景表达了深度的忧思和关切.因此在吸收国内外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当今中国的实际,应该对风险和风险社会进行本体的考辨,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内生机制、本质根源进行哲学的透视,并据此提出社会风险和社会危机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10.
<正>政治生态一词是西方的舶来品。西方有关政治生态的研究形成于20世纪70、80年代,并融合了多学科研究方法。尽管西方学者对政治生态有不同的解读,但基本倾向认为政治生态学是研究政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的范围也由最初的自然环境扩展到社会环境,包括环境的恶化、资源的争夺、权力的冲突、人群的边缘化、文明的冲突等多种问题。中国的政治生态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左右,国内最早进行政治生态研究的学者有王沪宁、王邦佐、刘  相似文献   

11.
田芳 《学理论》2010,(27):43-45
在当代技术问题面前,人类亟须一次自然观的革命,亟需以此纠正对自然及其与人类之关系的错误认识。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技术问题的理性反思与环境问题紧密结合产生了生态学批判理论。正是技术范式的生态化转向使绿色科技的产生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2.
正一、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对工业文明进行了初步反思,各国政府开始把生态文明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施政内容。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莱斯·R·布朗出版了《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作了理论表述,形成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纲领性文件。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题》,更是强调和深化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毋庸置疑,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主题。中国学者已经从生态学视角、存在论视角和生态文明视角反思了他的内涵,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也从反思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劳动概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批判角度重新理解了他的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马克思生态理论研究。尽管如此,人们的理解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本质内涵仍有差距。我们提出生存生态论追问,作为一条切近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本义的阐释路径,以期确切地把握他的本质内涵和真精神,启示我们反思生态问题,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马克思主义聚焦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和现代人类文明的进程,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文化传统,展开多维度多层次的批判和诊断,形成了丰富的意识形态理论。纵观其近半个世纪的思想路程,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批判问题上发生了重要转向:批判视域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哲学文化批判,批判逻辑从现实革命逻辑转向抽象思辨逻辑,批判方式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反思,批判基点从总体性逻辑走向多元个体维度,批判旨趣从大写的解放转向审美与乌托邦。辨析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转向,有利于系统掌握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80年代末、90年代初臻于成熟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是西方生态运动和生态组织中的一种左翼的激进思潮和派别。它的基本理论是由生态原则、社会责任感、基层民主和非暴力四大支柱构成的,主张建立一种新的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基础上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这种社会思潮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它在许多问题上明显地暴露出其消极面,甚至在一些问题上是完全错误的。这种思潮对我国无疑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一是生态社会主义片面地强调生态问题,仅仅从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来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这就自觉不自觉地用人与自然的矛盾取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李大钊、陈独秀等以<新青年>为阵营的进步学者,在接受西方人口思想的同时,从自己的立场和社会实践出发,提出了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人口生育思想.这些思想家、学者除了在宏观上阐述人口过剩对社会所带来的隐患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出了关于节制生育这样一些先进的观点,高扬了妇女解放之旗.  相似文献   

17.
洪丹  王国聘 《学理论》2012,(22):64-6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但与此同时也对自然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严重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协调平衡机能。现代社会,工业现代化急剧推进,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迫使人类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对自己的历史和未来进行认真反思。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历史的分析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戴维·佩珀是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面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这一现实问题,佩珀在批判生态中心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错误思潮的同时,提出了"弱"人类中心主义范式,这是一种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理论基础上新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他从"弱"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基础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提出构建以社会正义为终极目标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当前全球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芬  王晓荣 《理论导刊》2016,(8):117-120
西方近代历史"元叙事"是关于世界历史最早的合法性、垄断性叙事类型,以其对人类整体上的进步观念的笃信和空间二元性特征而深刻影响着西方甚至人类的自我认知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种隐含着"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遭到史学界的一致批判,但其关于历史进步的观念却被继承下来。中国的世界史编撰从一开始就突破了西方历史"元叙事"的模式并面临着重新改写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来.民主社会主叉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出一种盲目乐现的态度.当代"托派"对20世纪民主社会主义运动进行了反思和批判:首先时现代伯恩斯坦主义者进行批判,并分析现代伯恩斯坦主义的本质;其次对民主社会主义实践及其后果进行了反思,认为在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却越来越显示出脱离传统工人运动的倾向;在对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时民主社会主义的未来提出了不容乐观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