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休日期间铁路交通事故多发,是铁路交通事故的规律性特点(本文谓之“周末现象”)。拟分析合肥铁路公安处管内“周末现象”的成因特别是线路巡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据此提出对策: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积极推行“错时工作制”和“弹性工作制”,在绩效考核、勤务模式、管控措施、警务保障等方面予以改进加强,进一步完善双休日线路治安管控机制,切实提高预防和减少铁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立法的民主和公开是现代法治的标志。社会公众的民主参与是行政立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保证行政立法的务实高效、客观公正,保障以公民权利来制约国家权力,防止治国之法蜕变为治民之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行政立法中的民主参与具有下列特点:  相似文献   

3.
浅谈驾驶员的心理因素与安全行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对社会的危害日益严重 ,人的失误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控制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因素 ,使其在整个交通安全系统中从事故隐患变为安全保障 ,一直都是交通安全问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统计和类比的方法 ,并运用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 ,结合实际 ,系统论述了问题的有关症结 ,最终确定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李晓定 《学理论》2009,(30):157-160
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勘验鉴定包括交通行政机关的勘验鉴定与其他社会鉴定机构的鉴定,事实上,其他社会鉴定机构的鉴定与交通行政机关的事故成因分析乃不同性质之判断。至少,交通行政机关依职权主动对事故的成因分析的中立性受到质疑,交通事故认定书在被成文法赋予技术鉴定地位时却没有受一些鉴定基本规则的制约,致其表面信度受损。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勘验鉴定应当可以申请重新鉴定,在中国语境下,为救济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对事故成因分析应当可以提出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5.
刘贵福 《求知》2008,(4):33-34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解决民生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宝坻的基础,保障困难群体权益、减少困难群体,使每一名社会成员的生活不仅要过得去而且要过得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为发挥民政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营造我区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近期,我们组织有关科室,就保障困难群体权益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总结提炼调研情况的基础上就如何保障困难群体权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松 《瞭望》2016,(15):44-44
遏制交通事故高发,要从尊重交通规则做起,更需要每一位社会人重建对于规则的信仰、对于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时期以来,民生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能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对于新疆而言,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保障与改善新疆民生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是新疆的民生建设年,民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起点,因此,从毛泽东民生思想以及新疆民生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毛泽东民生思想对新疆民生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4条规定,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5条规定,  相似文献   

9.
王洪明 《学理论》2010,(21):44-46
受害人身份不明且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将给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带来困难。对于受害人死亡的,不能由交警等部门或机构代为收取赔偿金,而应按照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由死者亲属在知悉事故损害后自行索赔;对于受害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应通过特别诉讼程序指定事故发生地的民政部门担任其监护人,代理请求和管领损害赔偿;对于伤者的抢救治疗费没有及时支付的,需要立法赋予医疗机构直接向事故责任入、保险公司或救助基金追偿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一系列关于告密者如何处罚的难题引发了了人们对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广泛争论。因循哈特与富勒的足迹,运用法哲学的分析方法,探讨道德在法律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以及实证主义法学提倡的道德与法律分离所走入的歧途,在保障基本人权的前提下可有效解决道德与法律关系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邹开明 《学理论》2011,(30):54-56
张闻天认为,共产党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应具有伟大的胸怀与气魄;有"循循善诱"与"诲人不倦"的精神;有对人很好的态度;要适当地对付坏人。张闻天待人接物思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讨论了和谐社会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毕竟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任务,因此,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互为因果、相互联动的关系,此进彼进,此退彼退,共进双赢,共退两败, 一退亦败。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容.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发展贡献甚大.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不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过系统深刻的理论论述,而且率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上海公安机关在实施现代警务机制战略中以新一轮社区警务改革为核心,形成了警种联动、警社合作、警民沟通、外部考评四大工作机制,特别是在加强实体及网上警务室建设、推进警社合作、引入外部考评机制方面,为新时期密切警群联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法规的形式给予政府信息公开以强制性的规定,并作出了严格的制度安排。浏览其中条款处处彰显民本行政的思想,具体体现在法为民所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信为民所取、责为民所负五个方面,本文从以上方面入手探索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很早便推行社会性的普及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自先秦至明清,法律宣传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代有特色,体现了古圣先贤以法治世、以法育民的智慧。有些经验对于当前的普法教育也有值得借鉴的历史意义,如立法贵在简明,便于官吏习法执法、百姓知法守法;首重官吏,次及百姓;法律宣传逐渐制度化、法律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8.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如何结合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和变化着的实际,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上,认真研讨与审视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颇有争议和难度、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本文论述了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贡献与局限,分析了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未能在实践中落实的原因,提出逐步用“社会矛盾”的概念替代“人民内部矛盾”的表述,分析了现阶段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和特点,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并进而认为,从50年前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化和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权力崇拜意识与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的核心是通过统治来实现权力者的最大利益.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必然会产生权力崇拜观念,从而造成对人性的严重扭曲.到了现代社会,人民被视为权力的主体和主人,不能容忍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权力崇拜.但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存在着权力崇拜意识,应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消除根深蒂固的权力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书写出一部领导人民群众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不断征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中创造伟大历史成就的光辉史诗。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艰辛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坚定地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在困难中独立自主探索本国发展道路,在革命性锻造中使党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结和继承党领导人民群众征服困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把历史上党领导人民群众征服困难的经验转化为推动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强大力量,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