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部物流园区:优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服务企业的聚集地,对推动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部地区建设物流园区有经济规模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及人才资源优势,但其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缺乏统筹规划,空置率高,存在"圈地"倾向等问题。促进中部地区物流园区健康发展,应统筹规划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的土地使用率,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兴起,公共服务理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公共服务理念所倡导的以公民需求为中心,坚持责任意识、民主正义的价值理念对于当代各国政府的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人口众多。强化中部地区乡镇政府能力对于实现"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至关重要。在公共服务理念背景下探讨我国中部地区乡镇政府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试图以公共服务理念的视角来研究我国中部地区乡镇政府能力,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就建设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农村经济作为中部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健康发展对中部整体经济有明显的支撑作用,同时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以中部地区为例,对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仍然不足,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够,存在一定的"金融弱化"和"金融抑制"现象,必须加以重视并解决.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政策与空心村问题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土地利用政策的实施,中国农村地区逐渐出现了"空心村"的独特景象。通过分析造成"空心村"现象的原因,探寻在土地利用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这种特殊现象的途径,综合考察在土地利用政策影响下农村地区土地利用情况和农业用地发展变化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从而实现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战略”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部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竞争的主体也被推上了前沿阵地。在城市经营过程中,时刻保持动态的竞争观念,在不断打破旧的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才是城市经营的终极选择。土地经营的规范化、资源经营的绿色生态理念以及产业经营的循环经济道路,是中部地区城市经营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     
《瞭望》1999,(47)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9省区,全区土地面积占全国29.5%,承载全国35%左右的人口,是我国主要的动力和原材料输出地区。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及对全国的贡献率为30%左右,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4左右,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6%,全国40%以上的粮食,40%左右的肉类产量,45%左右的淡水产品来自中部地区。另外,中部地区宏观经济效益也相对较好。目前,中部地区每亿元投资创造GDP达3.87亿元,比东部地区(2.93亿元)高出0.94亿元;每亿元投资创财政收入0.34亿元,…  相似文献   

7.
察右后旗地处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麓,属乌兰察布后山地区,总面积3910平方公里,人口21.5万人。一个国家级贫困旗,近年来却奇迹般地发展。如今,建设小康示范村工作的开展,又为这个旗增添了新的亮色。内蒙古察右后旗是乌兰察布市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旗,也是快速地发展的乌兰察布市"三化"建设的缩影。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全旗约有15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当时总人口的74%,位居全国100个贫困旗县之列,全年的旗财政收入只有1197万元。  相似文献   

8.
"中部崛起"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撑。而政府支出通常能够反映出政府职能及其优先选择,即能够反映出公共政策。因此,在"中部崛起"中,本文重点研究了政府财政支出问题。同时,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的借鉴有助于中部地区的发展。本文以上海和武汉为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武汉和中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东部与中部在空间上相接相邻,产业梯度落差较小,而且有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因此,东部向中部转移产业宜实施"对接战略".其依据是"对接战略"符合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对接战略"与东中部地区的实际相适宜;"对接战略"有利于东中部的产业发展.在实施"对接战略"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条原则:充分强调产业转移的主动性.充分把握产业转移的选择性和充分运用产业转移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转型,新农村的建设除了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外,关键要靠增强农民、农业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而对于中部农业大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农业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和完善土地流转新机制、新模式,是优化资源配置,搞活土地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因而,明晰土地产权,实行永佃制,创新农地流转模式,完善农地流转机制成为加速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新华社长沙3月2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日下午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泰尔指数对中国1978-2008年的人均GDP进行测度和分解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以1990年为拐点呈U形变化,但在2003年之后差距呈小幅持续缩小的趋势.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组内各省之阃呈现出某种趋同倾向,而西部地区组内各省却呈现出"群体趋异"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蒙、川、渝、陕四省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与其他西部地区省市的差距拉大所致.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地方政府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之后,中部崛起成为国家又一项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这是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国家战略取向。在经济后发型的中部地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对中部崛起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提升地方政府能力,才能确保中部崛起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实现中部崛起,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继去年9月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指出:今后要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再次强调了中部崛起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八年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部地区政策研究”报告 ,在分析了我国东中西的发展态势后 ,提出了“谨防中部塌陷”的观点。八年后的情况表明 ,中部地区确有某种“塌陷”态势 ,其表现 ,一是东部与中部差距急剧扩大 ,两者的GDP的差额比 ,1990年为5 1∶1,1997年扩大为26 1∶1 ;人均GDP的差额比已从4 3∶1扩大为22 5∶1;二是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支持政策已从90年代初的探索阶段进入到目前的实施阶段 ,因而使西部的投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部 ,中部已成为投资增长的“锅底”。如1998年 ,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 2 %,比中部地区高出16 8个百分点。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宏观情况是 :在市场经济运作方面落后于东部 ,国家资源分配方面又落后于西部。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部地区9省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国土面积是全国的29 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5 3%,经济总量(GDP)占28 %。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 ,1998年在全国名列前十位的产粮省中 ,中部有4个省 ,在全国10个大产棉省中 ,中部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输出基地 ,1998年中部地区的原煤产量占全国的56 8%,东部沿海省市净调入的全国统配煤中 ,90 %以上来自中部。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盂县提出了在全省"争先发展"、在中部同等城市"率先崛起"的"两先"奋斗目标.几年来,在这一奋斗目标的指引下,盂县率先全市发展,努力建设全省强县,走出了一条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商品或资产属性已逐渐显现出来,并呈现出强烈的市场需求特征.但由于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导致土地征收权被滥用,农民的土地权益被侵害.因此,对土地征收补偿必须明确,并借鉴国外土地征收补偿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土地使用制和土地所有制是土地制度的两个主要部分,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现状和构想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在使用和管理上的改革. (一)改革的政策基础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1980年7月《国务院关于中外合资企业建设用地的暂行规定》开始明确,对中外合营企业建设用地:"不论新征用土地,还是利用原有企业的场地,都应征收场地使用费".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远低于东部、中部、全国平均水平是不争的现实。社会设施的建设要更多考虑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受益的公平、普惠和可及性。西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的重点应从义务教育拓展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