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17,(11)
为促进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的转型,完善高层次技能技术和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针对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考核形式和评价标准,实践创新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分析,强调课程应用和创新,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程教育教学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宁悦彤 《学理论》2013,(30):251-252
21世纪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应该是外语水平高、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知识面广、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因此,培养多元化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已经成了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外语专业如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课题。主要从俄语专业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一下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9)
"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开放发展的新战略,在此战略下,要利用现代化的地理信息专业手段,了解"一带一路"的各种信息,才能更好地实现多方面的深度合作。目前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育仍然存在学科设置与应用需求不一致、实践检验标准和培养评价体系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科建设需要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为目标,优化培养体系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为政府和企业的精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治安学的情境性、应变性和时代性越来越强,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社会对实战型人才的强烈需求,因此加强治安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式发展意义重大。以内涵式发展为视角,探讨治安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及其困境,在对历史根源与现实原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治安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对策,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实战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郝占辉 《学理论》2011,(36):232-233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工程法学整合了法学与工程学的科际资源,不但促进了我国传统法律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更新,而且有益于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工程事业的繁荣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更有意义的是,工程法学人才培养思路及其教育方法的实践,对高等职业教育法律专业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商务英语模块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晖 《学理论》2009,(17):227-228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既有商务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教学有助于此教学目标的实现。商务英语模块教学同时还会对教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健  王薇  何钢  邬雨刚 《学理论》2009,(26):206-207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提出了"专业认知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训练、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对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2)
在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应明确对于教育硕士而言,"创新型"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科研创新、学术创新,而是要更为突出"教育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创新"。从理论教学拓展、实践能力培养、科研促进教学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发展储备理论知识全面、实践能力超卓、教学科研配合的优秀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2)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不可阻挡的趋势。商务英语函电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为了适应我国外语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整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积极研究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丽芳 《学理论》2012,(35):273-275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如何根据书记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需求,使毕业生获得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造就适应司法机关需要的法律辅助人才,是书记官专业教学改革的永恒话题。建立与该培养模式相应的教学体系等系列可行措施:构建三层递进式的德育体系建设平台;建立"专业学习与法律服务一体化"相适应的项目课程与评价机制;建设一支拥有相当数量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的实践教学团队;建设与"专业学习与法律服务一体化"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离骚>中的"求女"和<洛神赋>中"恋爱"情节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两篇的作者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求女"与"恋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作者对美政理想途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非常"男""女"     
王奇伟  谭宏姣 《学理论》2009,(30):236-237
针对近年来网络中流行的新词族“X男”“X女”,本文运用描写与解释的方法,从“草食男—肉食女”、“肉松男—干物女”、“凤凰男—孔雀女”、“型男—索女”这四组有关男女的新词语的词源,词义特点,流行动因等角度作出初步分析,并揭示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5.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4)
《春秋左传》中展现了对礼的不同理解,一种是俗常之礼,认为礼是一种仪式;一种是《左传》之礼,认为礼不仅仅是指礼仪,更重要的是礼治,即将礼与实际政治功能联系在一起;一种是孔子之礼,认为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只有依仁而行的礼才是人所必须守护的价值。这些不同的理解表明了对礼的认识,由形式转向实质,由外在转向内在,礼的含义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7.
志与功即动机与效果的考察,是道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历久常新的难题.在中国古代哲人对志与功及其关系的深刻认识中,也蕴涵了对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他们思考问题的路径及其认识的成果,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8.
詹宇昆  肖毅敏 《学理论》2008,(22):77-79
首先,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其所下的定义来展开阐述并解释"第四势力"与"舆论监督"的概念。其次,探讨二者的相同之处,如:二者都体现媒体的基本职能,二者都不是绝对的自由,二者都体现公益性,二者都来源于公民权利。第三从法理的层面运用阐述二者的不同点:二者的主体性质不同、二者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法律对二者的要求不同,对二者的主要制约方式不同。最后,探求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疯子"黄侃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教授.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关于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宗教的、哲学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中间因素"的思想,为后人研究社会心理提供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普列汉诺夫在恩格斯"中间因素"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心理是居于经济关系、政治制度与思想体系之间的"中间环节"思想.这不仅是时恩格斯"中间因素"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