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李敏 《学理论》2012,(19):220-221
非正式组织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定组织,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影响重大,教育工作者能重视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和引导,善于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努力克服消除其消极影响,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肖雪莹 《学理论》2011,(23):237-238
大学生高校生活作为群体组织的一种,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具有必然性。非正式组织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影响作用很大,如果管理者能够重视并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它就具有正式组织无法达到的正面功能。反之,负面作用也不可低估。只有积极利用非正式组织的贡献并努力克服和消除它的不利影响,才能使其为班级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实现学生个人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盛珂君  王可园 《学理论》2010,(23):236-237
基于非正式组织理论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对非正式组织理论的提出和含义做了简单介绍,针对民办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进行了分类及特征描述,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非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学生管理对策和建议。从而拓宽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的思路并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以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张益民  张力凡 《学理论》2013,(15):335-336,357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有客观的必然性,加强非正式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和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要科学地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根据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对其进行区别管理;注意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进行引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各高校日常活动中存在着诸多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这些组织的存在对高校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引起了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许多高校管理者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这一特殊的社团组织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积极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5)
非正式组织客观地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之中,正确对待和认识现代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教育和引导,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潘贺男 《学理论》2013,(29):332-333
通过对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形成原因、主要类型、特征以及作用的探讨,准确把握与分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策略,并且对其深入研究,从而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服务于广大高校学生。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教育管理对策: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领导能力;强化大学非正式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8.
祁广云  林立宏 《学理论》2012,(21):45-46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构建学生党建管理正式模式和非正式模式,重视发挥非正式管理的作用,包括建立学生党建工作会,党建进社团,党建深入"3+1"联合办学企业,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行为科学理论在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生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个人兴趣、志向爱好和发展愿望,充分重视发挥大学生群体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0.
在公安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因此,对学生非正式组织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学校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和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类,将有助于学校管理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